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导入
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外交风范展现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价值理念和精神特质。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外交家及其事迹。
晏子使楚
楚王恃强凌弱,在晏子还未入城时,就蓄意侮辱;入城后,又全然不顾外交礼节,接二连三地对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此文用洗练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楚王对晏子的“辱”过程:一是戏弄他长得矮,不把他当人看,故意设狗洞让他钻;二是嘲笑晏子不配为使,讥笑齐国任人不当,显得“无人”;三是诬蔑齐人为盗,进而指责“齐人善盗”。楚王恃强凌弱,在晏子还未入城时,就蓄意侮辱;入城后,又全然不顾外交礼节,接二连三地对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此文用洗练的笔触,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楚王对晏子的“辱”过程:一是戏弄他长得矮,不把他当人看,故意设狗洞让他钻;二是嘲笑晏子不配为使,讥笑齐国任人不当,显得“无人”;三是诬蔑齐人为盗,进而指责“齐人善盗”。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是现在陕西汉中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以甘父为向导,率领一百多人朝着西域出发。
然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并不顺利,在河西走廊被匈奴人抓住,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屈服,就这样被困在匈奴十年之久。
前129年,趁匈奴不备,张骞逃了出来,但是形势早已发生了变化,张骞辗转到达大宛,后又到达大月氏。在回来的路上,他又碰到匈奴,又被扣留了一年。前126年,张骞辗转回到长安,前后历经13年。因出使西域,抗击匈奴,功勋卓著,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就比较顺利得多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因此张骞也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玄奘西游
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到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夹,657部。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的弟子辩机根据他口述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西域各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
王玄策出使印度
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的外交家,多次出使印度。
贞观十五年(641年)印度的中天竺送使节来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跟随李义表出使天竺(印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此时阿罗那顺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使团,王玄策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中天竺,创造了一人灭一国奇迹。
显庆二年(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在各地访问之间,他还曾前往摩诃菩提寺参拜。
郑和下西洋
自永乐三年(1405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郑和作为正使太监六次下西洋,宣德五年(1430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先后指挥了消灭海盗陈祖义、粉碎锡兰王亚烈苦奈儿的阴谋以及生擒苏门答腊的苏干剌的战争。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亚非国家间的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和沿途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也在这种和平局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现代外交天团
“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
——谢有辉《古文赏音》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教学目标
识记与《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准确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法现象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会烛之武的说理特色。赏析 “行人辞令之美”,透过游说之辞体会思辨的魅力。
体会烛之武“有胆、有识、有谋、有责任” 的品格,感受历史事件、人物言行背后蕴含的历史观;体会人物与国家同命运、共患难的使命感。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而又叫《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 》合称为“春秋三传”。
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左传》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
其次,是“工于记言”
左丘明其人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一般认为是今山东省肥城)人。春秋末期史学家。
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
穷而后工的典范
如: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
解题
我们从题目可以得知哪些内容?
(1)核心人物是烛之武;
(2)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3) “退”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4)《孙子兵法·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中的名篇。
烛之武退秦师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éi
fú
gōng
yuè
fú
fán
zhuì
quē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zhì
qǐ
páng
字词注音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以:因为
于:对
于晋无礼,句式:状语后置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使:派
师:军队
贰:有二心
研读文本
周朝的爵位:王、侯、伯、子、男。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犹:尚且
为:做(什么)
是:这
过:过错
(烛之武)许之,省略句
句式:判断句
子:对男子的尊称
1、郑被攻打的原因是什么?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与楚也
2、秦晋如何围攻郑国的?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问题探究
历史背景——晋公子重耳之逃亡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
二是公元前 632 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秦晋之好
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春秋形势图
东齐西秦,南楚北晋
秦晋围郑示意图
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
“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
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
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既:已经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敢以(之:这事)烦……省略句
鄙:把…当作边邑。
焉:为什么
陪:增加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主人
行李:使者。今,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共:通“供”,供给
乏困:缺少的(资粮)。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于君有益,句式:状语后置
执事:办事的官吏,敬称。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为:给
济:渡河
尝:曾经
版:防御工事
夫:发语词
有何厌之,句式:宾语前置
厌:同“餍”,满足
东:向东。
名作状
封:把……当作疆界。
肆:延伸,扩张。
阙:削减
焉:哪里
图:考虑
说:通“悦”
戍:守卫
乃:于是
烛之武的高超外交说辞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1(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2(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3(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4(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5(唯君图之。)
思考:烛之武之所以能够游说成功除了有才、有胆、有识、有大智慧,还有什么原因?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军
微:没有
夫人:那人
因:依靠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
敝:损害
所与:所结交的人。
知:通“智”
乱:散乱
易:替代
武:使用武力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其:还是。表祈使。
去:离开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
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请你谈谈在这次历史事件中的人物的形象特点。
佚之狐:知人善任,慧眼识珠
郑伯:善纳谏,知错能改、善于做思想工作
秦伯:善于决策,善谋利益
晋侯:头脑清醒,随机应变
烛之武:深明大义,能言善辩,智勇双全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名外交家,面对记者的提问你可以如何回答?
中方一贯支持不干涉内政及尊重他国主权原则,俄罗斯承认“分裂地区”是否侵犯乌克兰主权?
外交部发发言人绝不能违背的准则。
中国奉行不结盟准则,反对干涉他国内政,这是基本国策,外交部必须遵守。
中国支持国家主权不可侵犯,支持国家领士
完整,这是基本国策,外交部必须遵守。
中国爱好和平,反对任意形式的侵略战争,这是基本国策,外交部必须遵守。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永远是中国领土,这是国策也是中国红线,外交部必须遵守。
在当前险恶的国际环境下,俄罗斯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上升至背靠背,上不封顶的地步,帮助俄罗斯这是中央定下的方向,外交部必须遵守。
在任意问题的回答上,发言人必须保护中国的尊严和利益,必须保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和利益,这是基本职业要求,外交部必须遵守。
汪文斌回答:
中方对乌克兰局势演变表示关注。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任何国家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当得到共同维护。乌克兰问题演变至今,与新明斯克协议迟迟未能有效执行密切相关。中方将继续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与各方接触。乌克兰局势正趋于恶化。中方再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认识到落实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的重要性,通过对话谈判缓和事态,化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