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生物学等级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评估生物学等级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06:54:59

文档简介

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高二生物学等级考·参考答案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15分)
C(2分)
C(2分)
C(2分)
2(1分) 0.5(2分)
ABC(3分,漏选1个给2分,漏选2个或错选不给分)
不能(1分)
编辑后的正常基因不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分)
种群与生物的进化(20分)
7.种群(2分)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2分)
8.B(2分)
9.D(2分)
10.B(2分)
11.B(2分)
12.BEF(3分)(3分,漏选1个给2分,漏选2个或错选不给分)
13.衰退(1分) 丙(1分)
14.增加(1分)
15.BD(2分,漏选一个给1分,错选不给分)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稳态(21分)
16.C(2分)
17.D(2分)
18.神经递质(1分) 激素(1分)
19.交感(1分) 非条件(1分) 效应器(1分)
20.C(2分)
21.B(2分)
22.ABD(3分,漏选1个给2分,漏选2个或错选不给分)
23.C(2分)
24.长期精神应激,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腺体释放激素异常,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引起内分泌紊乱(1分);神经系统分泌的某些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功能(1分);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1分)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24分)
25.脊髓(1分) 分级(1分)
26.下丘脑(1分) 体温调节(1分)
27.C(2分)
28.B(2分)
29.ABD(3分,漏选1个给2分,漏选2个或错选不给分)
30.自身免疫病(2分)
31.D(2分)
32.细胞因子(1分) 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2分)
33.D(2分)
34.抗原(1分) 记忆(1分)
35.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容易发生变异/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短,体内还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接种疫苗后间隔的时间长,体内相应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其他合理原因(答对1点给2分,最多2分)
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分)
36.A(2分)
37.B(2分)
38.D(2分)
39.ACD(3分,漏选1个给2分,漏选2个或错选不给分)
40.作为对照(1分) 红光可以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远红光能逆转红光的作用(2分)
41.C(2分)
42.白天将该植物在暗室中处理一段时间/额外增加黑暗的时间(2分)
43.当重力方向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淀。该重力信号引起一系列信号分子的转变,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导致近地侧浓度大于远地侧。过高浓度生长素抑制近地侧根尖生长,从而使根向地弯曲生长。
(4分,评分标准:表述完整,逻辑清晰,没有科学性错误得4分;表述不够完整,但逻辑清晰,没有科学性错误得3分;表述完整但逻辑不清,没有科学性错误得2分;表述不完整且逻辑不清,没有科学性错误得1分;表述不完整,逻辑不清,且有科学性错误得0分)致远高级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评估
高二生物学 等级考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本卷中未作说明的选择题均为单选题,括号内注明多选的题,答案选项至少有2项)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15分)
根据临床统计,大约3/10的儿童死亡是由遗传病造成的,因此对有孕育患遗传病胎儿风险的夫妇进行早期干预和风险防范,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B.遗传病患者都有致病基因
C.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
D.各种遗传病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基因引起的
2.下列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遗传咨询可估计遗传异常性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B.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两种比较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
C.对胎儿的染色体进行结构分析,可以判断胎儿是否患唐氏综合征
D.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致盲性遗传病,图1所示是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部分遗传图谱,该家系中致病基因被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且Ⅳ-5无家族病史。
图1
3.结合系谱图可推知该家系中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属于( )(2分)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4.图1中Ⅳ-6的致病基因来自Ⅰ代的_______号,Ⅳ-6和Ⅳ-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3分)
5.调查该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时,下列对调查思路的分析错误的是( )(多选)(3分)
A.调查该病的男、女发病率的差异,能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可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
C.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需以患者的家系为调查对象
D.调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需绘制家系图
6.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进行编辑后导入患病小鼠眼部,使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该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曙光。请分析上述治疗成功的小鼠能否把编辑后的正常基因遗传给后代,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种群与生物的进化(20分)
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藏羚羊虽属牛科,头骨构造与齿式同其他牛科动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研究表明藏羚羊与其他羚羊进化距离较远。请回答下列问题:
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进化的实质是 。(4分)
8.比较藏羚羊与其它牛科动物的头骨构造与齿式,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 )(2分)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分子生物学证据 D.生物化石证据
9.要判断藏羚羊与同属羚羊亚科的蒙原羚是否为同一物种,下列依据最可靠的是( )(2分)
A.外形差异 B.基因库差异 C.是否存在地理隔离 D.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10.下列生物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2分)
A.黄浦江里的所有鱼 B.崇明东滩湿地上所有芦苇
C.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大树 D.生活在同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类
11.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2分)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样线法 D.显微镜下计数
12.图2表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多选)(3分)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
D.从t1到t2,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E.若曲线代表某害虫种群,防治害虫应在t1前进行
F.t1~t2,该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
图2
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3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图4为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请据图回答:
图3 图4
13.图3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地区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2分)
14.据图4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或“先增加后减少”)。(1分)
15.除了图3和图4中的因素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 )(多选)(2分)
A.年龄结构 B.迁入率和迁出率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性别比例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稳态(21分)
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构成一个复杂网络。图5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5
1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2分)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尿素、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⑥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②⑤
17.稳态是生命系统的显著特征,例如在高强度运动时,机体通过多器官、系统的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对该调节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2分)
A.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的舒张散失
B.生成的较多CO2能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调节呼吸机能
C.产生的乳酸能被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离子中和从而保持pH相对稳定
D.高强度运动后口渴时因为组织液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18.若图5中的数字表示信息分子,则③、⑧依次代表 和 。(2分)
精神应激是指人们在遭遇外界压力及不可预知的风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经历。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定情绪压力,图6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其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之一是能够直接阻止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激素a能够升高血糖。
图6
19.当人遇到危险时,__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直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该过程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 。(3分)
20.下列关于激素a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在调节血糖时,激素a与胰高血糖素有协同作用
B.在增加产热时,激素a与甲状腺素有协同作用
C.激素a的分泌受垂体调控
D.心肌细胞膜表面有激素a的受体
21.兴奋在图6中①处传导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局部电流刺激使该处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B.在反射活动中,该处兴奋传导的方向是双向的
C.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D.该处由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与K+外流有关
22.糖皮质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的特点,其发挥作用的靶器官(细胞)有( )(多选)(3分)
A.下丘脑 B.垂体 C.肾上腺皮质 D.辅助性T细胞
23.据题干信息和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激素b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均受体液调节直接控制
B.通过一定方式缓解压力有利于抵御某些疾病
C.长期的情绪压力主要通过减弱体液免疫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
24.综合分析图5、图6和题干信息,简述长期精神应激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3分)
新冠病毒的感染与预防(24分)
2020年春节期间,武汉市最先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染病。逆行的医生进入重症病房,与时间赛跑,严防病毒入侵,穿着尿不湿,长时间的不进食不喝水,成为新时代可歌可泣的人。
25.医生在工作过程中因为身穿防护服,常常要憋尿。成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_____,高级中枢在脑,这说明神经系统的调节像激素调节一样,也存在_____调节的方式。(2分)
26.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刺激了位于_____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2分)
“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许多新冠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机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和其他炎症因子等,严重导致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
27.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2分)
A.脊髓、T淋巴细胞、抗体 B.胸腺、肝细胞、溶菌酶
C.脾脏、B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D.淋巴结、粒细胞、生长激素
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第一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 B.胸腺和淋巴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是在发育中建立的 D.第三道防线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
29.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3分)
A.该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增殖 B.通过细胞免疫能彻底杀死该种病毒
C.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该种病毒的攻击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能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30.白介素6可以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效果。抗白介素6受体的单抗类药物—“托珠单抗”,可以阻断新冠肺炎炎症风暴,该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其他__________________(填“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或“过敏反应”)。(2分)
2020年3月4日,国家卫健委新增了血清新冠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图7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图解,图中①~⑥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a~c表示物质。图8表示新冠病毒感染后抗体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图7 图8
31.图7中①和⑤所代表的细胞名称依次为( )。(2分)
A.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B.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浆细胞 D.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32.图7中细胞①分泌的物质b是 ,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
。(3分)
33.下列有关图7和图8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
A.IgM和IgG抗体由图7中细胞③合成并分泌
B.IgM和IgG抗体均在发病后才能被检测到
C.IgG抗体阳性且IgM抗体阴性提示可能曾经感染,目前处于康复期
D.核酸检测为阴性的人肯定没有感染病毒
34.针对新冠的疫苗有灭活疫苗、DNA疫苗、mRNA疫苗、蛋白质疫苗等,疫苗属于免疫中的
(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的机理是通过病毒特异的蛋白刺激机体产生 细胞。(2分)
35.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人仍然可能感染冠状病毒的原因可能是
。(2分)
五、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分)
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植物的一生受到机体内部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对植物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3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科学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了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只有受到单侧光照才能产生生长素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7.通常松树、水杉等植物的株型呈宝塔状。这种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发育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该现象与生长素作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顶芽生长素极性运输至侧芽
B.图9中最可能代表侧芽生长素浓度的是a
C.去顶芽可缓解侧芽生长受限制的现象
D.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图9
38.除了生长素,植物生长还需要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下列植物激素中,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是( )(2分)
A.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乙烯 B.生长素 脱落酸 乙烯
C.细胞分裂素 赤霉素 脱落酸 D.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3分)
A.为延长马铃薯块茎保存时间可用适宜浓度脱落酸处理
B.对授粉后的幼小果实喷洒适量生长素类似物,得到的是无子果实
C.秋冬季落叶时,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产生脱落酸,促进叶片脱落
D.可用较高浓度的2,4-D来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为探究不同光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科学家共设了5组实验,不同处理后(各处理总时长相同)将种子在黑暗中放置2天,之后测种子的萌发率(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组别 处理 种子的萌发率(%)
第1组 无(黑暗处理) 8.5
第2组 红光 98
第3组 红光—远红光 54
第4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 100
第5组 红光—远红光—红光—远红光 43
40.本实验设置第1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请根据上述实验推导出不同种类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
。(3分)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当反复照射红光和红外光时,种子的萌发率取决于最后照射的哪种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吸收红光的色素蛋白(Pr)和吸收远红光的色素蛋白(Pfr),科学家研究萌发种子的生长状况,得到了如图10所示的结果。
图10
41.据图10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照射红光后Pfr转变为Pr
B.照射远红光后Pr转变为Pfr
C.Pr和Pfr之间的转化还受温度影响
D.降低温度有利于萌发种子的生长
42.研究发现,Pfr/Pr的比值还会影响植物的开花,连续的黑暗中,该比值会逐渐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触发短日照植物成花物质的形成而促进开花。若要在夏季让某短日照植物开花以用于花卉展览,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条可行的措施: 。(2分)
除了光和温度因素以外,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也尤为重要。“淀粉体-平衡石”假说是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图11为该假说的模型图。
图11
43.据图分析,根向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