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耳和听觉(1) 课时 第1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难点: 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
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二)科学思维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三)探究实践通过读图讨论分析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结合课本探究活动掌握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关系。(四)态度责任通过学习声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
课前准备 《科学课程标准》学科核心概念(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3.3声音与光的传播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知道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知道防治噪声的方法。实验器材:耳结构模型、民谣吉他、塑料尺、木梳(学生自带)、音叉一套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引入耳的结构声音的特性——音调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耳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耳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观看耳结构模型多媒体展示课本P53读图,说说人耳可分为几部分?分别由哪些结构组成?人耳可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结合图2-19耳的结构,尝试说说你了解的耳的部分结构功能。(教师补充)归纳小结耳的各部分结构功能。根据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尝试说说听觉是怎么形成的。归纳听觉的形成过程。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跟老年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经常听不清楚你在说什么,这是为什么?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完成课本P54思考与讨论小结影响听觉的因素:①年龄②器官损伤多媒体图片展示晕车、晕船、航空病,你知道它们跟耳朵的哪个结构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吗?讨论分析得出:耳能保持身体平衡。课堂反馈性练习解析你会弹吉他吗?波动不同的琴弦,会产生不同的音调,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吉他的五根琴弦,你有什么发现?右手用相同的力分别去波动每一根琴弦,仔细观察琴弦的振动情况,你有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跟不同琴弦的音调高低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完成课本P54活动探究活动1 塑料尺划过木梳的速度不同,听到的声音是否相同?不同。你的发现是?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活动2 分别将钢尺的1/4、1/2、3/4长伸出桌面边缘,拨动钢尺伸出部分使其振动,并使其振动幅度大致相同,观察钢尺振动快慢,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你的发现是?音调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归纳小结:音调、振动频率完成课本P55活动,进步一用“音叉”验证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完成课本P55思考与讨论 汇报课前资料查询结果,了解吉他手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多媒体展示课本P55 表2-2 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你有什么发现?阅读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和发声频率,以及某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之外。教师补充介绍: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其中最敏感的频率在3000赫左右。多媒体展示图片 课本P56图2-25、2-26、鲸鱼用超声波通信联系表格展示 声音的类型多媒体图片展示 课本P56图2-27、超声波粉碎胆结石、超声波牙刷、图2-28了解超声波的常见应用。课堂反馈性练习课后作业1.《科学作业本B》,P24~25。2.《名师经典B》,B15~16。 耳朵,就像一间房,它能听见所有奇妙的声音,让我们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要保护好我们的耳朵,我们首先得了解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是怎么形成的。此时产生的声音不同的主要表现在音调上。介绍③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人说话的音调比男人高。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 和“低” 都是指音调。④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人唱歌时,C调的“1”(“do”)的频率是262赫,D调“1”(“do”)的频率是294赫。介绍 超声和次声
教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耳 和 听 觉
浙教版七年下册第2章
第1课时
一种结构:耳的结构
一种感觉的形成:听觉的形成
一个概念:音调
新知导入
耳朵,就像一间房,它能听见所有奇妙的声音,让我们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耳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耳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2022年的主题是“关注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
新知讲解
课本P53读图
声波
耳廓
听小骨
外耳道
鼓膜
外耳
中耳
内耳
半规管
听神经
神经传导
大脑(产生听觉)
前庭
咽鼓管
外耳包括 、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内耳包括 、 、 。
图2-19 耳的结构
鼓室
耳廓
外耳道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耳的结构及功能
新知讲解
结合课本P53图2-19耳的各部分结构特点,尝试说说你了解的耳的部分结构功能。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道:
鼓膜:
耳蜗: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
持平衡,使鼓膜正常振动
耳廓:
听小骨:
鼓室
咽鼓管
前庭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产生
神经冲动
根据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尝试说说听觉是怎么形成的。
耳的结构及功能
新知讲解
听觉的形成
声波
耳廓(收集)
外耳道(传导)
鼓膜振动(接收)
听小骨放大振动
耳 蜗
(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刺
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1.形成过程:
图2-20 助听器
2.影响听觉的因素
①年龄: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
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新知讲解
听觉的形成
2.影响听觉的因素
1.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听觉都将会受到影响。
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引起听力下
降,称为传导性耳聋;另一种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
力下降或丧失,称为神经性耳聋。
课本P54思考与讨论
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
新知讲解
听觉的形成
2.影响听觉的因素
课本P54思考与讨论
2.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这是为了防止强烈的
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中耳经过咽鼓管连接至咽部,
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中耳内的气压,使之与外界环境
的气压相同。张开嘴可以使内耳的气压与外界环境的气压
相同,保护鼓膜不至于因内、外压力差太大而被震破。
新知讲解
听觉的形成
2.影响听觉的因素
②器官损伤: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即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
音了。外伤、过大的音量、误用耳毒性药物等诸多因素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导致听
力受损,这类听力受损往往是不可逆的。
棉签掏耳容易造成耳
朵机械性损伤
长期带耳麦音量过大造
成听力下降
误用耳毒性药物造
成听力损伤
新知讲解
前 庭
晕车
晕船
航空病
联系?
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
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是,易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耳能保持身体平衡
课堂例题解析
例 当你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
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收 D.神经冲动的传导
A
例 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耳中的鼓膜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
B.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
C.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
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D
新知讲解
你会弹吉他吗?拨动不同的琴弦,会产生不同的音调,这是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吉他的五根琴弦,你有什么发现?
右手用相同的力分别去拨动每一根琴弦,仔细观
察琴弦的振动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你的发现跟不同琴弦的音调高低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呢?
新知讲解
图2-21 塑料尺划过木梳
1. 拿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你能辨别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吗?
声音的特性
课本P54活动
塑料尺从木梳上划动快时比划动慢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2. 将一把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重复上述实验。仔细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听听它发出的声音,你发现了什么?钢尺伸出不同的长度,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图2-22 钢尺的振动
看仔细哦!哪种
情况振动的快?
音调和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
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①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
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②频率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课本P55活动
图2-23 音叉
取一套音叉。每支音叉上刻有一个数据,表示该音叉所产生的声音的频率。试利用不同的音叉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听一听,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否越高?
频率越大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③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人说话的音调比男
人高。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 和“低”
都是指音调。
④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人唱歌时,C调的“1”(“do”)的频
率是262赫,D调“1”(“do”)的频率是294赫。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课本P55 思考与讨论
图2-24 蜜蜂与蝴蝶飞翔的声音
1. 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课前查资料)
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振动频率小于20赫,所以人
耳听不见;而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其振动频率
在20~20000赫之间,所以人耳能听见。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课本P55 思考与讨论
2. 吉他手演奏吉他时,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
吉他手演奏吉他时,通过手指在弦上不同位置的按压来
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调。
听觉频率(赫) 发声频率(赫) 听觉频率(赫) 发声频率(赫)
人 20~20000 65~1100 蝙蝠 1000~120000 10000~150000
狗 15~50000 450~1800 蛾 3000~150000
猫 60~65000 760~1500 海豚 150~150000 7000~120000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⑤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
赫。
表2-2 各种动物的听觉和发声的频率范围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图2-25 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
图2-26 大象用次声波交流
鲸鱼用超声波通信联系
⑥超声和次声
根据声源的振动频率,可将声分为三类:声音、超声、次声。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分类 定义 人类能否听到
声音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 能
超声 频率高于20000赫的声音 否
次声 频率低于20赫的声音 否
⑥超声和次声
新知讲解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⑦超声波的应用
图2-27 用超声波检
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图2-28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医疗上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用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等。
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
机、超声波牙刷等。
超声波牙刷
课堂例题解析
例 放爆竹和烟花时,若在一旁观看,则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B
例 有一种自制乐器“水瓶琴”,如图所示:它有两种演奏方式,可敲击发声,也可吹奏发声,就这两种不同的演奏方式发出的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右往左敲击水瓶,声音的音调依次变低
B.由右往左敲击水瓶,空气柱振动发声,声音的音调依次变高
C.由右往左吹奏水瓶,空气柱振动发声,音调依次变高
D.由右往左吹奏水瓶,空气柱振动发声,音调依次变低
D
课后作业
课 后 作 业
1.《科学作业本B》,P24~25。
2.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