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电脑美术(教案)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8电脑美术(教案)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31 08: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脑美术——复制黏贴真神奇》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18课《电脑美术——复制黏贴真神奇》
【教学主题】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功能组合画面。在黏贴过程中还可以改变形象的大小与颜色。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与前面包含“对印”“对折”等内容的“造型表现”小单元学习内容相呼应,以最简单的操作和表现形式感受电脑美术中的“复制”功能和表现特点。为了明确课程特点,特别加上了“复制粘贴真神奇”的副标题,并在导语中用学生都知道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做比喻“悟空本领大,摇身一变无数他!电脑可复制,要想变啥就变啥!”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接触过 windows画图软件,并尝试了用各种图形按钮工具和直线、曲线、刷子、铅笔、油漆桶等工具作画。本课指导学生在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运用电脑“画图”中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来表现美术作体验电脑“画图”的乐趣。为此安排了两种“方法”。前一个运用的是单一图形,较适合创作装饰性的作品;后一个则是多个形象的运用,绘画性更强。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现的欲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材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由于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作品易缺乏表现力,还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关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大胆表现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丰富性。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美术表达方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关注学科特色,也注意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低年级的学生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脑“画图”中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图标功能。
2.通过试一试、说一说,尝试运用电脑“画图”中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创作有趣的图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受用鼠标作画带来的快乐,体验电脑“画图”造型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方法创作简单的图形组合画。
难点:能够大胆使用电脑“画图”的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功能
【所需要条件】
1.检查学校电脑教室的硬件,确保能够正常上课。
2.检查教师电脑安装的局域网软、硬件能否监控学生电脑。
3.与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和电脑美术作品。
【评价任务】
1.能否用电脑“画图”中的复制、粘贴工具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否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1.出示图像孙悟空,怎样让孙悟空变成很多个呢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拔下一些毫毛就能变出很多个孙悟空。教师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变出多个孙悟空。
小结:画图软件中有许多绘画工具,它们都有许多功能呢!你想知道吗
2.揭示课题:《电脑美术》。
设计意图]创设孙悟空拔毫毛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画图”中“复制“粘贴”功能的兴趣。
(二)欣赏体验,初步感知
1.出示一朵花,怎样让一朵花变成一束花
2.体验电脑“画图”中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功能
(1)教师示范如何复制与粘贴。
用选择工具选取需要复制的图形,点击“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再点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将粘贴好的花朵拖曳到需要的地方
(2)改变图形的大小。
将鼠标放在“粘贴”好的花朵边框一角,看到鼠标由箭头变成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右键进行拖动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改变图形的颜色
选择“粘贴”好的花朵,用鼠标在调色板里选取自己需要的颜色,花朵的颜色就改变了。
4)改变图形的方向
选择“粘贴”好的花朵,点击鼠标右键,找到翻转工具选择自己需要的角度翻转,花朵的方向就改变了。
[设计意图]相同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有重复的美感,改变其大小、颜色、方向更能让画面有变化,让画面活泼、丰富起来,此环节是让复制粘贴好的图形有所变化让学生感受电脑“画图”的方便快捷。
(三)探究技法,深入感知
1.探究本课教材中电脑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
教师课件演示并小结:
方法一:作品《熊猫》:(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形象;(2)利用“复制”和“粘贴”功能进行复制;(3)注意根据画面需要安排好粘贴的位置;(4)在粘贴过程中可以改变形象大小。
方法二:作品《郊游》:(1)用笔刷工具画出主人翁;(2)用笔刷工具画一棵树;(3)用全选工具选中树,然后进行复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大小;(4)根据需要变化树的颜色和
背景颜色。
[设计意图」在前面对电脑“画图”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功能已有初步印象的基础上,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并探究其怎样完成,用课件演示两种表现方法,加深学生对电脑“画图”中复制、粘贴等功能的印象,为后面的创作作铺垫。
2.教师边讲故事边示范:我想画一条小青虫,它的头和身体是由绿色的圆形组成的,用直线工具画出小青虫的脚,这时来了一只小鸡,小鸡的头部、身体都是圆形的,所以我用圆形工具画它的头部、身体,再用直线工具画出它的小嘴,还有脚,用几个红色的圆形组合出它的鸡冠。看到了小虫,其他的小鸡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现场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用电脑“画图”时用复制、粘贴功能画出多个相同图形进行创作的过程,进一步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已学方法结合自己的想法来表现作品,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3.欣赏学生作品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同学们也用电脑“画图”的复制、粘贴功能创作了美术作品。相互说说自己喜欢哪幅,这幅作品是怎样完成的
[设计意图]作品内容可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景物等,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2)欣赏更多的学生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给你什么启发,想想自己打算表现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用不同内容、形式,难易程度不同的图形组合创作电脑美术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路,为下一环节的实践体验服务。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1)作业要求
试一试:运用电脑“画图”中的复制功能组合画面。在粘贴过程中还可以改变形象的大小与色彩。
说一说:电脑“画图”中的复制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2)辅导要点
提示学生遇到困难要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通过与同伴互助的方法解决困难,在巡视时,教师给需要帮助的学生以建议。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能力不等,有的学生接触电脑时间多,能灵活运用鼠标,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没有碰过电脑,连鼠标按键都不熟悉,可以通过与同伴互助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四)展示讲评,小结拓展
自评:向同伴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复制出多个相同图形的组合的。说一说,你还发现电脑“画图”中的复制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互评: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评:随机抽查作品,进行点评,从作品表现内容的构图,表现方法的应用,使用
电脑绘画的感受等方面来谈。
评价要点:
1.能否大胆地使用电脑“画图”的各种工具画出简单的图形。
2.能否使用电脑“画图”的复制粘贴功能组合多个相同的图形。
3.能否尝试将复制粘贴的图形进行大小、颜色、方向的改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电脑美术的理解,体验电脑“画图”时用复制、粘贴功能的方便快捷,体验电脑“画图”带来的乐趣。由于学生的能力不同,不能只凭作品质量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综合评价,尤其是学生遇到了困难又能主动尝试解决的要予以高度评价。
(五)总结
1.电脑“画图”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图标的使用方法。
2.在组合图画时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系统的小结使学生重温了教学重点,加深印象。
(六)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课后你们能尝试用电脑画画的方法做电子贺卡吗 做完后,请你们将自己绘制的贺卡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亲朋好友与他们分享。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希望学生将自己的电脑美术作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与同学、朋友、亲人分享,不仅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利用互联网传递情谊,感受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反思】
电脑美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些难度,经验也相对不足,电脑美术每学期都有,但是重点不同,像本节课就以复制粘贴为主,因此,这堂课主要还是让学生感受体验电脑绘画所特有的功能与效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他们表现得都十分投入,有的学生一堂课完了还不肯离开,从中可以感受到电脑绘画强烈的吸引力。毕竟课上的时间有限,我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去试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更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