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开学考试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开学考试 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31 11: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这表明鸦片战争是一场()
A. 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较量 B. 保守与开放之间的较量
C. 殖民与反殖民之间的较量 D. 落后与先进之间的较量
2. “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通商口岸和扩展商务来争夺贸易利益……俄国人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而构成一南一北两股钳形之势,掐住清政府。”这种情况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的是()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 C. “扶清灭洋” D. 《天朝田亩制度》
4. 诗史一体,诗歌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两首诗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个不平等条约?(  )
诗歌甲 诗歌乙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 甲:《南京条约》乙:《天津条约》 B. 甲:《天津条约》乙:《马关条约》
C. 甲:《南京条约》乙:《马关条约》 D. 甲:《南京条约》乙:《北京条约》
5. 如表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时间 1894 年 1905 年 1912 年 1913 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章炳麟 D. 孙中山
6.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人为保卫革命成果进行了不懈斗争,以下历史事件的正确顺序应是①二次革命 ②护国战争 ③袁世凯复辟帝制 ④宋教仁遇刺
A. ④①③② B. ④②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①③
7.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他们发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提倡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8. 如图摘自一位学生的课堂笔记。他记录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口号
1919年5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9.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10. 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 国共两党合作 B. 北伐胜利进军 C. 工农武装割据 D. 工农红军长征
11.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材料可以推断出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12.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日本的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
A. 红军长征成功会师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D.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13. 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14. 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15. 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xx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兽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伏击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6. 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得到土地的农民纷纷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官兵60万,支前民工达到230万。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的领导地位 B. 国民党失败原因是政府和军队的腐败
C. 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D. 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17.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日战争时期
18.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份文献的历史地位是(  )
A. 确定了国旗国歌 B. 起临时宪法作用 C. 具有民法的性质 D. 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19.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20. 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粉碎了“四人帮”
C. 实行了改革开放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23. 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邱少云
24. 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六大
2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最先开始于(  )
A. 农村 B. 城市 C. 国有企业 D. 集体企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6. ______年爆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____________,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1900年,_________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它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8.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存在约1300年的 ______,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9. 抗美援朝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 ______ ,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是 ______ .
30. 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 ______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
材料一: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出自《李鸿章全集》
材料三: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四:面对中国民众焚毁教堂,攻击教士、教民行为,列强一方面敦促清政府予以镇压,一方面派军队到中国进行干涉,且不顾清政府的态度,强行进军中国。
(1) 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中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什么?(2分)
(2) 为了达到“西人即可敛手”的目的,李鸿章等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 材料三中“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的具体表现?(2分)
(4) 阅读材料四根据所学回答材料四反映的有哪些历史史实?(4分)
(5) 面对中国近代历史对你有哪些感悟?(2分)
32. 从1921年到2021年,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全新开始艰难抉择】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百年中国》
材料二:严重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苏俄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毛泽东等人创造性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思想领航凝聚力量】
材料三:如图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统一了党的思想凝聚了力量,引领了中国人民前行的正确方向。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1)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一中1921年为什么被看作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2分)
( 2)材料二中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一条怎样的道路?(4分)
(3)材料三中,图一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图二遵义会议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三中共七大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分)
(4)材料四中“三年的军事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垮台?(4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A
26.【答案】1840 1919
27.【答案】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
28.【答案】商务印书馆,科举制
29.【答案】黄继光;邱少云
30.【答案】1951,1952
31.【答案】【小题1】《辛丑条约》。
【小题2】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或进行了洋务运动)
【小题3】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如戊戌变法(或民族意识觉醒,进行戊戌变法)。
【小题4】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小题5】感悟:落后就要挨打;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青少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2.【答案】(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毛泽东思想。
(4)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解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33.【答案】(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作用: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敌后战场对日军进行牵制、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战役。
(3)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认识: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是我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珍爱和平,远离战争;中日两国要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区域稳定,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