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赛 题 目
姜忠杰
变 题
原题:若在区间=在区间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变1: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变2、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变3、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且函数的值域为R,则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函数的减区间为,
-
变1、设,则在为减函数,且在,0
所以有且(),的取值范围是
变2:设,则在为减函数,且在,0-
所以有且(),的取值范围是
变3:设,则在减区间,在取到一切正实数
,,所以或
一题多解:
设 ,,求的值。
解法一(构造函数):设,则,由于在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所以,故。
解法二(图象法)
因为是方程的一个根,也就是方程的一个根
是方程的一个根,也就是方程的一个根
令,,,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他们的图象,如图所示:
是方程的根,即图中OA=
是方程的根,即图中OB=
易得OA+OB=10,所以
解法三:方程,的根为,由,得,,又,
,
PAGE
- 1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题目: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法一:在区间上,恒成立恒成立,设在递增 ,当x=1时,于是当且仅当时,函数恒成立,故 a>—3。
解法二:当a的值恒为正,当a<0时,函数为增函数故当x=1时于是当且仅当3+a>)时恒成立, 故 a>—3。
解法三:在区间上恒成立恒成立恒成立,故a应大于时的最大值—3, 当x=1时,取得最大值 —3
题目: 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求所得图象的函数表达式。
解: 将函数中的x换成x+1,y换成y-1得
变题1:作出函数的图象
解: 函数=,它是由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图象为:
变题2: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由图象知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变题3: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由 得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变题4: 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解: 由,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为
变题5 函数的反函数的图象的对称中心为(-1,3),求实数a
解: 由知对称中心为((a+1,-1),所以它的反函数的对称中心为(-1,a+1),由题意知:a+1=3 得a=2。
变题6 :函数的图象关于y=x对称求a的值
解: 因为函数的反函数是它本身,且过点(2,0),所以其反函数的图象必过点(0,2),即函数也过点(0,2),代入得a=-1。
变题7 设(a,b)与(c,d)都是函数f(x)的单调区间, 且则与的大小关系为( )
(A)(B)(C)(D)不能确定
解 : 构造函数它在上都是增函数,但在上无单调性,故选D
变题8:讨论函数在上的单调性。
解: 由的图象知 ,当 时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在上为减函数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考查知识点:函数的对称中心
原题: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解:该函数定义域为R,且+
==
,该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变题1:已知函数满足则的图象的关于对称
解:为奇函数,即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的图象关于对称。
变题2:已知函数满足,则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
解:由得,,-1为奇函数,即-1的图象关于(0,0)对称,的图象关于对称
变题3:已知函数满足,则的图象关于(1,1)对称
解:令,则,故由得,即
满足,即,的图象关于原点(0,0)对称,故的图象关于(1,1)对称。
结论:若函数满足,则的图象关于对称。
变题4:已知求证:(1)(2)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并说明理由。
(3)求的值。
(1)证明:,得证。-
(2)解:该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为,由得
即,的图象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故的图象关于对称。
(3)解:,故,,……, =500
变题5:求证:二次函数的图象没有对称中心。
证明:假设是的图象的对称中心,则对任意,都有,即恒成立,
即有恒成立,也就是且与矛盾
所以的图象没有对称中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一变题:课本P110 写出数列的前5项:
变题:已知函数,设的反函数为,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由题意得,,
,令,则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
从而,
二、一题多解
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最小值;-
(2)若对于任意恒成立,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当时,,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由性质可知,在上是增函数
,所以在是增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
(2)法一:在区间上,恒成立恒成立
设,在上增
所以时,,于是当且仅当时,函数恒成立,
故
法二:
当时,函数的值恒为正;
当时,函数为增函数,故当时,,于是当且仅当时,函数恒成,故
法三:在区间上,恒成立恒成立
恒成立,故应大于,时的最大值-3,
所以
PAGE
- 1 -原题 设有反函数,又与 互为反函数,则(《教学与测试》P77)
变题 设有反函数,又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对称
(1) 求及的值;
(2) 若均为整数,请用表示及
解(1)因的反函数是,从而,于是有,令得;同样,得反函数为,从而,于是,.
(2) ,而,故,即, …,从而.
同理,.
一题多解
1.函数,则( )
(A)
(B)
(C)
(D)
解法1. 由知的图象关于对称,得而,且,因此.
解法2.由知的图象关于对称,而,而在[-1,1]上递减,易得答案为B.
y
-1 0 1 x
PAGE
- 1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题目:求函数的值域
方法一:判别式法 --
设 ,则,由Δ-
当时,-, 因此当时,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二:单调性法
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任取,则
当时,即,此时在上时减函数
当时,在上是增函数
由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知
时,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三:配方法
,当时,,此时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四:基本不等式法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变 题
原题: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在R上恒成立,则要求
且Δ
变式一: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在R上恒成立,则要求
且Δ
变式二:函数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令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则
时,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时,且Δ
综上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1. 已知(,求的值
解法1 先求反函数
由得
且
故原函数的反函数是
解法2从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关系看
令解得
即
变题
2. 已知对于任意实数满足,当时,
(1) 求证
(2) 判断的单调性
证明 (1)令得
- 令,得
(2)设,则
在R上是单调函数
变题 1. 已知函数是定义R在上的增函数,且满足
(1) 求的值
(2) 若解不等式
解 (1) 令,得
-
(3) 在中,令得
从而
又原不等式可化为
,
且是上的增函数,
原不等式等价于
又
解得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0,4)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参赛题目
例、-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1、当 时
2、
-
∴
变式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恒成立,
∴1、当 时
2、
-
∴
变式2、函数的定义域为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解:由题意得恒成立,
∴1、当 时
2、
-
∴
变式3、的定义域为,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恒成立,
∴1、当 时
2、
-
∴
变式4、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无解即-
或
∴
变式5、-的定义域为R,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恒成立,
∴1、当 时
2、
-
∴
一题多解
徐晓洲
求的值域
法一:常数分离法
∴ 即-
∴值域为[,1
法二:反解法
由
∴函数的值域为[,1
法三:判别式法
由
即:1、当时 故舍去
2、当时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1变 题
原题::若,则
分析:用倒数换元
解: 令, 所以
将t换成x得到:
变题1:设满足关系式求的解析式
解:
将t换成x得到:
与原式联立方程组消去得到
变题2:已知,其中试求的解析式
解:用相反数换元 令代入到原式当中得到:
将t换成x得到:
与原式联立方程组,得到:
变题3:已知,试求的解析式
解:令,则
将 中t换-t得到:
与联立方程组得到:
变题4:已知求
解:设 代入原式得:
将t换成—t得到:
与上式联立方程组得到
的解析式为:
一题多解
题目:设二次函数满足且函数图象y轴上的截距为1,被x轴截的线段长为,求的解析式
分析:设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然后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系数a,b,c
解法一:设
由 得:
又
由题意可知 解之得:
解法二:
故函数的图象有对称轴
可设
函数图象与y轴上的截距为1,则
又 被x轴截的线段长为,则
整理得: 解之得:
解法三:: 故
函数的图象有对称轴,又
与x轴的交点为:
故可设
PAGE
- 1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课本P102 )证明:
变题:1、如图所示,是定义在[0,1]上的四个函数,其中满足性质:“对[0,1]中的任意的,任意恒成立”的只有( A )
A、 B、 C、 D、
变题2、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如果对于任意都有
则称函数是R上的凹函数。已知二次函数
(1)求证:当时,函数是凹函数;
(2)如果时,,试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证明:略
(2)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二、一题多解
不查表计算:
解法一:原式=
=
=
=
解法二:原式=
=1-
=1
解法三:原式=
=
=1
解法四:原式=
=
=1
解法五:原式=
=
=
=1一题多解
题目:求函数的值域
方法一:判别式法 --
设 ,则,由Δ-
当时,-, 因此当时,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二:单调性法
先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任取,则
当时,即,此时在上时减函数
当时,在上是增函数
由在上时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知
时,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三:配方法
,当时,,此时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方法四:基本不等式法
有最小值2,即值域为
变 题
原题:若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在R上恒成立,则要求
且Δ
变式一:函数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在R上恒成立,则要求
且Δ
变式二:函数的值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令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则
时,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时,且Δ
综上
PAGE
- 1 -一题多解
题目:椭圆的焦点是,椭圆上一点P满足,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P点有两个 (B)P点有四个
(C)P点不一定存在 (D)P点一定不存在
解法一:
以为直径构圆,知:圆的半径,即圆与椭圆不可能有交点。故选D
解法二:
由题知,而在椭圆中:,不可能成立故选D
解法三:
由题意知当p点在短轴端点处最大,设,此时为锐角,与题设矛盾。故选D
解法四:
设,由知,而无解,故选D
解法五:
设,假设,则,而
即:,不可能。故选D
解法六:,故不可能。故选D
解法七:设由焦半径知:
而在椭圆中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
解法八.
设圆方程为:
椭圆方程为:
两者联立解方程组得:
不可能
故圆与椭圆无交点
即 不可能垂直
故选D
PAGE
- 1 -变 题
原题: 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在R上恒成立
且Δ,得
变1:的定义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在R上恒成立
且Δ,得
变2:的值域为R,求m的取值范围
解:令,则要求t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当时,t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当时,且Δ
变3: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求m,n的值
解:由题意,令,得
时,Δ-
1和9时的两个根
当时, ,也符合题意
一 题 多 解-
解不等式
解法一: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1)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2)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综上:解集为
解法二:转化为不等式组求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综上:解集为
解法三:利用等价命题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
,即
解集为
解法四:利用绝对值的集合意义
原不等式可化为
,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时数轴上的点的距离大于,且小于,由图得, 解集为
PAGE
- 2 -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 2007-4-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已知,求证:
变 题
1、已知数列满足,,试比较与的大小
2、已知,且,求证:
3、已知,求证:
解: 原题:证明:作差-‘
,
1、
2、-
,,又 , -
3、作差
,
一 题 多 解
已知数列满足,,试比较与的大小
方法一:作差-=,
方法二:作商
-
方法三:(单调性),关于单调递增
方法四:浓度法 把看成是一杯溶液(糖)的浓度,随着的增大(相当于向溶液中加糖),浓度 当然增大,易得一题多解:
已知是等比数列的前n想项和,成等差数列,求证:成等差数列
法一:用公式,
因为成等差数列,所以且则
所以
所以 成等差数列`
法二用公式,
则,所以 成等差数列`
证法三:(用公式)
解得(下略)
变题:
已知且是第二象限角,求
解:是第二象限角,
变1:,求
解:,所以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是第一象限角,则
若是第二象限角,则
变2:已知求
解:由条件,所以
当 时,是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若是第一象限角时
若是第二象限角
当时不存在
变3:已知,求
解:当时,不存在
当时,
当时第一、第四象限角时,
当是第二、第三象限角时,
PAGE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