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凯里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31 22:45:18

文档简介

凯里名校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本大题共 16 道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A D C A A D C C B D B C B B

1. 【答案】D
【详解】A.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发生,是吸热反应,A 错;B.煤的气
化制水煤气也要在高温条件下才发生,是一个吸热反应,B 错;C.Ba(OH)2.8H20 与 NH4Cl
反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错;D.H2SO4与 NaOH 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 正确。放热反
应包括燃烧、缓慢氧化、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
2. 【答案】A
【详解】燃烧热是指在 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和液态水所
放出的能量。A.该选项刚好是 1molC2H4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 CO2和液态水并放出
1411.0kJ 的热量,故 A 正确;B.生成物 CO 不是稳定的氧化物,该反应吸热,B错;C.
生成物 CO 不是稳定的氧化物,C 错;D.该反应吸热,D 错。
3. 【答案】A
【详解】A.升高温度,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A
正确;B.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增大,B错;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压强使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C错;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应该是降低反应活化能,D 错。
4. 【答案】D
【详解】已知反应热△H =Ea-Eb<0,即 Ea<Eb,故答案为:D
5. 【答案】C
【详解】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 0,A错误;
B.当符合:3υ正(N2)=υ正(H2)时,都指正反应方向,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
C.单位时间内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3a mol H2,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该反应已
达到平衡状态,C 正确;
D.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2、H2和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为 1:3:2,也可能不是
1:3: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D 错误。
6. 【答案】A
【详解】A.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增大,A 正确;
B.缩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乙烷平衡转化率减小,B 错误;C.分离
出部分乙烯,乙烷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减小,C错;D.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平衡
不移动,D错。
7. 【答案】A
【详解】 2H2O(g) O2(g) + 2H2(g) 的△H > 0,△S> 0,要使△G < 0,T 必须较
高,故选 A。
1
8. 【答案】D
【详解】①硫酸钡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导致硫酸钡溶液离子浓度较小,溶液导电能
力较弱,但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强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但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是非电解质,故②错误;
③共价化合物在固态和液态时都以分子存在,不含自由移动离子或电子,所以共价化合
物在固态或液态时都不导电,故③错误;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能
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④错误;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离子带电荷多少有关,与电解质强
弱没有必然关系,则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故⑤错误;因此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
9. 【答案】C
【详解】 A.NaCl 溶液显中性,A 错; B.NaHSO4 溶液显酸性,B 错; C.KHCO3是强碱
弱酸盐,其水溶液显碱性,C正确; D.NH4NO3是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显酸性,D 错。
10. 【答案】C
【详解】A.在 100℃时,pH 约为 6 的纯水中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则纯
水呈中性,故 A 错误;
B.常温下,将 1mL1×10-6mol·L-1盐酸稀释至 1000mL 时,所得溶液的
1 10-6mol/L 0.001L
-7 -7
pH= 1L +10 mol/L≈10 mol/L,则溶液的 pH 约为 7,故 B 错误;
C.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10-12mol·L-1的溶液可能为酸溶液,也可能为
碱溶液,若为酸溶液,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电离,溶液 pH 为 2,若为碱溶液,
碱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电离,溶液 pH 为 12,故 C 正确;
1 10-3mol/L aL-1 10-3mol/L bL
D.由题意可得:反应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 (a+b)L
=1×10-4mol·L-1,解得 a:b=11:9,故 D错误。
11. 【答案】B
【详解】A.a 点在 CaCO3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可表示 CaCO3的饱和溶液,A正确;
B.c 点表示的是 CaCO3的过饱和溶液,溶液中存在 CaCO
2+ 2-
3(s) Ca (aq) + CO3 (aq),平
衡逆向移动,c(Ca2+)、c(CO 2-3 )同时减小,达到新平衡后,无法到达 b 点,B错误;
C.d 点在 MnCO3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根据图可知,c(Mn2+)·c(c(CO 2-3 ))=4×10
-6×4
×10-6=1.6×10-11,C 正确;
D.Ksp(MnCO -6 -6 -113) = 4×10 ×4×10 =1.6×10 ,Ksp(CaCO3)= 50×10
-6×50×10-6=2.5×
10-9 ,故 Ksp(MnCO3) < Ksp(CaCO3),D 正确。
12. 【答案】D
【详解】根据氧离子迁移过程和原电池“同性相吸”得到 NiO 电极为负极,Pt 为正极。
A.根据前面分析 Pt 电极作正极,NiO 电极作负极,故 A错误;
B.Pt 电极为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NiO 电极是负极,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故 C 错误;
D.NiO 电极上是一氧化氮失去电子和氧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氮,其电极反应式为:
NO + O2- -2e-= NO2 ,故 D 正确。
2
13.【答案】B
- 2+
【详解】A.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负极反应相同,都是 Fe -2e = Fe ;正极反
+ - - -
应:析氢腐蚀 2H + 2e = H2↑ 吸氧腐蚀 O2 +4e + 2H2O = 4OH ,A 正确。
B.镀锌铁皮和镀锡铁皮破损后,前者锌比铁活泼作负极,铁作正极不易被腐蚀,B错。
C.将铁件与电源负极相连,可实现电化学保护,这叫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保护法,C 正
确。
D.将钢管与锌板堆放在一起,锌活泼作负极,可保护钢管少受腐蚀,D 正确。
14. 【答案】C
【详解】A.NaClO 溶液既有碱性又有漂白性,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 NaClO 溶液的碱性,A
错误;B. FeCl3固体溶于适量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
得到的是 FeCl2,B 错; C.将两个相同的 NO2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里,热水中的 NO2球红
棕色加深,冰水中的变浅,说明 2NO2 N2O4的△H < 0,C 正确;D.向 10mL 0.1mol/LAgNO3
溶液中先滴入 5 滴 0.1mol/L 的 NaCl 溶液,再滴入 5 滴 0.1mol/L 的 NaBr 溶液,AgNO3溶液过
量,NaBr 与 AgNO3反应,不能证明 AgCl 与 Br-反应,D 错误。
15 .【答案】B
【详解】A.O 至 t1,A 与 B 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即
(0.15-0.06):(0.11-0.05)=3:2,A 错误;
B,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且相等,而此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的反应,因此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B 正确;
C.由图 A 可知,A 为反应物,B、C 为生成物,A、B、C 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
(0.15-0.06):(0.11-0.05):(0.05-0.02)=3:2:1,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 2B(g)+C(g) ,C 错误;
D.t4时,逆反应速率瞬间减小,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之后逐渐减小,说明改变的条
件是移走生成物,D 错误.
16. 【答案】B
+
K (H A)= c(H )c(HA
- )
a1 2 -
【详解】A. c(H2A) 根据图可知,当 c(HA )=c(H2A)时,溶液的 pH=1.2,
c(H+ )=10-1.2 K (H A)=10-1.2a1 2 -2则溶液中 , ,常温下 H2A 的 Kal的数量级为 10 ,A 错误;
K -1.2 -4.2 2-B.由图可知, a1(H2A)=10 K时, a2 (H2A)=10 c(H,当 2A)=c(A ) 时,
K (H A) K (H A)=1 10-5.4a1 2 a2 2 =c
2 H
, c(H
+ )=1 10-2.7mol/L,pH=2.7,B 正确;
C.H2A 为二元酸,向 H2A 水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首先生成反应生成 NaHA,继续
-
滴加氢氧化钠再反应生成 Na2A,故曲线Ⅱ表示 HA ,C 错误;
- 2- - 2-
D.pH = 4.2 时,HA 、A 含量相同,则 c(HA )= c(A ),溶液为 Na2A、NaHA 等浓度的
混合溶液,溶液中持续滴加 NaOH 溶液,NaHA 转化为 Na2A,水解程度逐渐增大,水的
电离程度增大,但是当全部转化为 Na2A 后,再加入 NaOH 溶液,就开始抑制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程度减小,D错误。
3
二、填空题参考答案(4 道大题,共 52分。)
17.(每空 2 分,共 12 分)
(1)酸式滴定管(只答滴定管给 1 分) (2) ③ (3)22.00
(4) 0.4500(写成 0.45 不扣分) (5)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或红色变为浅红等答案合
理均可给分)
(6) A
【解析】(1)根据 A 的仪器结构分析可知,A 为酸式滴定管;
(3)由图分析可知,第 1 次滴定前盐酸的体积为 0.80mL,滴定后盐酸的体积为 22.80mL,则
第一次滴定消耗标准液 22.80mL-0.80mL=22.00mL;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3 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18.00mL,则 c(待测)=
c(标准) V(标准)
=0.5×0.018÷0.02mol/L=0.45mol/L;
V(待测)
(5)若该滴定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最后一滴盐酸滴入时,溶液从红色变无色(或者红色变为
浅红色等),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时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6)A.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导致待测液变少,消
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故 A 正确;
B.滴定前盛放 NaOH 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对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没有影
响,不影响滴定结果,故 B 错误;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
偏高,故 C 错误;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偏小,消耗的标准
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 D 错误。
18.(每空 2 分,共 12 分)
16
I. -890.3 II.(1)0.5 (2) 或 5.33 ;75% (3)向正反应方向
3
(4)<
【解析】I.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 = -(-252.9)- 2×571.6= -890.3kJ/mol
II.(1)V(H2)=3×(1-0.5)÷3 mol/(L·min)=0.5mol/(L·min)
16
(2)K =(0.75×0.75)÷(0.25×0.753)= ≈5.33
3
(3)Qc=[0.75×(0.75+0.25)]÷[0.25×(0.75+0.25)3]=3(4)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变小,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ΔH<0。
4
19.(每空 2 分,共 14 分)
电解
(1)正 Cu2+ +2e- =Cu (2)2Cl- +2H2O Cl2↑+H2↑+2OH- Cl2
(3)减小 (4)0.4 2.24
【解析】甲装置中通入甲烷气体的一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为正极,装置乙为电解氯化钠溶
液的装置,Fe 电极为阴极,C 电极为阳极,丙装置为电解精炼铜的装置,精铜极为阴极,
粗铜极为阳极。
(1)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丙装置中精铜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 +2e-
=Cu
(2)乙装置为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阳极上氯
2Cl 2H O 电解 2 Cl2 H2 2OH

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总离子方程式为 。阳极产
物为氯气。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阳极上 Zn、Cu 失电子生成相应的金属离子,
而 Ag 成为阳极泥,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Cu-2e-=Cu2+。反应一段时间,溶液中有一
部分硫酸铜被硫酸锌所代替,从而使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减小。
(4)丙装置中精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 6.4 g,说明转移电子 0.2mol,则甲装置中消耗的 CH4
为 0.025mol,质量为 0.4g。乙装置中铁极上生成的氢气为 0.2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2.24
L。
20.(每空 2 分,共 14 分)
Ⅰ.(1)5.0g (2)a、b、e(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 1 个扣 1 分)
Ⅱ.(1)环形玻璃搅拌棒 (写搅拌棒即可得分) 量筒
(2)①4.0 ②-53.5 ③a、c(多选、错选不给分,少选 1 个扣 1 分)
【解析】
Ⅱ.(2)①四次实验数据分别为 4℃、6.1℃、3.9℃、4.1℃,第二次数据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
说明是错误数据,只能取另外三次数据的平均值,即表中空白处的数据为:4.0。
②近似认为 0.50mol L 1 NaOH溶液和0.50mol L 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 cm 3 ,中和后生成
溶液的比热容 c=4.18J g 1℃ 。则中和热
cmΔt 4.18 10 3kJ g ℃ 1 80g 4.0 ℃ΔH = = 53.5kJ mol 1。
n(H2O) 0.025mol
5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 mol 1有偏差,可能是热量散失或则隔热效果较差等,因此产
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
烧杯中。

6秘密★考试结束前
凯里名校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B. 煤的气化制水煤气
B. Ba(OH)2·8H20 与 NH4Cl 反应 D. H2SO4与 NaOH 的中和反应
2. 已知 1mol C2H4(g)与适量 O2(g)反应生成 CO2(g)和 H2O(l),放出 1411.0kJ 的热量,下列能正确表示 C2H4
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是
A. C2H4(g) + 3O2(g) = 2CO2(g) + 2H2O(l) △H = -1411.0 kJ/mol
B. C2H4(g) + 2O2(g) = 2CO(g) + 2H2O(g) △H = +1411.0 kJ/mol
C. C2H4(g) + 2O2(g) = 2CO(g) + 2H2O(l) △H = -1411.0 kJ/mol
D. C2H4(g) + 3O2(g) = 2CO2(g) + 2H2O(g) △H = +1411.0 kJ/mol
3. 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使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B.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相同浓度的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压强使容器容积增大
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升高反应活化能
4. M N+Q这是一放热的可逆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为 Ea,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Eb,则下列活化能大
小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Ea > Eb B. Ea = 1/ Eb C. Ea = Eb D. Ea < Eb
高二化学试卷 第 1页(共 8页)
5.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2 和 3mol H2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 当符合 3v 正(N2)=v 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单位时间消耗 a mol N2,同时生成 3a mol H2
D. 当 N2、H2、NH3 的分子数比为 1:3: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6. 乙烷脱氢制得乙烯:C2H6(g) C2H4 (g) + H2(g) △H > 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各项措施中,既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又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A. 升高温度
B. 缩小容器体积
C. 分离出部分乙烯
D. 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
7. 已知△G = △H - T×△S (设 △H、 △S不随温度变化),当 △G < 0 时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
2H 2O g O2 g + 2H2 g △H > 0 的自发情况是
A. 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B. 任意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D. 任意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8. 下列关于电解质及其导电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 BaSO4 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 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
质;③固态的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
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 ①④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9. 下列盐溶液在常温下 pH 大于 7 的是
A. NaCl B. NaHSO4 C. KHCO3 D. NH4NO3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 100℃时,pH 约为 6 的纯水呈酸性
B. -常温下,将 1mL1×10 6mol·L-1 盐酸稀释至 1000 mL,所得溶液的 pH 为 9
C. - -常温下,当水电离出的 c(H+)为 1×10 12mol·L 1,此时溶液的 pH 可能为 2 或 12
D. 常温下,将 aL pH=3 盐酸溶液与 bL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 pH=4,
则 a :b = 9 :11
高二化学试卷 第 2页(共 8页)
11. 25℃时,MnCO 和CaCO 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 M2 代表Mn2 3 3 或Ca2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点可表示CaCO3的饱和溶液
B. c 点可表示CaCO3的过饱和溶液,达新平衡时可到达 b 点
C. d 2 2 点时溶液中存在 c(Mn ) c(CO3 ) 1.6 10
11 (忽略单位)
D. 由图可知:同温下 Ksp(MnCO3) < Ksp(CaCO3)
12. NO 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通过NO 传感器可监测 NO 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Pt 电极作负极,NiO 电极作正极
B. Pt 电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 电子由 Pt 电极流向 NiO电极
D. NiO 2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O 2e =NO 2
13.下列有关钢铁的腐蚀和防护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钢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负极反应相同,正极反应不同
B. 镀锌铁皮和镀锡铁皮破损后,前者更易被腐蚀
C. 将铁件与电源负极相连,可实现电化学保护
D. 将钢管与锌板堆放在一起,可保护钢管少受腐蚀
高二化学试卷 第 3页(共 8页)
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用pH试纸测定同温度同浓度NaClO溶液和CH3COONa
A 酸性:CH3COOH > HClO
溶液的 pH: pH(NaClO) > pH(CH3COONa)
将 FeCl3固体溶于适量浓盐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 配制 FeCl3 溶液
B
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
将两个相同的 NO2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里,热水中的 2NO2 N2O4 的△H < 0
C
NO2球红棕色加深,冰水中的变浅
向 10mL 0.1mol/L AgNO3溶液中先滴入 5 滴 0.1mol/L 的 证明:
D
NaCl 溶液,再滴入 5 滴 0.1mol/L 的 NaBr 溶液 Ksp(AgCl) > Ksp(AgBr)
A. A B. B C. C D. D
15.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 A、B、C 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如图 a 所示。若从 t1 时刻开始,每个时刻只改变一个且不重复的条件,物质 C 的正、逆反应速率随
时间变化如图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a 中,O 至 t1 内,v(A) = v(B)
B. 图 b 中,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 图 a 中,可以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 2B(g)+2C(g)
D. 图 b 中,t4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反应温度
16. H A 为二元酸,其电离过程为:H A H++HA-, HA-2 2 H++A2-。常温时,向 20mL 0.1mol/L H2A
- -
水溶液中逐滴滴加 0.1mol/L 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 H2A、HA 和 A2 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 pH 变化的关
高二化学试卷 第 4页(共 8页)
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A 的 Kal的数量级为 10-1
B. 当溶液中 c(H2A) = c(A2-)时,pH = 2.7
C. -曲线Ⅱ表示 A2
D. 向 pH = 4.2 的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 NaOH 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持续变大
二、填空题(4 道大题,共 52 分。)
17.(每空 2 分,共 12 分)滴定法是化学上常用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用 0.5000 mol/L 的盐
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图 1 是滴定操作示意图,图 2 是第 1 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定管中
液面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排除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下图所示操作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小心操作使
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3)第 1 次滴定消耗标准液____________mL。
(4)已知每次滴定操作所取待测 NaOH 溶液的体积均为 20.00 mL.第 2、3 次滴定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
计算得待测 NaOH 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ol/L。
高二化学试卷 第 5页(共 8页)
实验 待测 NaOH 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盐酸的体积读数
滴定后盐酸的体积读数(mL)
编号 (mL) (mL)
2 20.00 2.20 20.30
3 20.00 1.50 19.40
(5)该滴定实验用酚酞做指示剂,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 NaOH 溶液的浓度偏低的_____________(填编号)。
A.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最后读数时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B.滴定前盛放 NaOH 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18.(每空 2 分,共 12 分)我国提出争取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相关转化
对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有重要的意义。
I.已知:①CO2(g) + 4H2(g) = CH4(g) + 2H2O(l) ΔH = -252.9 kJ/mol
②2H2O(l) = 2H2(g) + O2(g) ΔH = +571.6 kJ/mol
则 CH4(g) + 2O2(g) = CO2(g) + 2H2O(l)的 ΔH = _______kJ/mol。
II.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 CO2生产燃料甲醇,发生的反应为:
CO2(g)+3H2(g) CH3OH(g)+H2O(g)。在 800 ℃时,向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2 和 3mo1
H2,测得 CO2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0~3min 时间段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
(2)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CO2的转化率为 。
(3)若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 0.25mol H2 和 0.25 mol H2O(g)(保持温度不变),则此平
衡将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不”、“向逆反应方向”)。
(4)若将温度升高到 1000 ℃,测得反应平衡常数为 1,则该反应的ΔH_____0(填“>”或“<”)。
高二化学试卷 第 6页(共 8页)
19.(每空 2 分,共 14 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
如图所示,其中乙装置中 X 为阳离子交换膜。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甲装置中通入氧气的电极是____极(填“正”或“负”),丙装置中精铜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电解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极
产物为 。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反应一段时间后,丙装置中硫酸铜溶液浓度将_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4)丙装置中精铜电极的质量增加了 6.4 g,则甲装置中消耗的 CH4的质量为_______g,乙装置中铁电极
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
20.(每空 2 分,共 14 分)某实验小组用 0.50 mol/L NaOH 溶液和 0.50 mol/L 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 0.50 mol/L NaOH 溶液
(1)若实验中需要配制 250 mL NaOH 溶液,则需要称量 NaOH 固体 g。
(2)从图中选择称量 NaOH 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 。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高二化学试卷 第 7页(共 8页)
Ⅱ.中和热的测定: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 a 的名称为 ,实验中还需要用到量取溶液体积的玻璃仪器
是 。
(2)取 50mL NaOH 溶液和 30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温度 起始温度 t1/℃
实验 终止温度 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次数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 0.50mol/L NaOH 溶液和 0.50mol/L 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
c = 4.18 J/(g·℃)。则中和热△H = kJ/mol(保留一位小数)。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3 kJ/mol 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 0.50 mol/L NaOH 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量筒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高二化学试卷 第 8页(共 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