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祝福》课件(共3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祝福》课件(共3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31 21: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授课老师:XXXX
“祝福”是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背景介绍
目录
字词复习
初读感知
环境分析
人物分析
情节分析
主题概括
学习拓展
1
2
3
4
5
6
7
8
知人论世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知人论世
小说集
散文、散文诗集
杂文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朝花夕拾》《野草》
《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写作背景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读准字词








z


l
tuán
y n


piē

x ī n
秩序
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三从
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
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
{
初读感知
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
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四德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补充:小说常识
小说三要素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补充:小说常识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祥林嫂凄然死去3~33
祥林嫂初到鲁镇34~53
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1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


情节 内容 顺序
补充:小说常识
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内容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倒叙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分别是?
环境描写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分析环境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写的“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第二次描写是在作者听闻祥林嫂死讯后,深夜神伤“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祝福时的四度写雪,请从文中找出,思考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环境
祝福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这是第三次。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时的四度写雪,请从文中找出,思考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环境
作用:
1、烘托渲染悲凉的气氛,暗示社会的冷漠
2、暗示人物的心情。
3、暗示情节的发展
4、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分析环境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起到什么作用?
分析环境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人物
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祥林嫂
祥林嫂年谱
二十六七岁 丧夫,离家到鲁镇务工
二十七八岁 被迫改嫁,生儿阿毛
二十八九岁 丧夫
三十岁 阿毛被狼吃,回鲁镇务工
三十四五岁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落为乞丐
四十上下 腊月二十四或者二十五死去
初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眼睛:顺着眼。
再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前:
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祥林嫂]
[祥林嫂]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
讲阿毛故事——
捐 门 槛——
不让祝福——
行 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安分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祥林嫂]
直着眼
瞪着眼
顺着眼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几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祥林嫂]
躲避被卖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不愿二婚
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 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向封建迷信低头
总结: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
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肖像描写]
分析人物
她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她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她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祝福之时,可怜的她凄凉死去。
— 祥林嫂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我”:是全文的线索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
分析人物
人物形象
分析悲剧产生原因
以“祝福”为题: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可怕的集体无意识
《祝福》的文化批判
以“祝福”为题:
恃强凌弱
中庸思想
奴性性格和瞒骗行径
贞节
秩序
妇女的“三从”
封建祭祀
主题思想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学习拓展]
合作讨论:
(1)刚来鲁家时“顺着眼”,写出了她本分老实的性格特点;
(2)重回鲁家时依旧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此时的祥林嫂已经饱受摧残,经历了生活致命的打击;
(3)此后在讲到儿子阿毛被狼叼去时,是“直着眼睛看他们”,显然失子已给她精神以重创;
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小说中一共几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鲁迅先生每次写她的眼睛时,都侧重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特征?
[学习拓展]
合作讨论:
(4)面对其他人的嘲弄,“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这一瞥写尽了祥林嫂的冰冷和孤寂;
(5)在听了两个丈夫会在阴间抢夺她,将她锯为两半后,早上起来,她“两眼上都围着大黑圈”,足见她精神上备受摧残,被阴间的恐怖所深深折磨;
(6)当别人谈论她的伤疤时,她“总是瞪着眼”,用瞪眼为自己做丝毫的辩护;
[学习拓展]
合作讨论:
(7)她用自己全部的积蓄捐了门槛,希望在精神上获得宁静,希望能取得与别人相等的生活上的权利,她满以为这回是大功告成了,所以“眼光也分外有神”;
(8)然而祥林嫂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失败了,四婶依然将她作另类人看待,这时“她不但眼睛窈陷下去了,连精神也更不济了”。作者正是通过对祥林嫂眼睛精心的刻画和描摹,将她所受到精神的折磨越来越深重的现实写了出来。
(9)临死前的眼睛是“那眼珠间或一轮”,这表明她在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摧残之后,已经完全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