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快乐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快乐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三年级上册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31 09: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快乐的回忆》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 第7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主题】用已经学过的绘画形式表现快乐的回忆。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本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5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让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快乐场景的。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事,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描绘属于自己快乐回忆的作品。不管是画家的作品,还是儿童范画,所描绘的场景都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体会快乐,从而珍惜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处于小学的中低年级,学生已不再满足单纯的大胆想象,探索创新,动手实践的欲望反而强烈,但学习活动也还没有脱离低年级趣味性,游戏性强的特点,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相当的积累。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简略了解鞋的历史,渗透传承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材料,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动手完成自己的创造,同时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游戏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出快乐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快乐的事情的回忆,交流内心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回忆和体验,尝试运用画笔表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忆、观察、体验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学生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交流、回忆,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最快乐的一件事情。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动作、表情对快乐的情节进行描述和表现。
【所需要条件】
1、教具准备: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2、学具准备:学生:水彩笔、纸张等工具。
【评价任务】
1、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前后关系的景物,能够概括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2、运用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能够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物体前后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照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进行讲述.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通过回忆往事,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时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表现欲望。
二、讲授新课
1. 欣赏教科书上的画家作品,看看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通过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态、快乐的情绪方面进行赏析。学习画家是如何表现快乐场景的。
2. 教师讲一讲自己生活中快乐的回忆.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
教师出示范画,和学生一起讨论范画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3. 欣赏教课书上的绘画作品,说说你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它用了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教科书上的绘画作品可用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来进行表现,画家又是如何表达自己快乐情绪的。
三、作业要求
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表现。
四、展示评价
猜猜我的快乐回忆是什么?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让学生们自评、互评,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
本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音乐激趣的方法,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再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快乐;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如何表现快乐的场景;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交流,探究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及快乐的情绪。
在绘画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手法上可采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通过欣赏各类题材的作品,回忆自己生活中的快乐。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文化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相应的文化情境中提高对美的兴趣。
反思整节课,我还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做话语的霸权者,要积极的充当鼓励者、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合作中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师生共同欣赏、理解、合作,共同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