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05:0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综合测试
必修第二册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
考试范围: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考试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则=(  )
A.6 B. C.3 D.
2.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4c,则=(  )
A. B. C. D.2
3.已知A(1,0,0),B(0,﹣1,1),与的夹角为120°,则λ的值为(  )
A. B. C. D.
4.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若P为CD上一点,且,则x=(  )
A. B. C. D.
5.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m,AD=2,∠ADC=120°,,,则m=(  )
A.6 B.4 C.3 D.2
6.已知△ABC中,,若CP=1,则的最小值为(  )
A.7 B.9 C.16 D.25
7.在以下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A.||﹣||=||是、共线的充要条件
B.若,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
C.对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则P、A、B、C四点共面
D.若、、是不共面的向量,则、、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空间中的所有向量
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点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重心,则|OH|的值为(  )
A. B. C. D.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若A<B,则sinA<sinB
B.a=2,A=30°,则△ABC的外接圆半径是4
C.若,则A=45°
D.若A=30°,a=4,b=3,则△ABC有两解
10.《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其中八卦深邃的哲理解释了自然、社会现象.如图1所示的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图2)中的正八边形ABCDEFGH,其中O为正八边形的中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和能构成一组基底
11.已知△ABC中,,D在BC上,AD为∠BAC的角平分线,E为AC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的面积为 B.
C. D.
12.设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点M在直线BC上
B.若=+,则点M是三角形的重心
C.若,则点M在边BC的中线上
D.若,且x+y=,则△MB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若,则=   .
14.已知向量,,且,则m=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4,CD=5,,,则AD=   .
1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15,若点M满足,且∠MAB=∠MBA,则△AMC的面积为    .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向量,不共线,且=2 ,=3+,=+λ.
(Ⅰ)将用,表示;
(Ⅱ)若∥,求λ的值;
(Ⅲ)若λ= 3,求证:A,B,C三点共线.
1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A;
(2)已知,若△ABC是锐角三角形,求a的值.
19.已知,.
(1)t=0时,求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t,使得,求t的取值范围.
20.在①ccosA=asinC,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
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问题.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_____.
(1)求角C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为,点D在边AB上,且,求CD的最小值.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记分.)
21.如图.游客从黄山风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乘景区观光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米/分钟.在甲出发2分钟后,乙从A乘观光车到B.在B处停留20分钟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观光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250米/分钟,山路AC长为1170米,经测量,cosA=,cosC=.
(1)求观光车路线AB的长;
(2)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观光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2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4,BCsin∠ABC=ACcos∠BAC.
(Ⅰ)求∠BAC的大小;
(Ⅱ)若△ACD是锐角三角形,,,求△ACD的面积;
(Ⅲ)当AD=2时,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的最小值为,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章节综合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向量与的夹角为,则=(  )
A.6 B. C.3 D.
解:∵向量与的夹角为,
∴,

=.
故选:A.
2.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4c,则=(  )
A. B. C. D.2
解:若a=b=4c,
则=.
故选:C.
3.已知A(1,0,0),B(0,﹣1,1),与的夹角为120°,则λ的值为(  )
A. B. C. D.
解:因为,0,0)+λ(0,﹣1,1)=(1,﹣λ,λ),,
所以,,,
因为与的夹角为120°,
所以,
所以λ<0,且,解得.
故选:A.
4.如图,在△ABC中,D为AB的中点,若P为CD上一点,且,则x=(  )
A. B. C. D.
解:∵C,P,D三点共线,
∴设,又,
∴,
∴,
∴,∴λ=,x=.
故选:A.
5.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m,AD=2,∠ADC=120°,,,则m=(  )
A.6 B.4 C.3 D.2
解:因为AB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
则=,
又因为AB=m,AD=2,∠ADC=120°,则,
因为m>0,解得m=4.
故选:B.
6.已知△ABC中,,若CP=1,则的最小值为(  )
A.7 B.9 C.16 D.25
解: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B(6,0),
以C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2+(y﹣4)2=1,
可设P(cosθ,4+sinθ),则,,
∴=8sinθ﹣6cosθ+17=10sin(θ﹣φ)+17.
∴的最小值为7.
故选:A.
7.在以下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A.||﹣||=||是、共线的充要条件
B.若,则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
C.对空间任意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若,则P、A、B、C四点共面
D.若、、是不共面的向量,则、、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空间中的所有向量
解:对A选项,∵||﹣||=||,
∴(||﹣||)2=||2,
∴﹣||||=,
∴与反向共线,
∴||﹣||=||是、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选项错误;
对B选项,∵,当时,显然 λ∈R,都有;
当,时,显然不存在实数λ,使得,∴B选项错误;
对C选项,∵,
∴2+(﹣2)+(﹣1)≠1,
∴P、A、B、C四点不共面,∴C选项错误;
对D选项,∵、、是不共面的向量,
∴、、三向量任意两向量都不共线,
∴{、、}可以作为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
即、、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空间中的所有向量,∴D选项正确.
故选:D.
8.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2,,,点O、H分别为△ABC的外心和重心,则|OH|的值为(  )
A. B. C. D.
解:如图,取AB,AC的中点N,D,作CM⊥AB交AB于M,过点N作PN⊥AB,连接CN,BD,MD,OH,
根据三角形重心的定义可知CN∩BD=H,
△ABC中,,则,
所以△ACM和△OMN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M=CM,
则MD⊥AC,
根据三角形外心的定义可知PN∩MD=O,
由a=2,则,
则,
则,则,
因为CM⊥AB,PN⊥AB,
所以CM∥PN,所以∠CNP=∠MCN,
则,
在△ONH中,OH2=NH2+ON2﹣2NH ONcos∠CNP=,
所以.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A.若A<B,则sinA<sinB
B.a=2,A=30°,则△ABC的外接圆半径是4
C.若,则A=45°
D.若A=30°,a=4,b=3,则△ABC有两解
解:对于A,若A<B,则a<b,由正弦定理得sinA<sinB,故正确;
对于B,a=2,A=30°,由正弦定理可得R===2,则△ABC的外接圆半径是2,故错误;
对于C,若=,由正弦定理得,则cosA=sinA,
因为A为三角形内角,所以A=45°,故正确;
对于D,若A=30°,a=4,b=3,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解得c=(舍负),所以c有一解,
即△ABC有一解,故错误.
故选:AC.
10.《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其中八卦深邃的哲理解释了自然、社会现象.如图1所示的是八卦模型图,其平面图形(图2)中的正八边形ABCDEFGH,其中O为正八边形的中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和能构成一组基底
解:对于A选项,,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由于八边形ABCDEFGH为正八边形,故,且,
故,所以选项C正确.
对于D选项,由于和不共线,故和能构成一组基底,所以D正确.
故选:BCD.
11.已知△ABC中,,D在BC上,AD为∠BAC的角平分线,E为AC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C的面积为 B.
C. D.
解: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因为∠BAC∈(0,π),所以.
所以,故A正确;
在△ABE中,BE2=AE2+AB2﹣2AE ABcos∠BAE=3,所以,故B正确;
在△ABC中,,
又∠ACB∈(0,π),故,故C错误;
因为AD为∠BAC的角平分线,
由等面积法得,
整理得,解得,故D正确;
故选:ABD.
12.设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点M在直线BC上
B.若=+,则点M是三角形的重心
C.若,则点M在边BC的中线上
D.若,且x+y=,则△MBC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解:对选项A,,所以,即.
所以,又因为B为公共点,所以B,C,M三点共线,即点M在直线BC上,故A正确.
对选项B,设D为BC的中点,所以,
所以点M是△ABC的重心,故B正确.
对选项C,因为,则M在∠BAC的平分线上,M不一定在BC的中线上,故C错误.
对选项D,因为,且,
所以,且2x+2y=1,
设,则,且2x+2y=1,
即N,B,C三点共线.
又因为,所以M为AN的中点,如图所示:
所以,故D正确.
故选:AB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若,则=  .
解:∵,,且,
∴﹣2λ﹣(λ+6)=0,解得λ=﹣2,
∴,∴.
故答案为:.
14.已知向量,,且,则m= 2 .
解:因为,,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3+3(3﹣2m)=0,解得m=2.
故答案为:2.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4,CD=5,,,则AD=  .
解:连接BD,如下所示: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BD2=BC2+CD2﹣2BC×CD×cos∠BCD,
可得,故可得,
则,又∠DBC∈(0,π),故;
又,又∠ABC∈(0,π),故可得;
则cos∠ABD=cos(∠ABC﹣∠DBC)=cos∠ABCcos∠DBC+sin∠ABCsin∠DBC=,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AD2=AB2+BD2﹣2AB×BD×cos∠ABD
即,故.
故答案为:.
16.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15,若点M满足,且∠MAB=∠MBA,则△AMC的面积为   .
解:∵,
∴,化简得:,
∴,
∴,
又∵,
∴BM=6,MC=9
∵∠MAB=∠MBA,
∴,
在△MAC中,,
∴,解得,
∴,
∴,
∴.
故答案为:.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向量,不共线,且=2 ,=3+,=+λ.
(Ⅰ)将用,表示;
(Ⅱ)若∥,求λ的值;
(Ⅲ)若λ= 3,求证:A,B,C三点共线.
(Ⅰ)解:因为=2 ,=3+,
所以=﹣=(3+)﹣(2 )=+2.
(Ⅱ)解:若∥,则2 =x(+λ),
所以,解得λ=﹣.
(Ⅲ)证明:若λ= 3,则=﹣3,
所以=﹣=(﹣3)﹣(2 )=﹣﹣2,
由(Ⅰ)知,=+2,
所以=﹣,
故A,B,C三点共线.
1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1)求A;
(2)已知,若△ABC是锐角三角形,求a的值.
解:(1)由正弦定理化简得,即c2﹣bc=a2﹣b2,
而a2=b2+c2﹣2bccosA,得,
而A∈(0,π),
得,
(2)由△ABC是锐角三角形,故,
则,
而,c=4,解得.
19.已知,.
(1)t=0时,求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t,使得,求t的取值范围.
解:(1)t=1时,=sinα+cosα+sinαcosα,
令sinα+cosα=x∈[ ,],则sinαcosα=,
=+x =(x+1)2 1,
函数y=(x+1)2﹣1,x∈[ ,],x=﹣1时取得最小值,x=时取得最大值+,
所以∈[ 1,+].
(2)由题意得,存在t,使得=t(sinα+cosα)+sinαcosα= 1,
当sinα+cosα=0时,sinαcosα=﹣1,此时不存在t使得方程有解,
当sinα+cosα≠0时, t===(x+),
x∈[ ,0)时,(x+)∈( ∞, 1],x∈(0,]时,(x+)∈[1,+∞),
∴﹣t≤﹣1或﹣t≥1,
∴t的取值范围为{t|t≤﹣1或t≥1}.
20.在①ccosA=asinC,②这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
补充在下面的问题中,并解答问题.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_____.
(1)求角C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为,点D在边AB上,且,求CD的最小值.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记分.)
解:(1)选条件①,
∵,
∴,
∴,
∵角A、B、C为△ABC的内角,
∴=π﹣(A+C),
∴sinB=sin(A+C),
∴,
∴,
∵A∈(0,π),
∴sinA≠0,
∴,即,
∵C∈(0,π),
∴;
选条件②,∵,
∴,化简整理可得,a2﹣c2=ab﹣b2,即a2+b2﹣c2=ab,
∴,
又∵C∈(0,π),
∴;
(2)∵△ABC的面积为,
∴,
∴CA CB=4,
又∵点D在边AB上,,
∴,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CD的最小值为.
21.如图.游客从黄山风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乘景区观光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米/分钟.在甲出发2分钟后,乙从A乘观光车到B.在B处停留20分钟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观光车匀速直线运行的速度为250米/分钟,山路AC长为1170米,经测量,cosA=,cosC=.
(1)求观光车路线AB的长;
(2)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观光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解:(1)在△ABC中,因为cosA=,cosC=,
所以sinA=,sinC=,
从而sinB=sin[π﹣(A+C)]=sin(A+C)=sinAcosC+cosAsinC=,
由正弦定理=,得AB=1000 m.
所以观光车路线AB的长为1000m.
(2)假设乙出发t分钟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
此时甲行走了(100+50t)m,乙距离A处250tm,
由余弦定理得d2=(100+50t)2+(250t)2 2×250t×(100+50t)×=1000(41t2 38t+10)=1000[41(t )2+,
因为t∈[0,],即t∈[0,4],
故当t=min时,甲乙游客的距离最短.
22.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4,BCsin∠ABC=ACcos∠BAC.
(Ⅰ)求∠BAC的大小;
(Ⅱ)若△ACD是锐角三角形,,,求△ACD的面积;
(Ⅲ)当AD=2时,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的最小值为,若存在,求λ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I)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即.
因为BC sin∠ABC=AC cos∠BAC,且sin∠ABC≠0,
所以,所以.
所以sin∠BAC=cos∠BAC,所以tan∠BAC=1.
因为0<∠BAC<π,所以.
(II)因为,所以.
在△ACD中,,
由余弦定理得CD2=AC2+AD2﹣2AC ADcos∠CAD.
所以.
所以.解得,或.
当时,由余弦定理得AC2=CD2+AD2﹣2CD ADcos∠ADC.
所以.
所以此时△ACD是钝角三角形,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
所以AD边上的高.
所以△ACD的面积为.
(III)因为AC=4,AD=2,
所以

=16+4λ2+16λcos∠CAD
=4(λ+2cos∠CAD)2+16﹣16cos2∠CAD
≥16﹣16cos2∠CAD.
所以当λ+2cos∠CAD=0,
即λ=﹣2cos∠CAD时,取得最小值是.
所以.
所以,或.
所以λ=﹣1,或λ=1.
所以存在实数λ,使得的最/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