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3.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渔夫 探望 忧虑 汹涌澎湃
2.用上以上词语,回顾本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
在一个海浪汹涌澎湃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在等待中,她探望了邻居寡妇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于是她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她忧虑收养这两个孩子会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的想法和自己是一样的。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板书:渔夫、桑娜,主要情节有三个——等待丈夫、抱回孩子、丈夫也主动收养。
小结:只要理清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能很快把握好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体会人物形象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说《穷人》,先看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出示: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1.梳理小说最打动人心的情节~~桑娜抱回孩子部分
2.聚焦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
老师提问:抱回孩子后,桑娜想了些什么?
出示学习提示:
找出描写桑娜抱回孩子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横线勾下来。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简要批注,同桌交流
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交流时,相机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可以给出语言支架:请大家看到 段,生读,我从这句话的 词中看出桑娜一家的 所以,他抱回孩子以后内心才会 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 )
3.生自主学习后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现句子
句子1:他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怎样做?为什么是“非这样做不可”?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谈完体会后读一读。
教师小结:用抓关键词谈感受再读读的方法,有助于我们读出更多文字背后的内容。
句子2: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这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尤为精彩,全班一起读一读。
在这段心理描写中,你读出了桑娜内心充满着哪些情感呢?试着谈一谈
抽生说(预设:担心、后悔、自责、害怕)
师:桑娜内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情感?仔细读小说第一部分1、2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说理由,用波浪线勾出,读一读,并谈感受,和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在文中找出的句子并相机出示
句子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的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抽生说体会、引导读一读,指导读出环境的恶劣,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板书:物质的贫穷:住、行),从而体会桑娜抱回孩子后的犹豫、害怕。
师小结:通过联系上文环境描写的方法,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板书:环境描写)
句子2: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师引导:这段心理活动从吃的、穿的等交待家里负担重,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从早到晚、勉强。指导读好关键词,体会到桑娜的自责与担心。
师小结:这里也是通过联系上文的心理描写更能体会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害怕与自责。(板书:心理描写)
师:桑娜极度挣扎的心理正是这句话中——“忐忑不安”的写照,让怎样才能把他的心里活动读好?
这段话的省略号特别引人注意,我们把省略号之间的句子分开看看,这些句子之间意思的连贯与否,可以看出安娜的思绪是~~时断时续的,这也是省略号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把句子变形后再读,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进行补白读
师读: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补白:他不会这么快就回来了吧?)
生读:是他来啦?…… (补白:糟糕!我还没想好怎么对他说)
生读:不,还没来!……(补白:我的五个孩子常年都吃不饱饭呢!)
生读: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夜这么深了,丈夫竟然还不能回家,都是为了生存啊!)
生读: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补白:都是孩子,我又怎么忍心眼睁睁看着邻居的孩子死去呢?)
生读:嗯,揍我一顿也好!
如果改成“毫不犹豫”地决定呢?比较效果。
正是这种细腻复杂的心里刻画,让作为穷人的桑娜善良的人性光辉闪现得更真实,更能打动人心。
教师小结:我们联系了上文的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活动,更能体会小说的人物形象。
三.新课~~合理想象,描写桑娜的内心活动
1.渔夫回来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教师、男生、女生合作读12--20自然段
抽生简要说说从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中进一步感受到夫妻生活的什么~~穷人一家生活的困难已经到了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维持生存的程度。
2.尝试练笔:
这么艰难的处境下,你能揣测桑娜此时沉默中的心理吗?试着写一写
谈论:如何把桑娜的内心写得更真实,更深入,更丰富呢?
抽生说——师引导——小结(幻灯展示)
1.联系上文的心理描写及环境描写写具体
2.写法上用上多种标点符号,把人物复杂的内心写得更形象。
生试写5分钟,师巡视,准备展评
抽一个只关注到了对话和少量心理描写的同学小练笔示范:
抽生点评优点~~写出了桑娜内心的矛盾,用上了恰当的标点增强了表达效果
提建议:(师引导)只关注到了人物部分的心理活动,还可以结合全文中环境描写及生活现状,把桑娜的内心写得更丰富更贴切。
再次修改习作
点评:注意是否写出了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以及她从矛盾到下定决心的过程。由此我们看到桑娜仅仅是个“穷人”吗?——板书:不穷
四.小结
这节课体会到了桑娜的决定如此艰难,也看到了她作为穷人的一颗善良的内心,渔夫的内心又经历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板书:
物质的贫穷:吃、穿、住、行
穷人 环境、心理描写 不穷
桑娜 渔夫(西蒙)
精神的富有:能干、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