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板块: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示意图我会演示: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第一点、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方向;
第二点、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第三点、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演示任务二:
让地球仪停在轨道上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
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我有发现:
随着地球公转一周,
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北回归线南回归线我会观察: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我会展示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我会思考地球公转时
地轴倾斜太阳直射点移动第二板块:四季变化明白地球因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观察.发现1、观察济宁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光照示意图,判断济宁地区(北半球)所处季节,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等。
2、观察夏至、冬至北极圈内光照状况。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高白昼时间最长白昼时间大约14小时季节?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夏季北极圈内昼夜状况?极昼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时间最短白昼时间大约9小时冬季北极圈内极夜季节?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北极圈内昼夜状况?正午时刻物体影子最长昼夜等长季节?昼夜长短?春季或秋季交流·合作:结合演示、观察,阅读课本19-20页图文,交流合作,完成表格:请正确选择一幅图,按照图表说明济宁冬至日时的具体情况A 图B 图C 图我选择 (A/B/C)图,说明济宁冬至日的情况。学以致用A 图B 图C 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地面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太阳直射点移动我们感到冷热不同,产生四季变化我的启示(正午时刻影子长短变化)(太阳升落时间的时晚)1、公转:地球在 的同时,还围绕着 不停的旋转。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
4、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或365天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变化)正午时刻物体影子长短变化。练习.总结5.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3月21日和6月22日 B. 3月21日和9月22日 C.6月22日和9月23日 D.9月23日和12月22日6.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属于什么季节(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7.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我国正值(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8.我国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白昼最长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是( )
A.一天中的昼夜交替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四季的更替 D.昼极长短的变化A BBCB谢谢指导第三板块:五带划分了解五带划分的界线,每个温度带的气候特点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热 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赤 道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
热 带北寒带南寒带有太阳直射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北温带南温带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2.在正确演示地球公转中观察,并结合公转示意图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联系生活体验,明白产生四季的原因。
【学习过程】:
第一个板块:我会演示——正确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中心: ;方向: ;
周期: ;
独特姿势: 。
(2)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演示任务一:学会用教具正确演示地球公转
第二个板块:我会观察——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1.演示任务二:按照正确方式演示地球公转,让地球仪停在我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我有发现:随着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和 纬线之间往返移动。
3.确认位置:指图说出我国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的纬线
4.对号入座:请你判断下面A、B、C图分别展示的是我国二分二至中的哪个节气?
5.大胆质疑: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移动呢?
观察结论:地球公转时地轴 ,才导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第三个板块:我会描述——明白产生四季的原因
1.联系生活谈体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离我们聊城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往复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反映出这种变化呢?
2.活学活用:请同学们正确选择一幅图按照图表的顺序说明聊城冬至日时的具体情况。
我选择 (A/B/C)图,说明聊城冬至日的情况。
【课堂总结】:
【趣味应用】: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找到寻宝故事中真正藏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