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渔家傲·秋思》 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渔家傲·秋思》 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1 09:45: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1张PPT)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九下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除了文学家这一身份为人称道外,范仲淹还是一名武将,他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就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
导入新课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作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2、通过对具体字词的品析,体悟豪放派词作的特点。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学习目标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他一生坎坷,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随任小官吏的继父四处迁徙,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断齑画粥,昼夜苦读,五年未曾解衣就寝。从小就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岁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但即使这样,52岁时,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人送“军中有一范,西贼惊破胆”之誉。54岁时,提出改革措施触怒守旧派,55岁时又继续遭贬,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作者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在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写作背景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宋词传统上分为两类——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主要是以词的内容和风格来分的。
婉约派是我国词坛上历史最久、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柳永等。
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风格都大不同。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等.
文学常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zhàng
zhuó
yān

qiāng
mèi
读准字音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角连声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他们须发都变白了,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疏通文意
这首词分为上下阕,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上阕:写景,展现了一幅荒凉凄清的边塞秋季风光图。
下阕:抒情,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情,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情怀。
整体把握
上阕的景物紧扣哪一个字描写?
异寒、异声、异势。
合作探究
“异”。
异在何处呢?
上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渲染了战地苍凉萧瑟的气氛。
描绘了衡阳雁去、边声四起、落日中孤城紧闭的画面。
合作探究
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悲凉、孤寂、思乡。
合作探究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谈一谈在词中的作用。
画面:在崇山峻岭之中,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
作用:描写出边塞地区孤寂荒凉之景,也暗示出宋朝军队不利的军事形势。
合作探究
归纳:词的上片,词人充分运用了听觉、视觉、感觉,将所听、所见、所感等现象连接起来,描绘出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地风光。
合作探究
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前句表达思乡之情,后句运用了《后汉书》中窦宪的典故表达报国之情。揭示了将士们矛盾的心理,委婉含蓄地抒发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浊酒”还表明了什么?
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
合作探究
“羌管悠悠霜满地”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营造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衬托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说说“羌管悠悠”的妙处。
“悠悠”运用叠音词,写出了羌管之音的悠扬、哀伤,更能衬托守边将士的思乡情结。
合作探究
找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词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也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合作探究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写景、抒情、用典结合
(2)意境开阔、情调悲壮
合作探究
这首词词寥寥几十字,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课堂小结
写景
抒情
板书设计
思家忧国
渔家傲·秋思
衡阳雁去——萧索 边声角起——悲凉
孤城紧闭——荒僻
家万里——思乡
霜满地——秋凉
白发、泪——悲壮
(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2)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
拓展延伸
请写出两句描写秋景的诗句。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2)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四首》
拓展延伸
1、按要求填空。
(1)《渔家傲·秋思》中直抒胸臆,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家傲·秋思》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课堂检测
3、有人认为,“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一说。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它揭示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战事未平、军功未建。这一矛盾心理正是词作所揭示的主题
课堂检测
4、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课堂检测
5、下列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B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