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专题训练(含答案)-周大新作品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专题训练(含答案)-周大新作品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1 10:4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学作品专题训练---周大新作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光山色(节选)
周大新
有一天晚饭刚吃过,住在楚地居的一个男游客提出要见公司老板。暖暖有些意外。那人四十来岁,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暖暖模糊记起来,这人好像来楚地居住过几回了,有时还在村里转来转去。
“你是高中毕业 ”那人问。
“是。”暖暖有点反感,“你为何要了解这个 ”
“是高中生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对话了。你没发现你们的村子正在没落 ”
“没落 ”
“我在你们的村子里做了个调查,你们村里已经有四十来个青壮年村民外出打工,已经有十一小块坡地撂荒,人在减少,地在变荒,这不是没落是什么 ”
“哦,你是在说这个。”暖暖叹了口气,“人人都想去城市里落脚挣钱,这有啥办法 ”
“你们这儿的没落只是出现了端倪,你们这儿也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向东是一望无际的丹湖,向西、向南、向北都是无边绵延的大山,牛羊点缀在绿树碧草间,田畴散落在湖畔山坡上,渔船帆影漂隐在白水碧波里,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楚国的文化遗存,古老的处理食物的方法,等等。这样的环境最适宜人安定心神。可以盖点高档度假屋,让城里人住下就不想走。”
“俺们哪有那样多的钱 谁会舍得把钱给俺们盖房子 ”暖暖吃惊了。
那人掏出一张名片递过来:“认识一下,我叫薛传薪,省城五洲旅游公司负责项目开发的经理。”
和薛传薪的合作意向是第三天.上午谈成的。
施工开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体建筑就完工了。装修快结束时,暖暖领着四十个年轻人到省城学习,负责教暖暖的是酒店副总经理韩姐,暖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应该紧紧抓住,她耐心地听韩姐讲解,仔细地观察韩姐处理事情的技巧,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各项须死记的东西。这是一个她从未接触过的天地,她虽然管过楚地居,可那种粗糙的管理根本不能和这种科学的管理相比,这里单就工作人员的语言技巧,就分体态语言和表述语言两种。在体态语言上,要求表现出精神、含蓄和亲切;在表述语言上,要求在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语句五个方面给予注意。暖暖觉得新奇而有意思,因此越学越有兴趣和兴致。
二十天转眼就要过去,最后两天,对四十个年轻人按所分岗位逐个进行考核,还行,尽管有人对自己的业务还很不熟练,但都算通过了考核。暖暖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丢脸。
暖暖和那四十个年轻人在赏心苑上班的第三天,由五洲旅游公司公关部招徕的首批客人,就入住到了苑里。首批客人一共六家,这是暖暖自从办起楚地居以来见过的最讲究最气派的游人,每家人仅一天的房费就达两三千元。好家伙,这些人可真是花钱似流水呀!吃饭也特别讲究,点明要吃山珍湖味。薛传薪把菜价定得吓人,可那些人点起菜来眼都不眨。这一顿饭的赚头可是很大,身为半个主人,多赚钱了暖暖当然高兴,可她心里还是有些愧疚,那些菜原本是不值那么多钱的。
紧跟着来的一批客人更令暖暖意外,全是碧眼金发的外国人。天爷呀,俺楚王庄还能吸引来外国人 暖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批外国人是在省城几所大学任教的欧洲人,是五洲旅游公司联系他们来看楚长城的。
暖暖第二天领他们上山时,先还担心他们弄不懂楚国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她开口没解说几句楚长城的砌筑工艺,那位名叫哈特的先生就用稍显生硬的中国话说:楚国的工艺水平,在建筑领域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主要表现在青铜冶炼、丝织和髹漆上。这让暖暖很是吃惊,他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几千年前的楚国的事情还这样清楚 后来她找了个机会,笑着问他:“你对楚国还知道什么 ”哈特很认真地说道:“我知道楚人有独特的风俗,他们相信自己是日神的后裔,是火神的嫡嗣,所以服色尚赤,方位尚东,而且崇巫;我还知道楚国从楚宵敖起到楚哀王被秦灭掉,五百多年间楚国出过很多有名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人物是屈原,这已是楚国的衰落期了。我读过屈原的长诗《天问》,开头的几句我现在还记得: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暖暖听得懵懵懂懂,心里除对对方生了敬意之处,还有了惭愧,自己是楚人的后裔,对楚时的情况哪有这个外国人知道得多 看来真得好好读点书了,一问三不知,那不太丢人了 这批外国人还没走,暖暖就挤时间买了本《中国简史》和《楚辞选译)来读。
赏心苑开业之后的顺利大出暖暖的意外,不过是一个来月的时间,就有二三十万的收入了。暖暖算了一下,照这个赚钱速度,也就是年把时间。所有投入就会回收过来,到下一个年度,就是净赚了。这和自己经营楚地居真是有天壤之别。暖暖庆幸自家和五洲旅游公司的合作,走路的步子都比过去变得轻快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传薪是位经验丰富的旅游业从业者,他对楚王庄做过几次考察,也了解过暖暖的情况,才做出了合作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的决定.。
B.装修快结束时,写暖暖在省城学习,用细笔渲染的方法,写她听到新鲜的酒店管理知识时欣喜的心情,表现了她的好学、钻研精神.
C.从招待首批客人来看,暖暖和薛传薪的经营策略迥然不同,薛传薪面向高端客人,菜价定得吓人,有宰客之嫌,暖吸对此心怀不满。
D.小说从现代性的商业视角,来记叙暖暖开始走向富裕之路及其精神的变化,初步展现了现代文明在改造中国农村方面具有的意义。
2.小说中画波浪线的文字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请分析其作用。
3.小说除写“湖光山色”这类自然景观外,还花费笔墨写楚地文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诊所
周大新
杏儿进城了,诊所里,她哥在后边的药库里算账。
只有岑子静坐在那儿。冷风爬过街筒的声音听得很清。从不远处的茶馆里,清楚地飘过来一个说书男人的声音:“……王老七,卖了米,下了狠心买头驴,那驴牵到半道里……”
岑子定定盯着对面瘫了的五爷家那盆每日都要点着的火,目光渐渐就有些直。
……看见了吗,那团火?
金排长的遗体,可能就在那团火左侧的高地上,你们的任务是把他找回来!
……
“岑子哥!”一声甜甜的喊叫把岑子拉回现实,杏儿背了一纸箱药站在门外。他于是慌慌地从杏儿背上接下药箱:“这么沉!下车时咋不回来喊我去背?”“俺背得动。”杏儿的脸被风吹得好红,“是些抗生素和葡萄糖水。”
“回来了?”杏儿她哥那亲切的声音,在诊所通药库的那道门口响起。
“给药材公司孙经理的那几瓶酒送去了吧?”
“送去了。”杏儿把看着岑子的眼睛慌慌地移开。
茶馆的说书声又飘了进来:“……王老七心里可真急,扬了鞭子去打驴,可那驴,唳哟唳哟叫几声,依旧站着不动蹄……”
“吃饭,岑子哥。”杏儿柔柔地叫。杏儿把一碗浮着香油花儿的芝麻叶面条递到了他的手上。喝一口,一股热立时就流进了肚。他看了一眼围桌而坐的杏儿和她哥嫂,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便又像往日那样弄得他有些醉,一双眼角处,分明地又浮出了一缕感激。
那日他背包提箱回到这分别四年的小镇,在两间空荡的老屋前停住脚步,立时就觉到一股凉气在心里旋,凉得他很想立刻就抱住胳膊圪蹴下去。杏儿她哥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岑子,一个人太孤单,去我的诊所吧。”
他于是就来了,于是就尝到了这种家庭的温暖。尽管他对杏儿她哥“能使战场伤员死而复生的战地卫生员岑子,应聘来我所担任医师,欢迎前来就诊”的宣传感到有点难受,但他还是在心里贮满了感激。
“咣当”一声,诊所的门被撞开。“岑子,快呀,小三烫着了。饭刚摆上桌,他就上手抓……”岑子放下饭碗,奔过去,查看、找药、涂药、包扎。娃儿的哭声渐渐减弱。“麻烦了,岑子,多少钱?”“三块八!”杏儿她哥突然在岑子的身后说。岑子的身体极轻地一抖,把到了喉咙的“七毛”两字又咽了回去。“记住,这种时候可以多要钱,他们心疼儿子,愿意掏!”岑子的身体又轻轻一哆嗦。
他又想起前线收到的那份电报。是金排长的妻子生了女儿来报喜。
弟兄们……咱们凑点钱,以排长的名义给嫂子寄回去,让她补补身子。
“岑子哥,快吃吧,面条都快煮烂了。”杏儿把满满一碗面条又递到了他的手上。外边的风似乎越加地变大,五爷的那盆火又已点着,红红的火苗照着五爷那双瘦骨嶙峋的手。
“前几天就让大孩子去买抗生素也没买回来,有几个病人急用……”北街的桑大夫看着杏儿她哥说。“嗨呀,我也就只剩一点点了,今头晌怕都不够用,也就说让杏儿去外边买哪!”杏儿她哥极快地开了口。岑子的双眸吃惊地跳了一下。目送着桑大夫的背影,岑子的身子久久不动。“记住,岑子 ,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吸引病人的时机。”杏儿她哥声极低地说。岑子的目光慢慢失了焦点。
我可能回不去了,敌人的炮火太猛,你们别来救了!别来了……
啊?我说过不让来,不让来!你们偏来,你用两条命换一条命,你算得什么账?妈的,你算得什么账!
茶馆里又飘过来了说书人的声音:“……赵凤兰怎受这个气,掀翻桌,踢倒椅,抢起剑,杀出去……”
落雪了。路面渐渐地有些白了。对面的五爷依旧不慌不忙地把手伸到那火盆上烤。
“杏儿,我……”喝多的岑子的声音十分低微,他想把窝在肚里那句话说出嘴:我要走了。
然而,话出口时却是:“我……想睡……”
沉,这头好沉。“救火呀——”依稀地,像有一个喊声从耳边滑过,门似乎“咣当”响了一下,但他到底又沉入了那不安静的睡乡里。直到杏儿一声带了哭音的喊叫“岑子哥——”在耳畔响起,才使他那沉沉的头震动一下,睁开了涩涩的眼睛。
“岑子呀,你快救救杏儿她哥,救救他!”五爷哭着喊,“要不,我的老命是没了,没了……”说着,浊浊的泪,就顺了那瘦极了的颊滚着、落着……
岑子两眼定定地望着昏睡中的杏儿她哥,目光分明有些迷离。
“俺听到救火的喊声时,哥已经跑出去。”杏儿的声音在颤、在抖,身子在哆嗦,“哥能好么?”
“放心!”岑子做好了该做的处置看着杏儿说。
输液瓶里的液体在不紧不慢地滴。茶馆里,又飘过一阵说书声:“……人间事本来就是谜,为什么汉武帝死时要吃梨?为什么南郡王平日怕铺席?……”
(原载《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介绍杏儿她哥在后面的药库算账,既暗示杏儿她哥的主要性格,也为后文杏儿她哥与岑子的精神冲突埋了伏笔。
B.岑子的“身体极轻地一抖”“身体又轻轻一哆嗦”“双眸吃惊地跳了一下”都表明岑子见到杏儿她哥做法时的心理波动。
C.小说通过描写杏儿她哥对杏儿、同行、病人不同态度及其在街对面五爷遭遇火灾时的积极救助,表现了人性的复杂。
D.小说的语言质朴而又不失形象。写人物对话既有口语特点又有地方特色;写景时则使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形象传神。
5.“算账”在小说中既是杏儿她哥的一种人生哲学,也是战场上战友之间的争执内容。请结合小说分析这两种算账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6.周大新小说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请结合小说,谈谈本文的叙事特色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上有草
周大新
地上有草。
你可能知道这个事实,却很少去想它的意义。
有草的地方,其实就是好地方。
我的家乡,便是一个盛产草的地方。
我们那儿土层很厚,雨水又多,所以村边、宅前、河坡、塘畔、田埂、地里甚至院中和院墙头上,一到春天,便都是绿生生的草了。而且草的种类繁多,什么葛麻草、蒿草、茅草、黄备草、刺角芽草、猫眼睛草、龙须草、狗尾巴草等等,应有尽有。母亲在我很小时就教我辨认草的种类,可那繁多的草名我实在记不清楚。据说,因为我们那儿是气候的过渡带,南方和北方的草都可以在那儿生长,所以啥样的草都可以在我们那儿找到标本。我小时候,我们村子的南边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场,那里草深过人,是一个天然的放牧场所。里边有狼,有獾,有兔,有野猪,胆小的人一般不敢独自走进去。后来,国家在那里办了一个黄牛良种繁育场,少时的我,每当看见一些骑马的人赶着成群的黄牛在那片草场上放牧时,就会和伙伴们大着胆子跑进草场,去看马、看牛,顺便看草。那真是一个美丽的草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草缠绕纠结拥拥挤挤,风一吹过,只见万千的草梢一齐俯身摇头,如水里的波浪一样直荡远方。草场里还有一股好闻的味道,近似于刚摘下来的梨子的味儿,让人闻着特别舒服。听母亲说,我长到半岁的时候,因为天热,便经常被脱得精光放到门前的草地上玩。母亲说我在草地上爬得很欢实,常在手上抓了些草叶往嘴里塞,就像小鱼儿到了水里。母亲说,她每次要把我往屋里抱时,我总是扭着身子表示不乐意,偶尔还会大放悲声。
长到三四岁的时候,逢母亲下地锄草,我便跟到地里,学母亲的样儿把她锄掉的草捡起来,拿回家摊在门前,预备晒干了烧火做饭。五六岁的时候,便牵了小羊到村边的河埂上让它吃草,这是母亲分派给我的任务。这活儿我倒乐意干,看着小羊不停地把草芽用舌头卷进嘴里,直到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我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快活。
上小学之后,一到放暑假,家里给我的任务便是割草交给生产队喂牛,以此挣些工分分口粮。每天吃罢早饭,我就手里拎一个装草的筐子,筐子里放一把磨得锃亮的镰刀,跑到村外的河堤、田埂上找草旺的地方,找到了就蹲下去割,直到把筐子装满,尔后扛在肩上往家走。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又和母亲一起,去把一些青草的芽儿掐下来放在锅里煮了吃,把一些草的根挖出来,晒干捣碎熬成糊糊吃。那期间不少饥饿的日子,就是这样在草的帮助下度过的。我至今还记得和儿时的玩伴们在蒿草丛里捉迷藏的情景。几个人分成两帮,一帮到村边那一人深的蒿草丛里藏起身子,另一帮人负责去把人找出来,找不出,就要认罚。把自己的身子缩在草丛里,在头顶上再放一把青草,眼见得伙伴从面前过却没有发现自己,那份快活真是没法去说。
草,给我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经历,我对草怀了很深的感情。不论什么时候看见草,都会有一种温暖和亲切的东西从心里涌出来,都想伸手去触摸它们;如果是看见一块草地,就总想在上边坐一会儿。有一年我在欧洲的喀尔巴阡山里穿行,看见山坡上全铺着绿毯一样的青草,高兴得对着山坡高喊了几声,那一刻,真是心旷神怡,让人直想变成鸟儿飞起来,去看遍这山中所有的绿草地。也是因了这些经历,在我的内心里,总觉得草似人,它也是有生命的活物。它初春绽出细芽时,犹如人的幼年,怕被践踏,需要保护;春末长成身个时,犹如人的青年时期,绿嫩可人;秋天茎粗叶宽时,犹如人的壮年时期,可傲然顶风。也正因有这种想法,我不愿看见草的枯萎。每当秋风转凉,草叶变黄时,我心里都会有一丝怅然生出来。虽然知道它们的根还活着,可又总觉得那是一代草走向了它们生命的终点。倘是看见有谁在这时点火去烧枯干了的草,心里便对他生出一丝气恨来:为何要这样绝情?为何要这样对待垂死的生命?
细想想,草作为一种物,给人提供的用途实在不少。它可以让人拿去喂牛、喂羊、喂猪、喂马、喂驴,喂一切人们需要喂养的动物,间接地为延续人的生命服务;它的一部分还可直接变成人的食物和药物,比如一些野菜和中药材,其实就是草族中的成员;它还可以让人晒干了裹在身上取暖或烧火做饭,甚至连它被焚后的灰,还可以让人拿去肥田。我们可以掐指算一算,有哪一种草会没有一点用处?用处最少的草,也可以用来晒干了烧火做饭。
有一年,我去了一趟以色列。当我和我的同伴驱车在以色列的国土上奔走时,我有一个惊奇地发现,草,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尊重和照顾。所有长草的地方,都得到了保护。不长草的地方,当地的犹太人也要想办法种上草。以色列的国土上很多地方都裸露着石头,土很少,他们为了使草能在这里生长,从很远的地方取来土在石头上铺好,尔后再种草。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凡是空地,都长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他们对草的这种重视,让我再一次感到,犹太人聪明,他们知道,善待草,其实就是善待人自己。
(选自《地上有草》,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乡的草不仅长得茂盛,而且到处都有种类繁多。虽然我难以一一记清它们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草”的深厚感情。
B.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写村南牧场的草,并从视觉、嗅觉层面将一望无际的草场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富动态之美感。
C.作者回忆母亲说自己半岁时在门口草地上吃草叶的情景时,既是对孩提时代美好生活的玩味又写出了对时刻关爱自己的慈祥母亲的思念。
D.文章写“草”,前半部分写实写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种各样的草:后半部分写虚,写以草引发的对人生及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8.下列对本文标题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上有草”,标题虽然简短,却在交代了全文的主要写作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生活现象。
B.标题中的“地”在文中既指家乡的土地,也包括欧洲咯尔巴阡山脉山坡上的草地,再加上以色列国土上种草的土地。
C.“地上有草”是行文线索,作者回忆先前在家乡时和草的美好记忆,又联思到自己在国外看到的草地,脉络清晰。
D.标题“地上有草”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哪里的土地生长着怎样的草?这些草又触发了作者怎样的丰富的情感?
9.文章前四段均为独句成段。请简要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周大新在其《文学欣赏浅说》中说文学“可以使你感受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多么紧密,让你对大自然保持一份敬畏”。请联系本文内容和社会生活谈谈你对周大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答案】
C“暖暖对此心怀不满”分析有误。文中是说“这一顿饭的赚头可是很大,身为半个主人,多赚钱了暖暖当然高兴,可她心里还是有些愧疚,那些菜原本是不值那么多钱的”,暖暖是心怀愧疚。
①运用心理描写手法,写外国旅游者所引起的暖暖思想的震动;②揭示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她内心深处细微、曲折的情感变化;③表现她善于思考、上进的特点;④也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
3.①小说中的楚文化背景衬亮了文中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展示了地域色彩和文化魅力。②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使小说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形成独特的审美色彩。③引发读者对传统与发展问题的思考,有助于突出主旨。
4.D文中的写景有“冷风爬过街筒的声音听得很清”,“爬”字运用了比拟手法;“落雪了。路面渐渐地有些白了”没有运用手法。可见写景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5.①小说中杏儿她哥的算账有他在库房算账、救助烧伤小孩时算账、桑大夫借药时算账等,这些算账表现了杏儿她哥作为小诊所的老板工于算计,用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行径,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人性表现。②战友之间的算账主要表现在因为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而斥责战友算得什么账,这个算账表现的是战友之间的互相关爱和救助,这本质上是无私与牺牲精神。
6.①将现实与过去交织来写,体现现实中杏儿她哥的价值观与岑子在部队形成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更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旨。②用特殊的物象“火”和天气变化连缀故事,“火”既串起现实和回忆又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集中,同时也凸显了杏儿她哥的形象。③说书段子与人物心理交相辉映,体现了岑子的心理变化,引导读者思考人性。
D“后半部分写虚”不正确,如倒数第二段写草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个不属于“以草引发的对人生及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8.A“也指出了人们容易忽略的一个生活现象”表述错误,从文中看,人们并不是忽略掉“地上有草”这样一个现象,而是人们对这一事实都清楚地知道,只是很少去思考其意义所在。9.①这几段由草的生长地引出草的意义,并让读者了解到“我”的家乡盛产草的事实,从而抒发了对草的赞美之情,奠定全篇情感基调。②四个句子独立成段,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以简洁明快的节奏引出下文“我”对家乡的草的美好回忆。
10.①周大新的文学观念中阐述了人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并指出人应该敬畏自然。这一观点正确阐明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②《地上有草》中,“我”把草看作了一种生命,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草带给了“我”美好的记忆,“善待草就是善待自己”。这也正是人和自然密切关系的体现。③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和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却时常有破坏自然的现象发生,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