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蜻蜓飞飞(教案)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蜻蜓飞飞(教案)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31 08: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蜻蜓飞飞》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上册 《蜻蜓飞飞》
【教学主题】用丰富的线条和多彩的颜色表现蜻蜓飞飞。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本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将逐渐适度地显现。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未来,想象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作为以形象表达为己任的画家,他们的想象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感受。儿童时期是人类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引导孩子们大胆地进行想象,鼓励他们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画出一幅幅既富有想象又稚拙的作品,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本课以三位画家的作品为引导,意在让学生感受抽象画中大胆的想象、自由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画面中虽然没
有特别具体的物象,但却同样能带给人美的感受。在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绘画》中大胆自由的想象,变化的线条及漫不经心的点,就像小孩子随意而稚拙的笔画在画布上伸展蜿蜒,简单的色彩却能将画面所有的元素融合得那么好,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中国画家陈家泠的作品《笑口常开》以传统题材中常用的石榴为内容,将其简化成流畅的
线条和色块,凸显了“抽象”的来源,可以感受“具象”向“抽象”的转换;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白色之上》正好和《笑口常开》异曲同工,是将对音乐的感受转换成“抽象”,且更侧重色彩的表达。教师可以选择几段自己认为合适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哪段和本作品最“吻合”。
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对美术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运用笔的能力,对色彩的认识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上孩子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只要从点、线、面的运用上略加引导,就能将自己的想象用自由的线,好看的色彩表现出来。课本中也提出了“看一看:这几位画家是怎样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和形式作画的”和“试一试: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和颜色画出你心中的想象”的“学习要求”。
本课和第9课《蜻蜓飞飞》、第11课《儿歌变画》、第15课《我和马儿在一起》、第16课《风来了》分别从观察、想象和联想等侧面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可以视为一个丰富“造型.表现”的小单元。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美术学习,二年级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通过观察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具备表现的欲望。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教材内容,建立学生的表象。同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由于学习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作品易缺乏表现力,还有部分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比较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习目标。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关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大胆表现的同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丰富性。关注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美术表达方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关注学科特色,也注意学科的相互渗透,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低年级的学生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名家名画,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自己心中的想象。
2.大胆想象,用点、线、面表现自己的感受、记忆、愿望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养成善于观察、勇于表现及对美术持久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感受画家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他们心中的想象,大胆运用多种不同的媒材画出自己的想象。
难点:如何认识画家“心中的想象”以及表达“自己心中的想象”。
【所需要条件】
教师:课件、抽象派大师的作品、学生作品。
学生:纸张、彩色水笔、油画棒等。
【评价任务】
1.能否在欣赏过程中积极参与,大胆进行评述
2.能否初步认识抽象画的特点,对其构成及色彩的运用有所了解
3.能否大胆运用自己喜爱的媒材画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语:身体细细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斗大眼睛照前方,专为大家除害虫。
师:没错。是蜻蜓。引出课题。
二、新授部分
你们是从哪些方面猜出来是蜻蜓的呢?
总结:身体、翅膀、眼睛。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所以我们就能猜出来,这节课就来画一画蜻蜓。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蜻蜓的结构。展示图片,描述蜻蜓外形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蜻蜓分为:头、胸、腹。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头部有一对触角,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蜻蜓,思考蜻蜓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两边都一样的?同学踊跃发言,得出结论:蜻蜓是对称的。
老师总结:把蜻蜓的身体从中间分成两半,他两边的翅膀长的一模一样,不仅翅膀形状一样,而且,花纹和颜色也是一样的,这个就叫做对称。对称的翅膀可以控制平衡能力,这样就有利于飞翔。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几位蜻蜓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干吗。
这只蜻蜓飞累了,正要在花丛中休息呢,他正在惬意的闻着花的香味。
看,这只蜻蜓竟然玩起了倒立,她的翅膀多透明啊 ,翅膀的花纹好清晰,好漂亮。
你们看,这只蜻蜓的翅膀是合起来的,接下来他可能还要继续展翅高飞呢。
看,这只蜻蜓的形状好奇特啊,他的翅膀有波浪形的花纹。
接下来展示几张色彩丰富的蜻蜓。
那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蜻蜓,你喜欢那一只呢?为什么喜欢?
小结:哦,有的同学呢,喜欢蜻蜓美丽的花纹;有的同学喜欢蜻蜓漂亮的衣服;有的喜欢蝴蝶各种各样的颜色。你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你们都非常认真的观察了!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和形态,下节课我们来给这些蜻蜓设计出各式各样好看的衣服吧。
【教学反思】
《蜻蜓飞飞》是二年级上册第九课,属造型表现领域。本课通过欣赏大自然中各种蜻蜓,了解蜻蜓的种类。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蜻蜓的美。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堂课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课前准备很重要。由于这堂课课前从备课、课件准备、教具及资料等都准备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心里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学生。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件的展示,引人入胜,好多学生发出惊呼。“噢,太美了!”我也被这种情绪感染,上课兴致很高。可能是因为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步骤安排较合理化,情绪很投入,能跟学生一起去参与。把蜻蜓尽量美化得可亲可爱,激发出了学生的爱心。整个课堂气氛很愉快。
学生大部分都能抓住蜻蜓的特点表现蜻蜓,但在也有不足,个别学生在构图上存在问题,有的构图不饱满,有的构图不完整。在画面色彩搭配上也有一小部分学生还需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