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高二化学等级考答案
选择题
C 2、D 3、B 4、C 5、A 6、D 7、B 8、 B 9、D 10、A
11、A 12、D 13、C 14、C 15、B 16、A 17、C 18、B 19、C 20、D
综合题
(本题共12分)
21 ①. 第三周期ⅢA族 ②. 1s22s22p6 ③. 2Al+6H2O ===2Al(OH)3+3H2↑
22 ①. 2p ②. 纺锤形 (哑铃形)
23 O2->F->Al3+
24 HF
(二)(本题共15分)
25 ①>③>②
26 Ka1=
CN-+CO2+H2O = HCO3-+HCN
28 >
29 ①10-5; ②d>c>b; ③ACD
(三)(本题共17分)
30 ①. 正 ②. Zn-2e=Zn2+ ③. 有气泡产生 ④. 反应前后溶液颜色与铜电极质量没有变化
31 ①. 电子从负极(Zn)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Cu)
②. H+向正极(Cu)移动、SO向负极(Zn)移动
32 ①. 高于 ②. 慢 33 12.9g 34 BCD
(四)(本题共16分)
35 D 36 ABC 37 C
38 ①. ②. 接触室 吸收塔 ③. 、、 ④. 吸收 有酸雾产生 ⑤.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高二化学 等级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可再生能源法》倡导碳资源高效转化及循环利用。下列做法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A. 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 B. 煤燃烧前将它粉碎后利用
C. 加快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D. 将秸秆加工转化为乙醇燃料
2. 下列含有共价键的盐是
A. H2SO4 B. Ba(OH)2 C. CaCl2 D. NH4Cl
3.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CO2 B.NH3·H2O C.NH4NO3 D.BaSO4
4.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室温下pH小于7的是
A.NaCl B.CH3COONa C.NH4Cl D.NaHCO3
5. 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pH中起作用的是
A. HCO3- B. Na+ C. Fe2+ D. Cl-
6.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A.电解质的性质 B.溶液中电解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电解质的溶解度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 以下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Fe3+、MnO4-、NO3-、K+ B. S2-、NO3-、H+、K+
C. Fe3+、Cl-、Na+、OH- D. H+、NO3-、Cl-、NH4+
8.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g)+B(g) 2C(g)+D(s),在一定温度下,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下列物理量中的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质量
C.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D.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9.下列事实中,可以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1 mol·L-1
B.醋酸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10 mL 1 mol·L-1的醋酸溶液恰好与1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10.下列有关电离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B.达到平衡时电离过程仍在不断进行
C. 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分子浓度不变
D. 温度改变(其它条件不变时)电离平衡必发生移动
11.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 B.Ka(HF) C. D.
12. 下列金属防护的做法中,运用了电化学原理的是
A. 健身器材刷油漆以防锈 B. 衣架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C 地下钢铁管道连接镁块以防腐 D. 自行车链条涂抹润滑油
13. NO2和N2O4存在平衡:2NO2(g) N2O4(g)△H<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平衡混合气体中NO2和N2O4体积比始终为2:1
B. 恒容时,水浴加热,平衡逆向移动,最终气体颜色变浅
C. 恒温时,缩小容积,平衡正向移动,最终气体颜色变深
D 当υ(NO2):υ(N2O4)=2:1时,反应就处于平衡状态
14.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 2SO2(g)+O2(g) 2SO3(g)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B.
C. D.
15.已知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1。下列反应物混合时,产生的热量等于57.3 kJ的是
A.1 mol·L-1稀HCl(aq)和1 mol·L-1稀NaOH(aq)
B.500 mL 2.0 mol·L-1的HCl(aq)和500 mL 2.1 mol·L-1的NaOH(aq)
C.500 mL 2.0 mol·L-1的CH3COOH(aq)和500 mL 2.0 mol·L-1的NaOH(aq)
D.1 mol·L-1稀CH3COOH(aq)和1 mol·L-1稀NaOH(aq)
16.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放在锥形瓶中。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锥形瓶中溶液用滴定管量取)
A.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 D.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17. 已知的燃烧热为,CO的燃烧热为。现有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56.0L(折合标准状况),充分燃烧后,放出热量710.0kJ,并生成液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燃烧前的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40%
D. 混合气体燃烧后若生成的水为气态,则放热大于710.0kJ
18. 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B. 工业上一般选择400-500℃的主要原因是让铁触媒的活性大,反应速率快
C. 从合成氨的原理出发,增大压强既有利于加快速率又有利于平衡右移,但压强增大设备成本大幅度提升,所以实际工业中往往采用常压
D. 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原料气需要经过净化
19. 在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3B(g) 4C(g)+D(g),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此时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B. 反应达到平衡时B的平衡浓度是
C. 恒温时,若将体积缩小一半,则D的平衡浓度大于
D. 平衡后增大A的浓度(再充入气体A),再次达到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一定大于50%
20.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电解质溶液足量),下列说法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A. 开关K与a连接,线路中有电流形成,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开关K与a连接,B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C. 开关K与b连接,B极电极被保护,即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
D. 开关K与b连接,一段时间后,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反应前,可通入适量HCl气体
二、综合题(共60分)
(一) (本题共12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W 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所得溶液呈弱酸性
X 基态原子的s轨道与p轨道电子数相等
Y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Z L层有三个未成对电子
2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Y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Y的单质在高温下与X的氢化物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基态Z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的电子云形状为______________。
23.W、X、Y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4.在W、X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本题共15分)已知25℃时,醋酸、碳酸、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氢氰酸 碳酸 醋酸
Ka=4.0×10-10 Ka1=4.2×10-7 Ka2=4.8×10-11 Ka=1.8×10-5
25. 25℃时,pH相等的三种溶液①CH3COONa溶液、②Na2CO3溶液、③NaCN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6. 碳酸第一步电离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27. 25℃时,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将浓度为0.02 mol·L-1的HCN与0.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则混合溶液中c (Na+) _____c (CN-)(填“<”或“>”或“=”)
29. 常温下,向浓度为0.1mol·L-1、体积为V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用pH计测溶液的pH,d点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该温度时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的值____________。
②比较b、c、d三点时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③【多选题】滴定时,由b点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各选项中数值保持不变的有( )
A. c (H+)·c (OH-) B.
C. D.
(三)(本题共17分). 原电池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实现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使氧化还原反应在现代生活中获得重大应用,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利用金属Zn与稀H2SO4反应,通过如图所示装置A、B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装置A内溶液的温度升高,装置B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30.装置B为原电池,则Cu作_______(填“正”或“负”)极,Z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Cu电极上的现象是 。请简述确定Cu电极没有参与反应的实验依据或方案 。
31.一般把金属导线称为“电子导体”,把电解质溶液称为“离子导体”。装置B中电池工作时“电子导体”中电子的流动方向可描述为 ;“离子导体”中主要离子的移动方向可描述为 。
3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装置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生成物的总能量;从反应速率的角度上看,可以观察到A中反应比B中_______(填“快”或“慢”)。
33.装置B中稀H2SO4用足量CuSO4溶液代替,起始时Zn电极和Cu电极的质量相等,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转移时,Zn电极和Cu电极的质量差为_______。
34.该小组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多选)
A. 任何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B. 装置B中Cu电极不可用碳棒代替
C. 原电池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 原电池装置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四)(本题共16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工产品。化工产品的生产涉及反应原理、物料选择、能源消耗、工艺流程、环境保护等许多问题。请完成下列各题:
35.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_______。
A. NaOH与盐酸中和反应制NaCl B. H2和Cl2光照制HCl
C. 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制漂白粉 D. 用硫磺制硫酸
36.有关工业制硫酸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在转化器中发生 B. 吸收塔用浓度为98.3%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C. 转化器中装有催化剂 D. 以硫磺为原料制硫酸使用的设备之一是沸腾炉
37.在硫酸工业生产中,SO3的吸收过程是在吸收塔(如图)中进行,吸收塔里还装入了大量瓷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从①处通入的气体中含大量SO3,整个吸收操作采取逆流的形式
B. 从②处喷下98.3%的硫酸,瓷环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
C. 从③处导出的气体只含有少量SO2,可直接排入大气
D. 从④处流出的是可用水或稀硫酸稀释的硫酸
38.工业上制硫酸的设备分为三大部分:沸腾炉、转化器、吸收塔,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仿照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工艺流程设计出来的,用于探究工业上为何采用98.3%的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沸腾炉内煅烧硫铁矿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图中的乙、丙装置分别相当于工业上制取硫酸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装置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4)丙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____,丁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5)本实验设计还存在的较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