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31 08: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 时 2(1)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3、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望,培养个性。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 教学难点; 1、凸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教学 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等。 学生:彩笔、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看过格列佛游记吗?先让我们看一段影片。(播放视 频《格列佛游记》)(师做简介) 生认真观看。 2、师:谁来说说故事中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有趣?画面中哪些 物体是特意放大或缩小的? 生:我对格列佛被许多小人掘绑在地上的画面最深刻,画面中格列佛放的特别大,得是小人的几千倍 生:我对格列佛来到大人国里,被装入了一个小瓶子里的印象最深刻。 3、师:格列佛经历了多么奇妙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 的一一大人国与小人国(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1、认识大小要相互比较 (1)师:怎么判断一个事物大还是小呢?老师这里有三张一位小学生的照片,你仔细观察一下他是大还是小?(出示课件图片) 生观察汇报: 生:第一张看不出他是大还是小? 生:第二张中这个小学生在女生的对比下,显得特别小。 生:第三张中,这个小学生在教学楼的对比下,品得特别的大 师 :同样一辆小汽车年,是什么原因让这辆小汽车一会儿得大,会品得小呢? (生:在与不同的背景对比下,会显得大,一会显得小。) (3)师小结:看来物体的大与小,是与周围环境的村托和对比有关,只有相互比较才可以看出事物的大或者是小。(出示课件) (4)师:同学们都知道拇指姑娘的故事,你比划一下拇指姑娘有多大啊?怎样在画面中表现出拇指姑娘的小呢?(生说和青蛙、荷叶、花朵的对比) (5)魔术小游戏: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让学生试试,怎样把树变大或变小。(生参与游戏,一生在树旁画了个小人,使树变大。另生在树旁画了双大脚,使树变小。) 2、启发想象 1、师:同学们你想象一下,假如我们也像格列佛一样,来到了小人国或大人国里,在那里会发生什么有的事情呢? 小组讨论交流。 (师提示例如与小人国或大人国的人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时的有趣情景?) 3、师巡视了解,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4、生交流汇报(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代表发言) 生说:假如我是大人,来到了小人国里我会帮助他们运输一些重的物品:假如我是小人来到了大人国里的花园里,我会和小蝴螺、小蜜蜂小蚂蚁成为好朋友。 5、欣赏激趣,开阔思维(播放课件,共同欣赏。) 说一说,画面上是怎么表现出小人国的小,或是大人国的“大”的? 三、体验探究 作业要求:1.创作一幅表现大人国或小人国的作品。 2.画面中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勇于大胆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3.构图要完整。 四、作品展评 教师评、互评与自评结合。以鼓励为主。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并选出自己觉得最奇妙的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做平多支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问题所在。 五、总结 这节课每个同学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很积极,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大人国的奇遇,作品都很新颖。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画出更好的、更独特的美术作品。
板书 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比较、对比
教学 反思 首先,突出让学生放开、感兴趣来画大与小等,才有可能学会知识与技能(第一维度)。关注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回顾总结自己走过的学习经历,归纳学习好方法。同时把这三维融合起来,注意不截然切割开来,反映到每一节课的学生学习状态之中。教学《前前后后》一课,它比《大人国与小人国》来得难。不用说小学生,就是大人画复杂画也会搞错前和后的关系。怎么办?“突出显示第三维,关注第二維,多种教学方法引导第一维恐怕不行。调整一下“突出显示第一维,关注第二维,淡化第三”。调整的原因是:这一课程理性比较分析含量多了。于是我把“观察比较看仔细”作为老师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第一推知识与技能土下功夫。课堂上,“这一块”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教其演示(表象积累)一ー学生上台画刚才的教共前后关系出示儿童画让学生找前后一一学生说前后事物,老师现场画学生评老师:“对否?把前后事物找出来,用红笔标出。”由于合理调整三维,教学效果较好。这一节课又使我明白:三维不是死教条一成不变的,要灵活使用它,以学生进阶性发展为总前提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