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H:1 Na:23 O:16 Ba:137 C:12 Li:7 Fe:56 N:14 C u:64 Zn:65
第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纯碱溶液可用于去除油污,加热可以增强去污效果
B.碳酸氢钠药片,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加入适量盐酸溶液抑制水解
D.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从而起到吸附杂质的作用
2.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B. 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 s能级开始至 f能级结束
C. 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一定是偶数
D. 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 s、p、d、f的顺序依次为 1、3、5、7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醋酸中加水,导电性一定减弱
B. 压缩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
C. 进行中和滴定操作时,眼睛要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溶液液面的变化
D. NH -14HCO3(s)===NH3(g)+H2O(g)+CO2(g) ΔH=+185.7 kJ ·mol ,能自发进行,原
因是体系有自发 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4. 25 C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 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纯水加热到95 C时,Kw 变大, pH不变,水仍呈中性
B .向纯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c OH 增大,Kw 变小
C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 NaOH固体, c OH 增大,Kw 不变,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D.向纯水中加入盐酸,可抑制水的电离;加入醋酸,可促进水的电离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SO2+2MnO 4 +4H+=3SO
2
4 +2Mn2++2H2O
答案第 1页,共 9页
B.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Al3++3HCO 3 =Al(OH)3↓+3CO2↑
C.工业上用 FeS除去废水中的 Hg2+:FeS+Hg2+=HgS+Fe2+
D.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lO-+CO 2+H2O=HClO+HCO 3 [已知电离常数:
K(HClO)=3×10-8;K(H2CO3)=4.31×10-7,K(HCO 3 )=5.61×10-11]
6.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氮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原子 氮原子 2p能级半充满
B CO2为非极性分子 CO2分子中只含非极性键
C Cl的非金属性比 Br强 Cl的电负性小于 Br
D HF的沸点高于 HCl HF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HCl
7.某种电化学的电解液的组成如图所示,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
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QW3可获得 Q的单质 B.第一电离能:Y>Z>Q
C.ZW 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2 D.QW4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图①可表示 Fe2O3(s) 3CO(g) 2Fe(s) 3CO2 (g) ΔH 26.7 kJgmol 1的能量变化
B.图②中ΔH表示碳的燃烧热
C.实验的环境温度为 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 的H2SO4、NaOH
答案第 2页,共 9页
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如图③所示(已知V1+V2=60 mL )
D.已知稳定性:B<A<C,某反应由两步构成 A→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
图④所示
9.在一定温度下,在 2个容积均为 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
应: 2NO g 2CO g N2 g 2CO2 g H<0,相关数据见表。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容器编号 温度/℃
NO(g) CO(g) CO2 (g)
Ⅰ T1 0.4 0.4 0.2
Ⅱ T2 0.4 0.4 0.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T2
B.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50%
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Ⅱ<Ⅰ
D.对于Ⅰ,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 0.4mol CO和 0.2mol CO2,平衡正向移动
10.25℃时,将 c1、V1的稀 HCl和 c2、V2的 NH3·H2O溶液充分混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 pH<7,则一定是 c1V1≤c2V2
B +.混合过程中 c(NH4 )+c(H+ )=c(Cl-)+c(OH-)一定成立
C.当 pH=7时,若 V1=V2,则 c2必须大于 c1
D.若 c(NH+4 )+c(NH3·H2O)=c(Cl-),则一定有 c1V1=c2V2
11.碳酸二甲酯 DMC( )是一种低毒、性能优良的有机合成中间体,科学家提出了
新的合成方案(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答案第 3页,共 9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HO·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过程 CH3OH*+HO·*=CH3O·*+H2O*是该反应的决速步骤
C.过程中既有 H-O键的断裂,又有 H-O键的形成
D.吸附和脱附过程中共吸收 48.1eV的能量
12.图为 Ca-LiFePO4可充电电池的工作示意图,锂离子导体膜只允许 Li+通过,电池反应为:
xCa2+ 充 电+2LiFePO 4 xCa+2Li1 -xFePO 4+2xL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放电
A.充电时,当转移 0.1mol电子时,左室中电解质的质量减轻 2g
B.充电时,Li1-xFePO4/LiFePO4电极发生 Li+脱嵌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FePO4-xe-=Li1-xFePO4+xLi+
D.LiPF6-LiAsF6为水电解质,主要作用都是传递离子,构成闭合回路
13.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NaHSO4晶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 2NA
B.用电解粗铜的方法精炼铜,当阳极质量减轻 32 g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NA
C.常温下,1 L pH=9的 CH3COONa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H+数目为 10–9NA
D.向 1 L 0.1 mol·L 1 +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含有的NH4数目为 0.1NA
答案第 4页,共 9页
14.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OH-. 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 H2
B.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 CO2 D.该催化循环中 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15.H2CO3和 H2C2O4都是二元弱酸,常温下,不同 pH环境下它们不同形态的粒子的组成
百分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在 pH为 6.37及 10.25时,溶液均存在 c(H2CO3)=c(HCO 3 )=c(CO 3 )
B CO 2 .反应 3 +H2O HCO 3 +OH-的平衡常数为 10-7.23
C 2 .0.1mol/LNaHC2O4溶液中 c(HC2O 4 )>c(H2C2O4)>c(C2O 4 )
D Na CO 2CO 2 2 .往 2 3溶液中加入少量草酸溶液,发生反应 3 +H2C2O4=2HCO 3 +C2O 4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计 55 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4 小题)
16.(1)写出 CO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C与 O形成共价键时,共用电子对会偏
向__________原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已知 COS(g)+H2O(g) H2S(g)+CO2(g) △H1=-34kJ/mol
CO(g)+H2O(g) H2(g)+CO2(g) △H2=-41kJ/mol
答案第 5页,共 9页
写出 H2S与 CO反应生成 COS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时将 CO与 H2S按物质的量比为 1∶1充入反应器中,达平衡后 CO的转化率α=33.3%,
此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充有催化剂的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设起始充入的 n(CO)∶n(H2S)=m,相同时
间内测得 H2S转化率与 m和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m1________m2(填>、<或=)
②温度高于 T0时,H2S转化率减小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__
a.反应停止了 b.反应的△H变大
c.反应达到平衡 d.催化剂活性降低
17.I、原子序数小于等于 36的 Q、W、X、Y、Z五种元素,其中 Q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
素,W和 Y的基态原子 2p能级所含成单电子数均为 2,Z的基态原子核外含有 13种运动状
态不同的电子。回答下列问题(涉及元素时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1molQWX 与 1molWQ2Y所含σ键的比值为___________。
(3)一种由 X和 Z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实验室合成一种由W和 X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空间网状结构,其中每
个W原子与 4个 X原子形成共价键,每个 X原子与 3个W原子形成共价键。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预测该化合物熔点应___________金刚石(填“高于”或“低于”)。
II、铁是地球表面最丰富的金属之一,其合金、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
答案第 6页,共 9页
(1)Fe3+可以与 SCN-、CN-、有机分子等形成配合物。基态 Fe3+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普鲁士蓝俗称铁蓝,结构如图甲所示(K+未画出),平均每两个立方体中含有一个 K+,该
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又知该晶体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两种,则 Fe3+与 Fe2+
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铁形成的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图乙和图丙的结构中
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两种晶体中空间利用率较高的是__。(填“图乙”或“图丙”)
18.镍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催化剂,且在电磁领域应用广泛。某工厂以含镍废料(主要含 NiO、
Fe2O3、FeO、Al2O3、SiO2、CaO)为原料制备镍单质的流程如下:
已知:ⅰ.Ni2+在弱酸性环境中易水解,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
ⅱ.常温下,Ksp[Fe(OH)3]=4×10-38,Ksp[Fe(OH) -2]=8×10 16,Ksp[Al(OH)3]=1×10-33,
Ksp[Ni(OH) -2]=2×10 15,离子浓度低于 1×10-5 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渣 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2)“转化Ⅰ”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为了更加环保,有人用 H2O2代替 NaClO 进行“转化Ⅰ”,发现所用 H2O2远远高于理论用量,
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调 pH 的目的是沉淀溶液中的铁和铝,调节 pH=5 时,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达到目的,“试剂 X”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FeO B.Fe2O3 C.NiO D.Al2O3
(5)N2H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 7页,共 9页
19.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mL-1)。
Ⅰ.实验步骤
(1)用____________ (填仪器名称)量取 10.00mL 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
到 100mL__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用酸式滴定管取待测白醋溶液 20.00mL 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 2 滴________作指
示剂。
-1
(3)读取盛装 0.1000mol·L 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
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_______mL。
(4)滴定。当________时,停止滴定,并记录 NaOH 溶液的终读数。至少重复滴定 3 次。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mL)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5)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15.95+15.00+15.05+14.95
平均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 V= mL=15.24mL。指出他的计算的
4
-1
不合理之处:________。按正确数据处理,可得 c(市售白醋)= ________mol·L ;市售白
-1
醋总酸量=________g·100mL 。
(6)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 (填写序号)。
a.碱式滴定管在滴定时未用标准 NaOH 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锥形瓶中加入待测白醋溶液后,再加少量水
d.锥形瓶在滴定时剧烈摇动,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第 8页,共 9页
答案第 9页,共 9页昭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质量检测
化学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C 5.A 6.A 7.D 8.D 9.C 10.A
11.D 12.B 13.B 14.C 15.D
二、16. O(氧) C与O同周期,核电荷数O>C,原子半径OC CO(g)+H2S(g)COS(g)+H2(g)△H2=-7kJ/mol 0.25 > d
N、O、Al 2∶3 直线形 AlN C3N4 高于 1s22s22p63s23p63d5 CO2(或CS2) KFe2(CN)6 1∶1 2∶3 图丙
19、酸式滴定管(或10mL移液管) ;容量瓶 (2) 酚酞
(3) 0.60
(4) 滴加最后一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恰好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 第1次滴定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 ; 0.75 ;4.50
(6) ab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酸溶速率
SiO2
CaSO4
(2)
2H++2Fe2++C1O-=2Fe3*+Cl-+H2O
(3)溶液中的Fe3能催化分解HzO2,从而使所用
H2O2远远高于理论用量
(4)能
(5)
H:N:N:H
C
HH
2Ni2++N2H4+40H-=2NiJ+N21+4H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