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厦门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乙酸的结构简式:
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C.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聚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
2.(2022·合肥高一月考)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
B.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C.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D.甲烷、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下列关于①己烷,②乙醇,③乙酸,④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新制的Cu(OH)2鉴别③与④
B.只有③能与金属钠反应
C.一定条件下,②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
6.(2022·成都高一月考)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n 加聚反应
B.2CH2==CH2+O22 加成反应
C.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取代反应
D.CH3OH++H2O 酯化反应
7.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
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的Cu(OH)2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
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
8.(2022·无锡高一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分子式为CH2Cl2的物质共有2种结构
C.CH≡CH和CH2==CH—CH==CH2互为同系物
D.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9.有机物A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发生以下系列转化,B、D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电子式为
B.75%的B溶液(体积分数)可作医用消毒剂
C.B、D、E三种物质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由B、D制备E时浓H2SO4只作吸水剂
10.(2021·山东,7)某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并检验产物中的醛基,操作如下:向试管Ⅰ中加入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分钟。打开盛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将玻璃瓶塞倒放,取1 mL溶液加入试管Ⅱ,盖紧瓶塞;向试管Ⅱ中加入5滴2% CuSO4溶液。将试管Ⅱ中反应液加入试管Ⅰ,用酒精灯加热试管Ⅰ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
A.1 B.2 C.3 D.4
11.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结构如图),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是( )
A.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B.能和新制的Cu(OH)2反应
C.能和金属钠反应
D.能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12.分子马达是依靠分子中化学键的旋转,在可控制的条件下,使分子进行有方向的转动并输出动力。某分子马达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26H18 B.所有原子共平面
C.可发生加成反应 D.一氯代物有5种
13.已研制出的臭鼬剂主要成分是丁硫醇(C4H9SH),人的口臭是由于分泌出有臭味的甲硫醇(CH3SH),液化气中添加的报警剂是极臭的乙硫醇(C2H5S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硫醇与甲硫醇及乙硫醇互为同系物
B.沸点不同的丁硫醇有四种
C.一个甲硫醇分子中含有四个共价键
D.丁硫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
14.(2022·广州高一检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其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5H22O5 B.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
C.易溶于水 D.是一种高分子
15.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可制得环戊烷和金刚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为加成反应
B.环戊二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环戊烷的二氯代物有4种
D.金刚烷的分子式为C10H16
16.(2022·大同高一月考)相对分子质量为146的有机物A能和NaHCO3溶液反应,且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若A只含一种官能团,且分子中不含环,则A可能的结构有( )
A.6种 B.9种 C.12种 D.14种
17.烯烃复分解是指在催化条件下实现断裂、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表示为
则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生成新的烯烃种类数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 B.4 C.5 D.6
18.Z是合成平喘药沙丁胺醇的中间体,可由如下路线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是乙醇的同系物,其一氯代物只有2种
B.Z的分子式为C12H12O5
C.Y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Z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该物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0分)请按要求作答:
(1)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醇:__________;醛:__________;酯:__________(填序号)。
(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的单体,也用于制造其他树脂、塑料、涂料、黏合剂和润滑剂等,MMA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
(甲) (MMA)
请回答:
①甲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MA的分子式是________。
③乙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MMA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若实验中用乙酸和含18O的乙醇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时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时充分振荡试管Ⅱ,静置后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 18 mol·L-1浓硫酸 饱和 碳酸钠 溶液 3.0
B 2 mL乙醇、1 mL乙酸 0.1
C 2 mL乙醇、1 mL乙酸、3 mL 2 mol·L-1硫酸 0.6
D 2 mL乙醇、1 mL乙酸、盐酸 0.6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1。
②分析实验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3)若现有乙酸90 g,乙醇138 g,发生酯化反应得到88 g乙酸乙酯,试计算该反应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4)为充分利用反应物,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制备乙酸乙酯(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你认为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1.(12分)乳酸乙酯E是白酒香气的成分之一,广泛用作食品香精,适量添加可增加白酒中酯的浓度,增加白酒的香气。已知乳酸乙酯能发生如图的变化(其中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乳酸乙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和D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5)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消耗金属Na的质量为________ g。
22.(12分)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图所示为用玉米作原料制取各物质的转化过程。
已知:Ⅰ.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并且可以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Ⅱ.R—CHOR—COOH。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B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1 mol B能水解生成2 mol CH3CH2OH和2 mol CO2
B.欲检验A生成的B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
C.B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D.蔗糖的水解产物之一为B
(3)由C→B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4)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足量的F与甘油、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章末检测试卷(三)
1.D 2.C 3.A
4.D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项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5.B [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项正确;乙醇、葡萄糖分子中都含—OH,均能与金属钠发生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可生成乙醇,D项正确。]
6.B [CH2==CH2和O2生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
7.C [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慢且钠沉在乙醇下面;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
8.D [与是同一种物质,A项错误;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CH2Cl2是甲烷的二氯代物,故CH2Cl2只有1种结构,B项错误;CH≡CH和CH2==CH—CH==CH2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不互为同系物,C项错误;和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
9.D
10.B [第1处错误:利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中的醛基时,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否则作水解催化剂的酸会与氢氧化铜反应,导致实验失败,题干实验过程中蔗糖水解后溶液未冷却且未碱化;第2处错误:NaOH溶液具有强碱性,不能用玻璃瓶塞,否则NaOH与玻璃塞中SiO2反应生成具有黏性的Na2SiO3,会导致瓶盖无法打开,共2处错误。]
11.D 12.B
13.C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丁硫醇与甲硫醇及乙硫醇结构相似且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1个甲硫醇(CH3SH)分子中存在3个C—H、1个C—S、1个S—H,所以含有5个共价键,故C错误;丁硫醇(C4H9SH)中含有C、H、S三种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14.A 15.C
16.B [有机物A能和NaHCO3溶液反应,则A中含有—COOH,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A中只含有C、H、O元素,若A只含一种官能团,且分子中不含环,则有机物A为饱和链状羧酸。若A为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为CnH2n+1COOH,14n+46=146,n≈7.1,不符合要求;若A为饱和二元羧酸,通式为CnH2n(COOH)2,14n+90=146,n=4,符合要求。综上分析,A为饱和二元羧酸,通式为C4H8(COOH)2;正丁烷中的2个氢原子被2个—COOH取代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异丁烷中的2个氢原子被2个—COOH取代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所以A可能的结构有9种,故选B。]
17.B [根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机理可得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的新烯烃有CH3—CH==CH—CH3、CH3—CH2—CH==CH—CH2—CH3、CH2==CH2、CH3—CH==CH—CH2—CH3,共4种,故B正确。]
18.C
19.(1)① ⑤ ⑦
(2)①碳碳双键、醛基 ②C5H8O2 ③
④n
解析 (2)①根据甲的结构简式,可知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醛基。②根据MMA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8O2。③对比甲与MMA的结构可知,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乙为,乙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MMA。③MMA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0.(1)CH3COOH+CH3CHOHCH3CO18OCH2CH3+H2O 冷凝和防止倒吸
(2)①3 4 ②A、C (3)66.7 (4)乙
解析 (2)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由于在实验C中使用了3 mL 2 mol·L-1硫酸,为了使H+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总体积与实验C相同,应在实验D中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3 mL和4 mol·L-1。②分析实验A、C可知其他条件相同而只有硫酸的浓度不同,使用浓硫酸时,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较多,说明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3)n(乙酸)==1.5 mol,n(乙醇)==3 mol,由于乙醇过量,所以应该按照乙酸的量来计算理论上得到的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得到乙酸乙酯的质量为1.5 mol×88 g·mol-1=132 g,实际上得到乙酸乙酯88 g,则该反应的产率为×100%≈66.7%。(4)甲中有部分未发生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随着产生的乙酸乙酯挥发出去,物质的利用率较低;而乙中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通过冷凝又回流到反应装置,继续参与反应,物质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所以较合理的是乙。
21.(1)C5H10O3 (2)CH3COOH 羟基、羧基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CHCH3COOH++H2O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46
解析 E乳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F乳酸和B,则B为CH3CH2OH;烃A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A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乙醇,则A为CH2==CH2;B催化氧化生成C为CH3CHO,C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OOH,D与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5)乳酸()中羧基和羟基均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且羧基、羟基与Na反应的比例关系均为1∶1,则1 mol乳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消耗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2 mol,质量为m(Na)=2 mol×23 g·mol-1=46 g。
22.(1)淀粉 C6H12O6 CH3COOH CH3COOCH2CH3 (2)D (3)光 化学
(4)2CH3CH2OH+O22CH3CHO+2H2O
(5)3CH3COO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解析 (1)淀粉(A)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B),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醇(D),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E),根据已知条件R—CHOR—COOH可知,F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G)。(2)B为葡萄糖,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淀粉水解需要稀硫酸作催化剂,水解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会先和硫酸反应,影响结果;葡萄糖分子中含有—OH,能发生酯化反应;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