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氨和铵盐(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16: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题组一 氨的性质与喷泉实验
1.下列关于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B.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
D.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可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2.(2022·宁波高一下月考)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
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
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3.(2022·济南高一期末)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和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气体 溶液
A Cl2 饱和氯化钠溶液
B NO 稀H2SO4
C CO2 饱和NaHCO3溶液
D NH3 稀盐酸
题组二 铵盐的性质及NH的检验
4.下列化合物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aHSO4 ③(NH4)2CO3 ④NaNO3 ⑤NH4HCO3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
5.能把Na2SO4溶液、NH4NO3溶液、KCl溶液、(NH4)2SO4溶液这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的一种试剂是(必要时可加热)(  )
A.Ba(OH)2溶液
B.NaOH溶液
C.NaCl溶液
D.Ba(NO3)2溶液
6.实验小组同学探究NH3与Cl2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将氨收集在薄膜保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K,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氨压入反应管,充分反应后打开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开始后,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
B.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产生白烟
C.打开K后,水会倒吸入反应管
D.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7.(2022·盐城高一月考)“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如图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8.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先在培养皿中央的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一个表面皿扣在上面。下列对实验现象所作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显碱性
D CuSO4溶液变浑浊 反应生成Cu(OH)2沉淀
9.氨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氨水、氯水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不同
B.“两水”都能导电,因此NH3和Cl2都是电解质
C.氨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Fe2+===Fe(OH)2↓,新制氯水与氯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D.“两水”长时间放置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变质
10.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结构相似,又已知NH4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H4H是由NH和H-构成的
B.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加热有两种气体产生
C.NH4H中的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H4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11.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NH、SO、CO、NO、Cl-中的几种。取200 mL该溶液,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做以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mL。
(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固体2.33 g。
(3)在(2)的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a+
B.该溶液中肯定含有NH、SO、Cl-
C.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
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CO、NO
12.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胶头滴管中装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O2、H2、NO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
B.X是Cl2,Y是H2
C.X是CO2,Y是O2
D.X是NO,Y是O2
13.实验室模拟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无水CaCl2可用于吸收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NaOH溶液
B.装置③中气体呈红棕色
C.装置④中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有HNO3生成
D.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空气可用N2代替
14.NH3与NO2是常见的氮的化合物,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NO2产生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
(2)热电厂通常用NH3消除燃煤烟气中的N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氨与氯化氢气体混合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少量氨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性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试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可产生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和氨。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22·辽宁康平县高级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是工业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某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部分装置如图:
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
(1)从图中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___、氢气________(填“a”“b”或“c”)。
(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3)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某氨合成器模拟合成塔,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却没有发生倒吸,猜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此时乙装置相当于氧化炉,写出氨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铂丝仍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1.C 2.C 3.D
4.D [碳酸氢钠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①正确;硫酸氢钠只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②错误;碳酸铵、碳酸氢铵既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或放出氨,故③、⑤正确;硝酸钠与硫酸、氢氧化钠都不反应,故④错误。]
5.A [Na2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NH4NO3溶液、(NH4)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混合加热,前者有氨放出,后者既有氨放出,又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可鉴别出Na2SO4溶液、NH4NO3溶液和(NH4)2SO4溶液,则剩余的一种为KCl溶液,A项正确。]
6.C 7.A
8.B [NH3与挥发出来的HCl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故A正确;浓硫酸附近无白烟,是因为浓硫酸难挥发,NH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故B错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OH-,溶液显碱性,所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NH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氢氧化铜沉淀,现象为CuSO4溶液变浑浊,故D正确。]
9.A [A选项,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NH3、H2O、NH3·H2O,离子有NH、H+、OH-,氯水中的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Cl-、ClO-、H+和OH-;B选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且电解质溶于水时本身发生电离;C选项,NH3·H2O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化学式,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选项,新制氯水长时间放置,因HClO分解最终变成稀盐酸(化学变化),新制的氨水长时间放置,因NH3挥发而变质(物理变化),二者变质的原理不同。]
10.D [NH4H是离子化合物,由NH和H-构成,A项正确;NH4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加热生成NH3和H2,B项正确;H-与锂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H-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C项正确;NH4H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NH3·H2O使溶液显碱性,D项错误。]
11.C [(1)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mL,证明含有NH,且物质的量为0.01 mol。(2)第二份先加入足量的盐酸,无现象,则一定不含CO,再加足量的BaCl2溶液,得固体2.33 g,证明一定含有SO,且物质的量为=0.01 mo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3)在(2)的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所以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12.A
13.D [空气通入浓氨水后,氨挥发出来,空气和氨的混合气体经过干燥后进入装有催化剂并加热的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生成的气体经过无水CaCl2,除去氨和水蒸气,在装置③中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装置④中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氮并生成HNO3,尾气中的NO、NO2在装置⑤中被吸收,防止污染,因此⑤中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根据上述分析,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NaOH溶液,A项正确;装置③中NO被氧化生成NO2,气体呈红棕色,B项正确;装置④中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溶液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项正确;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并提供氧气,空气不能用N2代替,D项错误。]
14.(1)光化学烟雾(或酸雨等) (2)8NH3+6NO2===7N2+12H2O (3)产生白烟 气体验满或检验管道中氨或氯化氢是否泄漏 (4) NCl3+3H2O===NH3+3HClO
15.(1)a b (2)将气体混合 干燥气体、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 (3)N2+3H22NH3 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 (4)4NH3+5O24NO+6H2O 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NH NO
解析 (1)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属于固液加热制取气体,制取氮气选用装置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制取氢气选用装置b。(2)氮气和氢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是将氮气、氢气混合,干燥气体,根据气泡流速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合成氨反应可逆,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所以没有发生倒吸。(4)氨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该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铂丝仍保持红热;氨气催化氧化生成的NO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所以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催化氧化生成的NO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NO2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H+、OH-、NH、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