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 回延安
“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延安”交代了地点。诗题简明概括,直接交代了事件,流露出诗人心中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欣赏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会陕北民歌的高亢悠扬的曲调。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重点)
2.把握诗歌的线索,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难点)
3.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培养爱国情操。(重点)
作者名片
作者 出生年 籍贯
评价 代表作品 贺敬之
1924
山东枣庄
诗人、剧作家
新歌剧《白毛女》(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长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版)。1940年至1946年,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深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文学常识
信天游本身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上面说的是纯正的信天游民歌,贺敬之化而用之,赋予其新意:
①描写革命生活,抒发革命情感;
②用普通话而避陕北方言,并省去衬字;
③比兴句少,直接叙事抒情的诗句居多。
字词学习
◆生难字
搂定 羊羔 糜子 满窑
油馍 气喘 白羊肚
脑畔 眼眶 登时 柳林铺
dǔ
méi
lǒu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mó
yáo
dēnɡ
pù
◆多音字
( )店铺
( )铺开
铺
pù
pū
( )糜子
( )糜烂
糜
méi
mí
( )踏实
( )踏步
踏
tā
tà
( )羊肚
( )肚皮
肚
dǔ
dù
心窝:
几回回:
登时:
脑畔上:
天南海北:
方言,一回又一回。
◆词语集注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立刻。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
学习任务单
诗节 线索 主要内容 诗人情感
一 回延安 抒写刚回到延安时的情景和心情 激动、喜悦
二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怀念、感激
三 话延安 兴奋、亲切
四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喜悦、赞美
五 祝延安 自豪、赞美、期许
忆延安
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
看延安
回顾革命历史,展望美好前程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叙事线索,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路展开抒情。
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整体感知
朗读这五节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情感的,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这次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并说出其内涵。
人
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娃娃们等
事
亲人相迎、欢聚一堂等
彰显了延安亲人淳朴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物
黄土、红旗、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米酒、油馍、木炭火、窑洞、炕、白窗纸、红窗花等
含有陕北的特有风物,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景
故景: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延河等。
新颜:街道、楼房、电灯、绿树等
是革命起源、壮大的重要之地,是红色意象的集中呈现,是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的崭新面貌
课文精讲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
借 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他(它)。被借代的人、事物称为本体,用来借代的事物称为借体。借代强调两者间的相关性。
作用:可以突出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还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练,语言富于变化。
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直接抒情
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它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 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动作描写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语言描写
场景描写
这首诗叠词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状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来,按上述类别加以分类。
表事物
表数量
表情状
表颜色
树根根、羊羔羔
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辈辈
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
白生生
“比兴”是信天游最常用的手法。请你找出诗中运用这一手法的诗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比兴
辨识 举例
比 比喻,形象生动,情感深挚。(以彼物比此物)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街市》)
兴 先说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事物,即触景生情,托物起兴,引发联想和想象。(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运动场上彩旗飘,体育健儿真英豪。
比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
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示亲切和敬意。
长江大河起浪花
比喻与亲人围坐在炕上,谈话如江河的浪花一样没有穷尽。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把延安的蓝天比作大明镜,映照着美好的景象。表达诗人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兴
树梢树枝树根根
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起“我”吃延安的小米长大成人之事,含有延安是“我”家的意思。此句也可视为比兴兼用。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文说“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表达诗人对延安岁月的怀念之情。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夸张/比喻
“千声万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母亲延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延安比作母亲,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亲切和敬意。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
“唱”“笑”“招”赋予“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以人的行为和情绪,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烘托了诗人回延安时急切、喜悦的心情。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的对照,从侧面突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比喻/拟人
把延安称作母亲,“换新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延安变化之大,抒发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这首诗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
诗人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这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也是仿照陕北民歌的风格。
诗人离别十年后回到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延安,不可遏制的情感喷涌而出,诉诸笔端。
诗人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感,同时又抒写了“大我”的胸怀,这种情感和胸怀是革命者才有的,具有豪迈、壮阔的特点,而无狭小、局促之气。
直白
热烈
豪迈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
赏析诗歌语言
答题技法:
1.炼字类题目。
2.分析修辞手法类题目。
3.分析语言风格类题目。
答题模式:
(1)炼字类题目:关键字(词)的含义(+手法)+描写的内容+情感主旨。
(2)分析修辞手法类题目: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用及情感主旨。
(3)分析语言风格类题目:语言风格+结合诗句举例分析。
返回
①采用“信天游”的形式。这首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两行一节,上行中的“谷”和下行中的“书”押“u”韵,句式整齐。“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两行一节,上行中的“你”和下行中的“衣”押“i”韵,句式参差不齐,形式活泼。
②选用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洋溢着浓浓的陕北地方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米酒、油馍、木炭火、窑、白窗纸、红窗花,等等。
③大量运用叠字,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如“树根根”“羊羔羔”“几回回”“几根根”“白生生”等。
④还有如“莫要”“登时”等陕北口语。这些词语都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为形象、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了很大作用。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
打上革命记号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枣园的灯光照人心”等描写,都带有红色意象,是那个年代的诗歌中经常见到的。
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是陕北乡村特有的景观,读者可能未曾见过,所以读来新奇。
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多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都是简笔勾勒,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同样具有民俗意义。
深入探究
写作借鉴
1.成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例如:①“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夸张的写法,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对故地之物的亲切之感;②“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把延安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③用“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祖国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形象贴切。
2.选用恰当生动的动词。
全诗第一部分中选了一连串的动词:“抓” “贴”“搂”“扑”,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之情。“抓”有紧握不放之意,“贴”是紧挨着的意思,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无比热爱之情。“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
“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更富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激动。至于“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和喜悦之情。
回延安
结构梳理
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兴奋
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感激、怀念
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亲切、温馨
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喜悦、赞美
颂延安—展望美好未来—热爱、惜别
主旨归纳
本诗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回忆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并展望了延安的未来,表现了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