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朗读要领,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学习任务一:自由朗读《秋天的怀念》,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体会作者情感。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3分钟)
提示:可从字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角度评价
2.交流阅读感受:读《秋天的怀念》,我感受到了 。
母亲对儿子的照顾、关爱、包容、理解。
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
史铁生的痛苦、压抑、无奈。
史铁生对母亲的爱、怀念、悔恨。
史铁生的悔恨之情、生活之悟。
……
3.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备选词语:清新、愉悦、活泼、亲切、舒缓、从容、明朗、含蓄、深沉、感伤、压抑、宁静、忧伤。)
感情基调:深沉而忧伤
叙述的语气 :平静而内敛
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达乐观。
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
第2段:语气的陡然低沉;
第3段: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
第4段:又陡然低沉,这是读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
第5、6段,也要读得沉重、痛心。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
第7段,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知识卡片1:
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
感彩分为:挚爱和憎恨
悲哀和喜悦
惊恐和欲求
急切和冷漠
愤怒和疑惑
……
每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一个整体,是各个部分、层次、段落、语句的具体感情的具体感情的综合表露,总体的感情基调,并不否定不同段落有感情的起伏变化。
学习任务二:掌握朗读要领,研读课文反常处,感受“我”的脾气。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中多次出现“好好儿活”,你觉得史铁生有没有好好活儿?(找出句子印证,并进行朗读展示)
明确:史铁生一开始没有“好好儿活”,后来才做到了“好好儿活”。
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请同学们从文章第1段中选择句子,并仿照示例,做好朗读设计。
知识卡片2:
重音 ·
停连 长停顿ˇ 短停顿▲ 链接^
上扬↗
外部语音技巧 语气 下降↘
延长→
……
朗读技巧 节奏:朗读全篇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所构成的整体感。
情景再现
内部心理技巧
把握感情基调
示例1:
语 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ˇ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ˇ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ˇ摔向四周的墙壁。
朗读设计 “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读得轻一点,慢一点,为下文“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猛”“砸碎”“摔” 重 读,突出我的暴怒无常。要用平缓忧伤的语气完成朗读。
《秋天的怀念》个人朗读设计展示1:
语段
朗读设计
小结(写作指导):中国古典诗话理论里有“反常合道”之说。套用此语,在世俗的生活里,芸芸众生也都有“反常合情”的一面。所谓反常,就是超出常规常态。文学作品中,人物在超出自我平常状态下进入“自我与自我”或“自我与外在”的矛盾的状态,拉开情感错位的幅度越大,艺术的感染力就越强。作者通过对“反常之举”的撰写让读者感受到“我”的脾气。
文中四个反常下的潜意识:
(1)“雁阵北归”背后是大雁可以自由飞翔迎接它的春天,而“我”却一蹶不振,只能扶轮度日,“砸”有力地再现了“我”绝望的恨。
(2)在“甜美的歌声”下,是“我”在美好氛围下的自惭形秽,“摔”不是强悍而是自卑,自卑使“我”拒绝美好,使“我”的心灵更加幽闭。
(3)母亲提议带“我”去北海“走走”看花,“我”回以“不,我不去”,还狠命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我”一听见“走走”的字眼,情绪就立马反常,显示冷漠地回绝,紧接着自我作贱,还突然怒不可遏,歇斯底里地寻死觅活,此刻的“我”受不了一点点刺激,脆弱至极。
(4)母亲肝病严重而“我”却“一直都不知道”,“我”只活在自我的情绪里,没有关心与察觉他人,获得冷漠、麻木和自私。
衔接:
史铁生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双腿瘫痪,生活给他的猛击让她措不及手,他愤怒、痛苦,甚至喊出了“我可活什么劲儿”的绝望。对啊,当时的他确实没有做到“好好儿活”,后来才做到了“好好儿活”。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好好儿活”?文中有个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好好儿活”的内涵,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学习任务三:掌握朗读要领,研读课文细节处,感受母亲的反应。
孙邵振先生说:“对文本分析来说,关键在于要善于辨析人物潜在的初始动机的微妙差异……越是在关系亲密的人物之间洞察潜在的动机,反差就越是深邃。”下面我们通过发现一个个细节,来感受面对陷入绝望中的儿子时母亲的反应。
1. 朗读第1-3段,圈画出描述母亲为了让史铁生“好好儿活”而做的努力的细节。挑选最能触动自己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语 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 在窗前。
朗读设计 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朗读,重音落在“刷刷啦啦”和“挡”上,前者用虚化或叹息的声音来读,以展示“我”内心的失落和悲伤,后者语气延长,以突出母亲的关爱。
《秋天的怀念》个人朗读设计展示2:
语段
朗读设计
提示:要捕捉学生交流发言中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语言差别。
三个“悄悄”——(1)为了不打搅内心无比痛苦的我,同时也不忍心看到儿子自暴自弃,默默关注我,照顾我暴怒无常的情绪。(2)“眼边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哭过,但又想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时候的样子。(3)关爱儿子的母亲。提到令儿子感到悲伤的字眼,她自责不已。
“总是这么说”(体会“总是”的语气)——母亲耐心的陪伴我,一有机会就会努力试着帮孩子走出困境,想推儿子出去散散心。
“忍住哭声”(忍住的究竟是什么)——不愿把自己的情绪待还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挡在窗前”(挡是有意还是无意?)——母亲怕“我”看见叶落而伤感。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可从字形上追问憔悴什么意思?)——母亲多么希望儿子有开心的一点的时候。 母亲身体、心理上承受的重压显现在了“憔悴。”
“喜出望外”(喜从何来?)——母亲窃喜,儿子终于能去北海看看了。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表现了母亲高兴得手足无措。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联系前面的“躲”和现在“坐”的位置)——母亲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从更深远的角度表现母亲对“我”的爱。
“她忽然不说了”——立刻意识到这些词会触及儿子脆弱的神经,马上就不说了。
“肝疼得整宿睡不了觉”(揣摩为什么妹妹“后来”才告诉“我”)
2.比较朗读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第1段)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第3段)
句子 语气 语境 节奏
较为平缓 母亲担心我暴怒之后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情绪中,提出去北海看花。 较为舒缓
结尾多了个语气词“吧”。“吧”在这里表示母亲的询问与央求。 母亲担心儿子看到窗前落叶而伤感,提出去北海看菊花的建议。 语词节奏较前句拉长了,表现的是母亲央求的语气,传递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对“我”内心的关注与期待,对自我禁锢的“我”的小心探寻,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体现。
课堂小结: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发现母亲体贴、敏感、艰难、坚强,在暴躁、冷漠、脆弱、麻木的儿子面前,她把所有的爱都化作了小心翼翼的卑微与隐忍。为了唤醒儿子能够“好好儿活”,母亲百般努力、精心陪伴。最后史铁生终于打破原先对现实世界的回避,转而开始走向一条与世界握手言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