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心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揭题,板书课题。复习“记”的文体知识。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河东先生集》传世。代表作有《渔翁》《捕蛇者说》等。
2、背景介绍: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飞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他写下了许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最为有名,《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展示有难度的字词读音。
2、听泛读,出示全文停顿画分,生再读。
3、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勾画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 抽生全班交流,师生互译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
4、字词积累小结:
古今异义
①闻水声 古义:听 今义:嗅
②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许,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④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 今义:居住。
⑤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种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心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凄神寒骨 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5、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四、再读课文,品悟思考
1、作者在小石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试着用自己的话给这些景物加一些修饰语,
2、作者这是按照什么顺序呈现给我们的?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伐竹”体现的作者内在的情感是怎样的?
五、揣摩景物,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有人说: “柳子的山水游记,不只是模山范水,而是借山水写心境,抒情怀。”我们再来细细品读1、2段,仔细揣摩你游览到的景物,说说你透过这些景物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我从 (字、词、句)中,看到了 ,这(景物) ,那与小石潭偶然邂逅后的柳宗元是多么 。
示例:我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中,看到了小石潭的周围树木青翠,绿藤缠绕,这树木充满生机,那与小石潭偶然邂逅的柳宗元该是多么的快乐啊!
2、交流。
总结:
潭石奇——异石纷呈
潭水奇——声乐水澈、游鱼细石
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3、讨论:作者是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顺序?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绘声、绘色、绘形.....
点面结合、动静相称、虚实结合、远近交错......
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觉得不可久居,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为什么呢?
明确:这样写固然是缘于环境过于寂静凄凉的缘故,更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无限忧伤凄苦的缘故。小石潭虽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树环合,无人知晓,少人问津,其寂静与寥落跟作者此时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静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相互比衬,表现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5、讨论: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6、总结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体会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情感的第一个层次:隔篁竹→听到水声→内心之“乐”
情感的第二个层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清水、奇石、郁树→内心愉悦→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
情感的第三个层次:西南而望→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 →幽深不可测的内心感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孤寂、凄凉的心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7、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却说“寂寥无人”?
明确:其一,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压抑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
其二,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
六、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景物的细致描绘,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七、写作手法总结:
1、课文写水、写树、写石、写鱼‥‥‥细腻生动,这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绘。
2、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景物。
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八、拓展延伸
1、品读《江雪》感悟情感。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山水游记的写法有了怎样的认识?
九、作业设计
1、请你在文中任选一处景物,依照示例,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最后揣摩出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
2、阅读《永州八记》其它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