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细胞的增殖(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细胞的增殖(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1 23: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象与鼠的个体大小相差十分悬殊
讨论
1、请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是否也有很大差异?
没有明显差异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
既要靠细胞体积增大,也要靠数量增多
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一、细胞增殖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叫作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细胞分裂不是简单地一个分为两个,在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特别是遗传物质要进行复制。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相连续的过程,“物质准备一分裂一物质准备—再分裂·……”可见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
二、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细胞就进入分裂期,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对于真核生物来说,有丝分裂是其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又可以进入分裂间期
细胞进入分裂期后,在分裂间期复制的DNA是如何平均分配到两个自细胞中的呢?
这一过程主要是靠有丝分裂来完成的
三、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分为四个时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一)前期
特点:
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
(二)中期
特点: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个平面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称为赤道板
(三)后期
特点:
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四)末期
特点:
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和核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五)子细胞
特点:
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相等。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若继续分裂,就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
记忆口诀
前: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仿垂体)
中:形数清晰赤道齐(形态清稳定、数目清晰、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
后:粒数增均两极(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倍,两组染色体均匀地移向细胞两极)
末:两消两现重建壁(染色体消失变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壁)
以上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是:
(1)动物细胞中心粒在间期倍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列成两部分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同点
相同点 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板扩展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
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1、染色体先复制后评分,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完全相同
2、核膜、核仁的变化相同
3、都出现了纺锤体
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动植物细胞中,绝大多数为有丝分裂,而有的细胞则进行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在细胞正常的生长过程中是不能无限长大的,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很多,那么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四、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 计算每个细胞模型的表面积与体积,并求出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S=6a2 V=a3
S1=24mm2 S2=96mm2 S3=384mm2
V1=8mm3 V2=64mm3 V3=512mm3
S1/V1=3 S2/V2=1.5 S3/V3=0.75
2mm
4mm
8mm
2. 物质同样扩散深度0.5cm,扩散部分体积占比多少?
V扩=V-(a-1)3
V扩1=7mm3 V扩2=37mm3 V扩3=169mm3
V1=8mm3 V2=64mm3 V3=512mm3
R1≈0.88 R2≈0.58 R3≈0.33
3.上述数据有何规律?
R1≈0.88 R2≈0.7 R3≈0.33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有关
S1/V1=3 S2/V2=1.5 S3/V3=0.75
2mm
4mm
8mm
2mm
4mm
8mm
4. 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保证物质有效进出细胞
核质比限制
细胞周期的不同时间段,细胞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原理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手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旧称龙胆紫溶液)着色。
过程 方法
取材 提前几天培养洋葱,从根尖分生区处切取数条洋葱根尖。
解离 用镊子夹取根尖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软化3~5分钟。
漂洗 将根尖放在培养皿的清水中漂洗10分钟。
染色 将以上处理的根尖放在滴有一滴0.01g/mol或0.02g/mol的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的载玻片上,进行染色。
制片 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观察 先用低倍镜寻找装片中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注意事项:
注意剪取根尖长度不宜过长
注意解离时间不宜过长
注意多漂洗几次,充分洗净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注意染液不宜滴加过多
注意盐酸和酒精(1:1)混合液的功能是固定细胞,保持细胞结构的形态
注意利用清水充分洗去过多染液和冰醋酸,防止影响观察
六、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
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n→4n→2n
DNA的变化曲线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2n→4n→2n
间期
0
4N
2N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
0→4n→0
课后总结
1、细胞增殖
2、细胞周期
3、有丝分裂
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
4、运用模型解释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5、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6、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