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课 社戏 第1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备课先锋】第1课 社戏 第1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1 17: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社戏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新课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近“社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一起与水乡儿童们嬉戏,一起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学习目标
理解文中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掌握与作者作品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积累重点词语。
感知旧时江南水乡村民的生存状态,理解当地淳朴、和睦、善良的民风民俗。
理解课文的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
语言运用: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和精彩语段,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学习阅读分析小说的方法,能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入手,把握课文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主题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审美创造:品味文中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语言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十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目睹此情此景,鲁迅深有感触。在这期间,鲁迅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可爱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追求。《社戏》就是其中一篇。
背景
时间
出处
字音字形
惮( ) 踱( ) 棹( )
归省( ) 行辈( ) 撺掇( )
凫水( ) 橹( ) 旺相( )
dàn
duó
zhào
xǐnɡ
hánɡ
cuān duo


xiànɡ
撮( ) 桕树( ) 怠慢( )
篙( ) 磕( ) 潺潺( )
弥散( ) 蕴藻( ) 家眷( )
楫( ) 蹿( )
cuō
jiù
dài
ɡāo

chán

yùn
juàn

cuān
( )行辈
( )行走

hánɡ
xínɡ
【串句记忆法】我们应深刻反省(xǐnɡ)自己在生活中的各种浪费行为,践行低碳生活,以节省( shěnɡ )资源。
( )撮合
( )一撮

cuō
zuǒ
( )礼数
( )数落
( )数见不鲜

shù
shǔ
shuò
做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时读“zuǒ”。
多音字
篙( )
蒿( )
船篙
蒿草
ɡāo
hāo
僻( )
避( )
偏僻
回避


棹( )
淖( )
掉( )
棹船
泥淖
掉落
zhào
nào
diào
形近字
词语解释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依稀】隐隐约约。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弥散】弥漫消散。
【漂渺】通常写作“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撮】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棹着】划着。
小 说
知识补充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小说的灵魂)
小说三要素之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社会环境——交代作品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
新课讲解
1.本文为什么以“社戏”为标题
(1)“看社戏”是文章的主要事件,看社戏的过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全文以“社戏”为叙事线索。
2.请根据线索划分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
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2):平桥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不拘礼教的民情风俗。
第三层(3):写在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为看社戏做了铺垫。
第一部分(1-3)
看社戏前
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戏前风波。
第二层(10-13):月夜行船。
第三层(14-21):船头看戏。
第四层(22-30):归航偷豆。
看社戏过程(记叙了哪些具体事件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第二部分(4-30)
写看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看社戏后
第三部分(31-40)
3.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看社戏前的波折
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下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


4.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拓展延申
社 戏
社戏,即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等祭祀活动或岁时节庆等重要活动时所演的戏,是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祈福、文化娱乐意义。社日演戏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南宋时,陆游的《春社》中就已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地方剧种)的主要演出形式。至今,社戏在农村仍时有演出,有些旅游景点还将其列为民俗风情展示的重要内容。
社 日
王 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赏析】此诗从侧面着笔,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反映了当地民风淳朴、丰年富足的特点,透露出一片和平安宁的景象,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谢谢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