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二)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二)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1 08: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本卷共4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南宋向金称臣,每年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金间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该史料最有可能出自哪一和约(  )
A.宋辽和议 B.绍兴和议
C.澶渊之盟 D.宋夏和议
2.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 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
A.清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3.1880年,李鸿章委派郑观应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  )
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
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明朝诗人张以宁《过辛稼轩神道吊以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重文轻武,三衙分权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5.“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卿等以为如何?”材料中的“朕”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6.下表是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览。
时期 作者人数 作品数量 经典语句
① 2 200多 48 900多首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② 1 330多 19 900多首词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辛弃疾)
③ 200多 1 600多种剧目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
表中③处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1911年10月31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刊登了题为《满人留学生的愤慨》的报道,称“革命捷报频传,东京50余名满族留学生与汉族学生陷入敌对状态”。这里的“革命”指(  )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 建立 澶渊 之盟 西夏 建立 宋夏 和议 金灭辽 金灭 北宋 宋金 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100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0.时空观念是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
11.1900年,慈禧太后出逃西安,侵略者们占领北京后实行分区管制,如内城北边归日本管辖,西北归英美管辖,东边归沙俄管辖。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以获得的直接信息是(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 年) 27 355 462 32.54
乾隆十八年(1753 年) 102 750 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 208 095 796 3.56
A.资源危机日益暴露 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
1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
A.历史事实的叙述 B.历史过程的描述
C.历史原因的分析 D.历史结论的阐释
14.“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5.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
16.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获得永久居住权 B.获取巨额战争赔款
C.要打开中国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7.观察下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
18.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清代
19.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清政府刑罚吏治的严酷 B.看到了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性
C.主张日常生活应遵循理学观念 D.肯定宋明理学维护了清朝统治
20.恩格斯曾说道:“英法联军对华作战,竟像只是为了俄国的利益。俄国乘机向中国攫夺面积等于英、德两国的领土,同时还狡猾地出来充当衰弱的中国的保护者。”据此可知,这次“对华作战”(  )
A.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B.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
C.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 D.满足了俄国对我国的领土要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2020年1月30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2019年美国GDP总量或将突破21万亿美元,同期中国约为14.36万亿美元。2019-2020年,美国军费预算达到7160亿美元,超过全球排名前十其他九国的总和。
(1)材料一中“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一中,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6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特点?(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规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故B项正确。
2.C 解析:清朝设置驻藏大臣,有利于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稳定;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C 解析:由材料“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可知,其含有商股,故A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企业,非垄断性的封建企业,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故C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故D项错误。
4.C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因此,张以宁用“英雄已尽中原泪”来纪念他;而绍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无心统一,所以张以宁用“臣主元无北渡心”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
5.D 解析:由材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可知是意图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朕”是指明太祖朱元璋。
6.C 解析:根据材料 “多种剧目”“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等信息可知,这是元朝的杂剧《窦娥冤》的选段,C项正确;唐朝盛行的是诗歌,且③中的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A项错误;宋朝时杂剧虽已出现,但和材料中的人物时间不符,B项错误;明朝盛行小说,和杂剧风格不同,与人物所处时间也不符,D项错误。
7.B 解析:据材料“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可判断这是《天朝田亩制度》中所设计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B项正确;《海国图志》是以魏源为代表的封建士大夫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方案,A项错误;《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于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不符合材料,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及维护民主共和而颁布的,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错误。
8.B 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可知是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B项正确;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9.D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分析选项,A项始终处于战争状态与材料不符;B项北宋960年建立,1127年灭亡,实际超过了100年;C项南宋建立的时候,辽政权已经被金所灭,此三项排除,故选D项。
10.D 解析:根据“1271—1368(年)”并结合相关史实可知,这与元朝的建立和灭亡有关。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368年元朝灭亡,故D项符合题意。
11.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列强为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维护在华权益而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者们占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西安,所以D项正确。
12.A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资源危机日益暴露 ,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不是耕地面积,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均土地减少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不是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人地矛盾,与重农抑商无关,故D项错误。
13.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是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故D项正确;历史事实的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定位,故A项错误;历史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描述,故B项错误;历史原因的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分析,故C项错误。
14.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1856年10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抢掠后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15.D 解析:由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白银的广泛使用是在明朝,故选D项。
16.C 解析:根据材料“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可知,便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从而打开中国市场,故C项正确。
17.A 解析:题干漫画表达的意思是在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与洋务运动的特点相同,故A项正确。
18.C 解析: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C项符合题意。
19.B 解析:“后儒以理杀人”“死于理”反映了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故B项正确。
20.C 解析: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乘机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俄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利益,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不符合史实;D项“满足”说法不符合史实,之后俄国又侵占我国西北大片土地,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分封制。
(2)原因: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再顾忌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其他诸侯;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
作用: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融洽。③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④促进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
(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
22.答案:(1)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举措:成立北约。
(3)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等。
(4)变化趋势: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强大,在当今世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