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线上阶段验收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引起多种疾病,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直接引起的是( )
A.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出现 B.营养不良引起了组织水肿
C.感冒“发烧” D.去西藏的人出现了高原反应
2.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在微重力或失重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入头部,机体误认为身体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此外,机体的蛋白质和钙质流失也增加。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流失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小于血浆渗透压
B.钙质不是内环境成分,其流失对内环境稳态无影响
C.微重力引起脱水的原因之一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脱水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产生渴觉
3.薄荷中有一种叫薄荷醇(C10H20O)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刺激皮肤和口腔中的冷觉感受器PRPM8受体,让机体产生“冷”的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薄荷醇与感觉神经元上PRPM8受体结合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涂抹薄荷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
C.吃薄荷后口腔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下丘脑可以调节体温
D.某药物能够抑制PRPM8基因的表达,滥用该药物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4.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符合图中方式甲,方式甲中下丘脑的活动受靶腺体分泌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B.性激素、抗利尿激素、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分别符合图中方式甲、乙、丙
C.兴奋在M处是单向传递,是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方式丙中激素的释放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5.图1表示葡萄糖载体蛋白的两种构象状态相互转变,使葡萄糖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图2表示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特定配体结合后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使“门”打开,介导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属于转运蛋白,图1、图2介导的物质转运均为协助扩散
B.细胞缺氧会直接影响图2中离子的运输速率,图1中葡萄糖的转运不受影响
C.若图2配体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则该配体可开启突触前膜上的Cl-通道
D.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在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的变化
6.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是人体内常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去甲肾上腺素(NE)既可作用于突触后腺受体,引起生理效应;又可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进一步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
B.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了一条负反馈通路
D.NE既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又能作用于突触前膜,但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7.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V)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在表型上与天花病毒有很高的相似性,如均会引发患者发热症状,均产生脐型症状,因此可能会引发误诊。研究发现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之间有一定的序列相似性和抗原相似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PV与HIV在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不同
B.患者持续38℃发热是由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注射天花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猴痘的风险
D.通过测定比对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DNA序列,可推测二者的亲缘关系
8.2022年2月24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苏翊鸣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单板滑雪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下列关于该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环境中滑雪,运动员机体产热和散热无法达到平衡
B.比赛过程中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会促进组织细胞增加产热
C.运动员的细胞外液中可以存在激素,也可存在酶等物质
D.在比赛过程中复杂的技巧动作需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
9.“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的个体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若人成熟红细胞培养在无氧环境中,其对离子的吸收会受到影响
D.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内中心体的数量可发生周期性变化
10.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导致子宫颈癌。HPV是具有双链环状DNA分子的球状病毒,L1蛋白是其外壳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下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部分免疫应答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它可以识别多种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并裂解它们
B.辅助性T细胞不参与清除HPV的过程
C.可使用纯化的L1蛋白为基础设计HPV疫苗
D.接种HPV疫苗后体内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在机体被HPV感染后迅速分泌抗体
11.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受体蛋白具有识别和转运神经递质的作用
B.叶绿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可以吸收光能并催化光反应
C.细胞膜上通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辅助性T细胞激活B细胞需要两者细胞膜蛋白的共同参与
12.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信号分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下,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并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食物刺激下,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弥散到血浆后定向运输到胰腺处调控分泌胰液
C.排尿反射中神经递质与膀胱中相关肌肉细胞膜识别后进入肌肉细胞以调控膀胱收缩
D.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垂体后叶增加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以缩减尿液量
13.相关研究揭示,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药物派姆单抗(PD-L1抑制剂和PD-1抑制剂)能抑制上述结合过程,从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下图表示该种药物的作用机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实现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
B.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
C.由图可知,药物派姆单抗既作用于癌细胞,也作用于T细胞
D.该方法属于放疗手段,在抑制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细胞的DNA复制
14.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若T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15.垂体不仅能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生长发育停止 ④性腺发育停止 ⑤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6.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种激素,利用BL和生长素(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可以看出IAA对主根伸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B.IAA浓度为0~10nM时,BL与IAA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C.IAA浓度大于10nM时,BL与IAA同时处理对主根伸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D.IAA、BL这些非蛋白质类植物激素的合成仍然受植物体内基因组的控制
17.2022年8月29日,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郑慧琼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里培育的高秤水稻幼苗有望在国际上首次在太空结出种子,计划由航天员返回前进行采集、冷藏保存,随航天员返回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的高辐射有可能引起水稻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下水稻植株的生长素不发生极性运输
C.太空舱内种植,给植物补充等强度的绿光比红光效率高
D.太空中水稻植株出现的变异不可能通过种子保留下来
18.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于植物生长旺盛的组织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各种激素在植物细胞中的绝对含量决定植物器官的生长发育
C.树木的年轮和植物根向地生长均体现了温度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
D.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
19.种子胎萌指的是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萌发的现象。种子发生胎萌,往往造成较大程度的减产,并影响种子的耐贮性。农业上常用0.01%~0.5%的青鲜素在收获种子的前20天喷施,可有效防止种子胎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外施脱落酸,可抑制脱落酸受体缺失的植株发生胎萌
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
C.青鲜素通过催化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种子胎萌
D.青鲜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20.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许多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据《农桑辑要》有关棉花种植的记载;“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棉欲落时为熟。”此现象与生长素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天心”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在整个棉花植株中最高
B.“尺半的旁条”中的色氨酸在核糖体上可合成生长素
C.上述现象说明了生长素能促进开花以及果实发育成熟
D.生长素可作为信息分子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影响
二、不定项选择(每道题4分,少选得2分,错选得0分)
21.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药物学专著《神农百草经》论述其药用价值为:强身益智,明目,安神,止惊悸,久服后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鼠实验表明,人参皂苷无性激素样作用,但能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增加
B.性腺相关细胞膜上有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C.人参皂苷能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属于正反馈调节
D.人参皂苷具有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的调节作用
22.武汉金银潭医院曾将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恢复期血浆(含有能在一定阶段内抵御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输注到患者体内进行临床治疗,开展新冠肺炎的“血浆疗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康复者体内产生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
B.新冠肺炎患者感染病毒后机体中多种T淋巴细胞都会发挥作用
C.“血浆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D.“血浆疗法”的疗效必须经过随机、多组对照实验加以科学验证
23.心脏的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β—肾上腺素受体,使心率加快,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B.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
C.去甲肾上腺素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导致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
24.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某科研小组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植株和脱落酸缺失突变体植株进行适度干旱处理,并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能促进叶片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
B.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
C.在干旱条件下,脱落酸会抑制植物根系的生长
D.在干旱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根系更发达
25.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下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膜为BC和AC间突触的突触前膜
B.内源性大麻素会导致BC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增加,促进谷氨酸的释放
C.图中所示的调节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两种功能密切相关
26.第24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以9金4银2铜刷新了单届冬奥会获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下图为运动员室外比赛时寒冷刺激引起棕色脂肪组织细胞产热以及机体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能量消耗的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1)运动员在寒冷的室外参加比赛时,此时散热量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恒温训练馆内的散热量。冬季初到室外,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__。
(2)据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既是一种______,也是一种______。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具有______作用。
(3)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填“单”或“双”)向的。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消耗棕色脂肪供能,是因为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解耦联蛋白l(UCPl)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H+)浓度差,阻碍有氧呼吸第________阶段ATP的正常产生,使得释放的能量中______所占比例明显增大,以维持机体体温恒定,据此推测寒冷环境下机体内UCPl的含量明显______。
(4)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消耗较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CADAABADCDADCCCADBD
21.ABC
22.BCD
23.ABD
24.AD
25.CD
26(每空2分)(1) 大于 大脑皮层
(2) 神经递质 激素 促进肾小管对Na+的重吸收(保钠排钾)
(3) 单 第三 热能 升高
(4)运动过程中需要较多的ATP,ATP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血糖);(葡萄糖氧化分解、细胞呼吸产生ATP)
解析:(1)运动员在寒冷的室外参加比赛时,由于寒冷室外温度较低,机体的产热量较大,即此时散热量大于在恒温训练馆内的散热量;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由题图信息“传出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由题图信息“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可知,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醛固酮的生理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K+的分泌。
(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在机体内由于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而导致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解耦联蛋白1(UCP1)能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H+)浓度差,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能大量产生,且产生的能量来自氢离子在线粒体内膜两侧的梯度势能,据此可推测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后阻碍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正常产生,使得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所占比例明显增大,从而通过增加产热与散热量增加达成平衡,以维持机体体温恒定,据此推测寒冷环境下机体内UCP1的含量明显升高。
(4)比赛过程中,血糖迅速消耗,主要依靠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及时供给以保证血糖浓度。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消耗较多的原因是,运动过程中需要较多的ATP,ATP来自细胞呼吸,细胞呼吸的底物主要是葡萄糖(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