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语文第三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知识点:
一、相关资料
《寒食》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诗人: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代表作品《宿石邑山中》、《寒食》、《章台柳》等。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迢迢牵牛星》在《古诗十九首》中是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 中称《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古诗十九首》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十五夜望月》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
他又以“宫词”知名。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二、多音字
脉mài(脉搏)mò(脉脉)
纤xiān (纤维)qiàn (纤夫)
三、教材解读:
寒 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诗意: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傍晚,宫中忙着传赐新火,袅袅地轻烟飘散到权贵豪门的家中。
1.寒食节又称“禁火节”,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情景,只写“汉宫”和“五侯家”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
2.赏析
诗人用“传”与“散”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是权贵豪门却可以点蜡烛。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委婉讽刺。
3.主旨归纳
《寒食》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滥用特权的现象。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有织出花纹,哭泣时,眼泪如同雨一般落下。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隔没有多远;虽然只相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俩只能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1.织女忙着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
织女因为思念牛郎而无心织布,所以虽然终日在织布,也织不出整幅的布。
2.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迢迢牵牛星》以牵牛、织女两星为素材,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见的民间故事,抒发了有情人被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
3.难点探究
讨论:这首诗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全诗有六处用了叠词开头,首先诗句具有很强的节奏美和音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更好的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细腻地表达出深婉的情思。
4.主旨归纳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间故事,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露无声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高悬,人们都在抬头望着,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会落到谁家去呢?
1.读前两句诗,说说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画面。
2.读后两句诗,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人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情,而是用疑问似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离愁别绪,把这种思念表达得更加刻骨铭心。
3.难点探究
思考:诗句中的“落”可以换成“在”吗?为什么?
不能换。“落”更有表现力,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主题归纳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一幅安静、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感情。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盈盈 泣涕 朝露 中庭
B.俗韵 白霜 蜡烛 忧思
C.倾斜 尘杂 脉脉 札札
D.轻烟 嘉宾 皎皎 诸候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D.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二、读拼音,写字词。
那女子穿着一身素衣,手拿着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一篇文 zhāng( ),那一双含情mò mò( )的眼睛偶尔露出 yíng yíng( )的笑意,一点儿也没有公hóu( )家小姐的嚣张跋扈,美得简直像是一幅画。
三、在括号里填写读音为“xiāo”的生字。
爸爸通( )达旦为我制作了一个蜻蜓风筝。这个风筝飞得可真高,它( )洒地在空中飘来荡去,像要冲入云( )。突然,线断了,风筝离我而去,渐渐( )失得无影无踪。
四、品析句子。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诗使我想起________的故事,类似的诗句还有“__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诗借________写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一诗是 代诗人 写的,描写了 (地点) (时间)的景象。诗由白天写到 ,重点写 ,以古喻今,流露出诗人 的情感。
2.《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借神话传说中 、 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 之情,写出了人间 的悲哀。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
3.《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描写了 、 、 、 、
、 、 等 (季节)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六、课内语段阅读。
1.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
B.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
C.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权贵豪门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描写的传统习俗是 。
3.发挥想象,根据前两句诗的描述,把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D 2.D
二、章 脉脉 盈盈 侯
三、宵 潇 霄 消
四、(1)牛郎织女;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对偶;织女织布时的情景
(3)望月;离愁;诗人的思亲之情
五、1、唐 韩翃 京都长安 寒食节 夜晚 夜晚 对现实不满
2.牛郎织女 牛郎 织女 夫妻相思 夫妻不得团圆 夫妻分居两地
3.庭院 白色的地面 大树 鸦雀 露水 桂花 月亮 秋天 孤独寂寞
六、1.(1)“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觉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织女看牛郎的视觉感受,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2)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 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七、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1.D 2.吃冷食、禁火 3.暮春时节,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落红无数,皇城里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摆着,到处是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