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件+教案(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 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件+教案(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11:08:56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个概念:声源、声波
感官公园——声景园
声景园以“声景观”为设计理念,借助自然之声,如风、雨、水、虫及鸟声,创造出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厅”,营造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感官公园的声音反射装置
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不同的声音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声音的产生
请向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发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课本P49活动
1. 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根钢尺,试着使它们发出声音。
图2-9 橡皮筋发声
图2-10 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2. 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吗?
停止讲话声带还在振动吗?找一找,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振动而产生声音?
当发出声音时,可以感觉到喉部的振动。停止说话
声带也停止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 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

声音的产生
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敲击鼓面,纸屑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
乒乓球因音叉的振动被弹起,说明敲击音叉后,音叉发生了振动。
纸屑、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作?
在铁夹台上悬挂一静止的乒乓球,敲击音叉,使音叉缓缓靠近并接触悬挂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摆动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由于某些发声物体的振动人眼不易观察,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紧贴音叉的小球、鼓面上的纸屑等)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这是利用了转换法。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大自然流水的声音
敲击键盘会发出声音
吹笛发出悠扬的笛声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你能举例说明吗?
声音的产生
课本P49思考与讨论(根据课前的准备资料回答)
蝉又名知了。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你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吗?
图2-11 蝉
在雄蝉的肚皮能看到有两个小圆盖,这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瓣膜,组成的发音器的整体结构就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声音就是瓣膜发出的,当它受到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而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鸣叫时蝉的尾部会翘起,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声音的传播
课本P50活动
图2-12 在水中敲击铁块
1.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紧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倾听,能听到敲击声吗? 。
可以听到敲击声
将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重复以上实验,这时也能听到敲击声吗? 。
可以听到敲击声
2. 将两块铁块放在玻璃缸的水中互相撞击,你能听到撞击声吗? 。
可以听到
声音的传播
图2-13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1. 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
2.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
课本P50活动
过程 现象 声音传播的途径 结论
课本P50活动1(1) 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可以听到敲击声
两张课桌离开一个小缝,可以听到敲击声
课本P50活动1(2) 可以听到金属撞击声
课本P50活动2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大
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敲击声 耳朵
桌面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
中传播
敲击声
耳朵
桌面、空气
撞击声
耳朵
水、空气
声音能在液体和气体
中传播
铃声 耳朵
空气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
传播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称为介质。
2.声音可以在气体(如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因为真空没有任何声音传播的介质。
课本P50思考与讨论
我们在观看科幻电影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太空中有飞行器发生了爆炸,附近飞行器里的人立即看到并听到了爆炸。你认为这个场景合理吗?
不合理。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即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人不能听见爆炸声。
声音的传播
做个土电话。
1. 在两个纸杯底各钻一个小孔,将一根长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火柴粘在杯底上,这样,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
2. 两个同学各拿一个纸杯,相隔一定距离站立,使棉绳刚好拉紧。当一个同学对着纸杯讲话时,另一个同学将纸杯罩在耳朵上,这时能听到同学的说话声音吗? 。
课本P51活动(课前完成,汇报成果)
图2-14 土电话

使用时绳子拉紧一些,你有
什么发现?
将绳子拉紧,此时声音主要通
过绳子传播,比不拉紧绳子听
到的声音要大,说明固体的传
声效果更好。
声 波
课本P51活动
1. 在水槽中加入水,放上一个软木塞。然后用铅笔不断轻触水面,水面上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传播。水槽中的软木塞会怎样运动?
图2-15 水面波
图2-16 声音传播的形式
2.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水面振动出现波纹,波纹从中心向四周传播,引起软木塞上下
浮动。
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从而使烛焰
发生晃动。
实验1中产生的水波和实验2中产生的
声波有什么区别吗?
声 波
图2-17 声音在空气中疏密相间的波动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以喇叭发声为例,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外侧运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当喇叭的振动面向内侧运动时,这部分空气变疏。振动面不断振动,
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我们称之为声波。
水波
声波
像水波把波源的振动向外传播一样,声
音也是以波的形式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
播的。
声 波
声波的应用
科学家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测量原理:s = 1/2 v声 t,
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 v声为声音在海水中
的传播速度。
例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若经过4秒后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米(海水中声速为1500米/秒)。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 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3000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快慢
例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v 。
介质 v(米/秒) 介质 v(米/秒)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5℃) 1531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秒后收到回波,则海水深度为 米。
(3)真空中声速是 米/秒。
介质
温度
1531
0
声音传播的快慢
图2-18 声音在不同介质(25℃)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固体中传播最慢。
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气温每升高1℃,每秒传播的距离约增加0.6米。
声速
影响声速的因素
①介质种类
②温度
声音传播的快慢
课本P52思考与讨论
1. 对着山崖高声喊叫,我们会听到什么?查阅资料,尝试解释原因。
当你对着山谷发出一声喊叫,一部分的声波会从你的口中直接传到你的耳朵,另一部分的声波则直接由你的嘴出发,达到山壁时被山壁反弹,又再度回到你的耳朵。前者的距离较短,因此会是你听到的第一个声音,然后才是后者(因为距离远的多),后者被称为回音。
2. 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组讨论汇报)
举例:用皮尺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甲在起点处敲鼓,乙看到甲敲鼓按下秒
表,丙听到鼓声喊“停”,乙立刻停表计时。利用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课堂反馈性练习
例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音叉停止振动后仍有声音发出 D.声音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传播得慢
D
例 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A
声音传播的快慢
拓展:
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偏向低温方向,如
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处的人更容易听到。
学习技巧:
声音传播需介质,固液气体都能传。固快液中气最慢,遇到真空被阻断。
课 后 作 业
1.《科学作业本A》,P17~18。
2.《名师经典A》,A17~18。
3.查资料,了解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
4.查资料,了解人为什么能听到蜜蜂飞
过耳边,却听不见蝴蝶飞过耳边。
课后拓展性练习
(课后拓展)例 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需要0.1秒。现有一
根装有水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那么如果你能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铁管的长度至少是多长?(结果保留1位小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米/秒,在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米/秒,在铁中传播速度是5200米/秒)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时 第1课时共1课时
核心素养 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难点: 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知道波是传递声音的形式。(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探究实践结合课本探究活动,提高观察现象的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四)态度责任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探究和实践。善于合作,乐于分享。
课前准备 《科学课程标准》学科核心概念(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3声音与光的传播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业要求:能解释与声音的产生、传播有关的简单问题。实验器材准备:橡皮筋、笔套、钢尺、音叉(两副)、乒乓球、小鼓、纸屑、棉线、胶带、水槽、钩码(两个)、电铃玻璃罩实验装置、铅笔、软木塞、音响、蜡烛、火柴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引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波声音传播的快慢 那么,各种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不同的声音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请向同学们说说生活中的一些发声现象。多媒体展示视频《各国的警笛声》、《大自然流水的声音》、《优美的歌声》完成课本P49活动实验思考1.说说你使用什么方法使橡皮筋、笔套、钢尺发出声音的。它们发声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及时停止,你有什么方法?2.讲话时声带在振动,停止说话声带也停止振动。说明了什么问题?讲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声带停止振动,说话声也随之停止。补充实验:①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情况。②在铁夹台上悬挂一静止的乒乓球,敲击音叉,使音叉缓缓靠近并接触悬挂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摆动情况。思考:纸屑、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作?由于某些发声物体的振动人眼不易观察,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紧贴音叉的小球、鼓面上的纸屑等)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这是利用了转换法。总结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小结:声音的产生、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你能举例说明吗?多媒体展示视频图片《大自然流水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发声。《敲击键盘会发出声音》,说明固体能发声。《吹笛发出悠扬的笛声》,说明气体能发声。完成课本P49思考与讨论的汇报完成课本P50图2-12活动完成课本P50图2-13活动做好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实验。实验时注意玻璃罩密封性,尽量放在减震材料上,与讲台桌隔开,防止通过课桌传声。列表完成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的讨论,形成探究成果。小结: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称为介质。2.声音可以在气体(如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因为真空没有任何声音传播的介质。完成课本P50思考与讨论汇报课本P51活动, “土电话”使用时绳子拉紧一些,你有什么发现?完成课本P51活动活动思考:实验1中产生的水波和实验2中产生的声波有什么区别吗?通过两个实验对比分析,得出声音传播的形式是疏密相间的纵波,而水面波是横波。(建议通过视频让学生观察的更明了)小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测海水深度典型例题提供常见介质中的声速v表格,根据数据分析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小结:声速、影响声速的因素完成课本P52思考与讨论课堂反馈性练习拓展:当空气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有区别时,声音的传播路线总是偏向低温方向,如上方的温度低,声音就向上传播,此时,低处的声音,高处的人更容易听到。学习技巧:声音传播需介质,固液气体都能传。固快液中气最慢,遇到真空被阻断。课后作业1.《科学作业本A》,P17~18。2.《名师经典A》,A17~18。课后拓展性练习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感官公园。感官公园中同样也有“声景观”的设计理念,借助自然之声,如风、雨、水、虫及鸟声,创造出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厅”,营造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自然界的发声现象无处不在,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人耳可以听到许多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么传到人耳的呢?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呢?介绍:声波的应用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