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题组一 硝酸的性质及实验探究
1.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
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
D.硝酸与木炭的反应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
2.以下关于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浓硝酸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
B.铜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剧烈
C.铜与浓、稀硝酸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生成等量的硝酸铜,消耗浓硝酸的量多
3.(2022·青岛高一期末)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浓硝酸氧化性比稀硝酸强的是( )
A.浓硝酸遇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稀硝酸遇石蕊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B.浓硝酸能与NO反应生成NO2,而稀硝酸不与NO反应
C.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碳单质反应,而稀硝酸则不能
D.足量的铜分别还原含1 mol HNO3的浓硝酸和稀硝酸转移电子数分别为NA和3NA
4.向两支分别盛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
C.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
5.(2022·大连高一期末)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Fe2+、NO、H+
B.Na+、H+、HCO、NO
C.K+、NH、SO、OH-
D.H+、Cu2+、NO、SO
题组二 酸雨及防治
6.在碳、氮、硫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氧化物的产生
B.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C.氮与硫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
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
7.中办、国办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之际印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可见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下列环境问题与产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
①“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
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大引起的
③“温室效应”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增大引起的
④“赤潮”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的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全部 D.只有②
8.下列除去大气污染物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经催化剂作用:2CO+2NON2+2CO2
B.石灰乳吸收硫酸厂尾气:SO2+Ca(OH)2===CaSO3+H2O
C.燃烧法除去尾气中硫化氢:2H2S+3O22SO2+2H2O
D.氨气与一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4NH3+6NO5N2+6H2O
9.把铜粉和过量的铁粉加入热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 )
A.只有Fe2+ B.只有Fe3+
C.有Fe2+和Cu2+ D.有Fe3+和Cu2+
10.同学们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说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11.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2.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的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O+8H+===3Cu2++2NO↑+4H2O
B.步骤Ⅲ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13.下表是部分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日报: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SO2 NO2 PM10
A 98 23 67 SO2 Ⅱ
B 47 29 35 SO2 Ⅰ
C 62 80 113 PM10 Ⅲ
D 52 76 59 NO2 Ⅰ
(1)由上表可知,空气质量日报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__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
(2)SO2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可简单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酸雨的pH________(填“>”“<”或“=”)5.6。
②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断测定溶液D的pH,发现pH变小,表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工业废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已知:4HNO3(浓)4NO2↑+O2↑+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烧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盛有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中的Ba(OH)2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O2。
①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②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1.C 2.A 3.D
4.C [Fe2+和NO、SO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NO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SO与H+在水溶液中不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颜色基本没变。]
5.D [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A项错误;H+和HCO反应生成CO2和H2O,B项错误;NH和OH-反应生成NH3·H2O,C项错误;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D项正确。]
6.B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其pH约为5.6,pH小于5.6的雨水才叫酸雨。]
7.D 8.C 9.A
10.A [A项,加入水,c(Cu2+)变小,同时水也会与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反应生成HNO3,故不能得出溶液呈绿色的原因,不可行;B、C项操作都是赶出溶液中可能溶有的NO2,对c(Cu2+)大小无影响,可行;D项,向无NO2的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NO2后,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得出结论,可行。]
11.D [①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4NO2↑+O2↑+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A正确;由①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说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根据①和②,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的NO2为还原产物,故C正确;红热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D错误。]
12.B [步骤Ⅰ的反应是Cu和稀HNO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8H+===3Cu2++2NO↑+4H2O,A项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生成Cu(NO3)2,根据氮原子守恒,c(HNO3)不会增大,B项错误;生成NO2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NO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项正确;再抽入空气,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铜可以与HNO3继续反应而溶解,D项正确。]
13.(1)SO2、NO2 (2)①< ②2SO2+O22SO3 ③2H2SO3+O2===2H2SO4 ④2OH-+SO2===SO+H2O
14.(1)红棕色 C+4HNO3(浓)4NO2↑+CO2↑+2H2O
(2)BaCO3 不能 Ca(OH)2溶液中Ca(OH)2的浓度较低,不能形成CaCO3沉淀 (3)防倒吸 (4)①AC ②浓硝酸的分解
解析 (1)装置A中发生的是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生成NO2、CO2、H2O,由于NO2为红棕色气体,故三颈烧瓶中气体的颜色为红棕色。(2)将NO2、CO2通入Ba(OH)2溶液中分别生成Ba(NO3)2和BaCO3,由于Ba(OH)2溶液足量,故溶液为碱性环境,BaCO3不溶解以沉淀形式析出。Ba(OH)2溶液不能用Ca(OH)2溶液代替,因为Ca(OH)2微溶于水,Ca(OH)2溶液中Ca(OH)2含量太少,浓度太低,不足以完全吸收生成的酸性气体,导致溶液呈酸性,从而不能生成CaCO3沉淀。(3)装置B可以防止装置C中酸性气体因溶解速率太快而出现倒吸。(4)①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A正确;NO和O2均不具有酸性,B错误;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NO不能,C正确。②装置A中除发生木炭与浓硝酸的反应外,还可能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