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平均分》教案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平均分》教案与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06:4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总课时数: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和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
桃子、萝卜等卡通图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森林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想)
师: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啊!住着许多聪明可爱的小动物,每到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那么老师想问问你们在平时有没有和别人分享过什么东西啊?举手告诉老师(来,你说说!)
生1:别人去我们家玩的时候,会分享很多好吃的。(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好的食物,真棒!还有吗?)
生2:在家里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那你开心不开心?对啊,生活当中我们需要经常和别人分享一些东西,然后我们自己也会感到开心,对不对啊?)
师:你们来看一看,森林里的聚会啊,这一年又开始了,大家仔细看一看,图中来了哪些小动物呢?(来,你来告诉我)
生:有小猴子、小兔子、熊猫、松鼠(他观察得真清楚!咋们送给他掌声好不好?)
师:咋们再看,他们又带来了哪些食物呢?(来,你说。)
生:有竹笋,桃子,松果,萝卜(老师边板书)
师:嗯,大家都发现得很好,假如你是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开心不开心,可是,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都盯着这6个竹笋,他们在想什么呢?(一起读!)
师:你打算怎么给他们分竹笋啊?来,你说!
生1:3和3分,熊猫哥哥三个,熊猫弟弟三个。(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6里面有两个3(给哥哥三个弟弟三个你感觉怎么样?)
生1:感觉很平等,很公平!(他们就不会争了,是这个意思吗?真棒!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2:熊猫哥哥2个,熊猫弟弟4个(你这么分是怎么想的呢?)
生2:哥哥让着弟弟(同意吗?哎哟,你在家肯定是个很好的小哥哥,知道尊老爱幼。还有没有别的啊?)
生3:熊猫哥哥4个,熊猫弟弟2个(你这么分什么意思呢 )
生3:弟弟吃不下,给哥哥多吃一点(不光哥哥让着弟弟,弟弟也知道谦让哥哥,给哥哥4个,给自由留着2个,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听过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啊?)
师:老师刚刚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了下来,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能看出来有的同学在生活当中懂得让着别人,真不错!那在这些分法当中,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特殊一点,和其他的不一样?
生:3和3(他认为这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啊?)
生:他们2个都一样多(这两个都一样,你觉得怎么样?)很公平!(诶,这样的话很公平,你们同意吗?)
师:老师把很公平的这一种方法圈出来。他两个是一样多的,那其他的呢?(不一样多)那老师就把他擦去!在我们数学当中啊,我们把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有一个名字,叫《平均分》(板书)
师:那现在你来看,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平均分?(2个学生)这上面有一行字,谁来读给大家听,你来!(。。。)咋们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好不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开始!)你知道平均分是什么意思了吗?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商量了一下啊,他们决定采用平均分的方法!(板书:6个竹笋平均分给2个熊猫,每只分3个)谁能完整的把这个过程说给大家听,来你来!(…)说得真完整,表扬他(顶呱呱)!老师特别喜欢听这样的回答,特别完整!
师:那这对熊猫兄弟一商量觉得这样的方法这么公平,就采用这种方法,每人抱着三个竹笋,高高兴兴的去吃了。(是)
师:可是啊?这两个小动物知道了熊猫学会了平均分,急得不得了,他们也想让你们帮他们来看看,他们是不是平均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想!)真是一个好孩子,这么乐于助人!谁来帮帮小猫,是不是平均分?(指明回答)
生:是!(你怎么就知道是啊?)每个都有三个(每只小猫都分到了三只小鱼,很公平,是不是啊?)(是!)
师:谁来帮帮小猪啊?(你说说!)
生:不是平均分!(为什么?)因为一个小猪是一个西瓜,另一个小猪是2个西瓜,不一样多。(他们不一样多,所以就不是平均分。诶,说得真好,小猫和小猪可感谢你们啦,谢谢你们帮了他一个大忙。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师:刚刚在下课的时候啊!老师收到了小猴子寄过来的一封信,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信里面的内容呢?(想)
师:小猴子说:我这儿有一些桃儿,我也要平均分,分给3只小猴,可是我现在遇到了一个大麻烦,不知道该怎么分才能是平均分?我想请一个聪明又认真的孩子帮帮我。那我们现在不把桃子倒出来看能不能做到平均分。谁愿意来帮帮小猴呢?(请一个小朋友在黑板贴磁铁)
师:他分完了,谁看明白他怎么分的?(谁看明白他的过程是怎么分的?)
生:先一根一根的分,再一根一根的分
师:是不是啊,这个小朋友是一根一根分的,是不是这样一根根分过去啊?诶?他分了几次啊?一起说(12次)他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几根?(4根)是不是平均分?(是)
小猴子还写了一封信给小朋友,上面写着:我给小朋友寄了一些桃子,里面有12个,要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呢?听要求:1.拿出“小猴分桃”的任务卡,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3.分好的同学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3分钟)
师:123,快坐好!谁愿意上来展示你一下你的分法。好,分好了是不是,老师要问问你是怎么分的?哦,先把一份分成四个,一份一份分完,,小盆友他这样分可不可以,那么老师有问题了:他说一份四个放好,他为什么不一个一个分了?他怎么就四个四个放好了呢?为什么呀?
生:因为一个一个放太慢了,他一个一个的放比较快(好,这是你的想法,你呢?)
生:他是用除法来算的,(你觉得他脑子里可能会想到一个除法,是不是?)
生:因为一开始不知道数量,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拿完?(是不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知道数量了吗?)知道(有多少?)12个。(所以还要不要像之前那样一个一个的去分?)不要!(诶?那他是很快的一份四个一份四个,你觉得他的脑子里藏着什么呢?)
生:藏着一个除法算式,12÷3=4(有没有可能?这个算式还没有学过,以后我们会去学习)
生:藏着算式是三四十二(小朋友们,有没有可能,也可能他在想一个乘法算式对不对?我们看,这里有几份?要分成三份,那么三个几是十二呢?哪句口诀一起说)三四十二(所以每份是四个,是不是也是有可能啊?我们问问他,你想的是什么?)我想的是三四十二(好,看来乘法口诀帮了我们一个大忙)好,谢谢你,请回座位!
师:好,小朋友们,情况不一样,分法也可能不一样,但是什么是一样的呢?(结果)我们把它记在黑板上。好不好?谁能看着这张图像刚刚那样说一说,先和同桌说一说,会说了吗?会说的举手,那你们一起说说,好不好(板书)
师:小猴子看到了同学们的表现,特别的满意,觉得同学们很了不起,为了感谢大家啊!他还给我们拿来了一些香蕉,几根香蕉啊(9根),他想把9根香蕉怎么样啊?(平均分成3个小朋友),那小朋友们猜一猜每个小朋友分几根?猜一猜,你来(每个小朋友分三个),同不同意他的说法,那我们来验证验证一下,完全正确,表扬他!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师:哦,你看看!小熊猫、小猴子啊,都会平均分了,这个时候文静的小兔子也沉不住气了,他还有好些个什么呀?(萝卜)他有多少个萝卜呢?(16个)这个萝卜他要怎么样呢?一起看,上面有一句话,谁来读?(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这句话什么意思呀?用你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那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兔?)猜一猜
生:3只、4只、2只
师:各种答案都有,想不想验证(师生合作完成)那你告诉大家!(16个萝卜,每只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4只小兔),你四只小兔子是怎么得来的?(分完之后数出来的)你们觉得我们合作得好不好?(好)那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小动物也有一个请求需要你们同桌之间也合作完成,你们还记得是谁吗?(松鼠)那我们帮人要帮到底!那小松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请求啊?谁来读(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师:读得真好,现在老师不让你们摆了,想请你们在这张松果图上怎么样?(圈一圈),然后想一想可以分给几个松鼠,你们能做到吗?开始!在你们圈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数得很仔细
师:我想问问你们是怎么圈的?(数5个给一个小松鼠,再数5个。。。。。)结果呢?谁能完整的说说结果?分给几只松鼠我们只要看分了几份就好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森林的分享大会圆满成功,森林之王辛巴观看到了这一切,很开心!他想在聚会的尾声听听孩子们有什么收获呢?或者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作业布置:
板书参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
1.低年级小朋友喜欢动手操作,能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卡通情境、用桃子学具,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2.重视了操作。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求真知。
总之,这节课的思路是从学生的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