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4-5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2、如图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沿ON前后转动板E 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5、假如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6、声音和光都从空气传入水中,它们的传播速度将 ( )
A.声速变快,光速变慢 B.声速变慢,光速变快
C.声速和光速都变快 D.声速和光速都变慢
7、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据《杜阳杂编》中记述,这个实验流传甚广,连长安的儿童都能进行演示,那么人工虹是由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水在太阳光下变色后形成的 B.水在被挡住太阳后喷到影子中形成的
C.光的色散形成的 D.水被喷出后受热汽化形成的
9、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是因为( )
A.这个物体一定是光源
B.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看见
C.这个物体没有其他物体遮挡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从这个物体射出的光线至少有一部分进入我们的眼睛
10、关于电视屏幕上的荧光点能复合成多种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由颜料的三原红、黄、蓝复合的 B.是光的三原红、绿、蓝复合的
C.是光的三原红、黄、蓝复合的 D.是由颜料的三原红、绿、蓝复合的
11、下列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适当照射太阳光对人体有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12、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3、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14、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
A.向外旋转 B.向内旋转 C.向下旋转 D.向上旋转
15、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 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 B.pd、pc、pb、pa
C.pc、pd、pa、pb D.pb、pa、pd、pc
16、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17、某天中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高雄地区.小明坐在自家汽车里,发现前面车辆后窗反射的阳光,无论两车距离如何,均有刺眼阳光直射入眼睛.则前面车辆的后窗型式可能是图中的( )
18、雨后晴朗的夜晚,月亮挂在天空,人在月光下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
B.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
C.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
D.以上都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下列关于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漫反射中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B.夏天,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光在树叶上发生漫反射形成的
C.磨砂玻璃可以用来做成黑板是由于光在它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的效果好
D.漫反射与镜面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下面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1、能够 叫做光源。光源分为 光源和 光源。在月亮、闪电、蜡烛、电灯、太阳、萤火虫等物体中,能称为自然光源的是 。
22、当白光通过红色(或蓝色或绿色)的玻璃或玻璃纸时,我们发现:红色玻璃(或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蓝色玻璃(或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绿色玻璃(或玻璃纸)只能透过 光。上述实验表明,白光照射到有色透明物体上时,被有色透明物体透过的是 颜色的光,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我们把 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来源:学&科&网]
23、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4、如图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
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发生了 。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
收管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当你站在公园清澈的水塘边,看到鱼儿在晃动的树枝间流动,实际上人看到的是“鱼”的______像(填“虚”或“实”),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造成的,看到的“树枝”是______像
(填“虚”或“实”),这是光的______现象造成的。
2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______是入射光线,玻璃在____________(选填“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或“CD面的下方”)。
27、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____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8、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_________
29、黑板发生“反光”时,上面的粉笔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_________(选填“镜
面”或“漫”)反射的缘故。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课本的原因是光在课本上发生__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小红用小镜子晃小明的眼睛是太阳光发生了___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31、如图青蛙在井中的P点,画光路图确定青蛙在无水和有水时大致能看到的范围。
三、实验探究题(32、33每题9分,34题8分,共26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图所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是为了能确定________________;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_______玻璃板。
①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3、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
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
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某中学(4)班的小华同学在观赏菊花的时候发现,看到的黑色花很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小华同学所在的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查了很多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植物学家对4000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不是纯黑色,
只是偏紫色。
②物体的颜色与太阳光及物体反射、吸收光有关。
③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光。
④太阳光是一种由多种颜色组合而成的光,产生的热效应最大。
⑤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产生的热效应最大。
⑥花瓣比较柔嫩,为了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反射热效应较强的
光。由以上信息他们得出了自然界中,人们看到的红、橙、黄颜色的花多,而蓝、紫颜
色的花较少的原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界中,黑色物体能吸收_______颜色的光,使花瓣温度较_______使花受损。
(2)黄色花反射_______色的光,吸收_______的光。
(3)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断,白色花反射_______色光、_______(填“吸收”或“不吸收”)色光。
第二章 第4-5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
1-5 ABDDA 6-10 ADCDB 11-15 DDCCA 16-20 DCADC
三、作图题
三、实验探究题
32、答案::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远离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物与像大小相等.
33、答案: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34、所有 高 黄 其他颜色 所有 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