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1 06: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调配的“调”读diào(掉),不读tiáo(条)。
调(diào)配,调动分配,劳动力和工具调配得合理,工作进行就顺利。
调(tiáo)配,调和,配合(颜料、药物等)。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PART ONE
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今年,11月10日第三届进博会在黄浦江畔落下帷幕。“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显示,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一年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不仅“进博会磁力”丝毫未减,更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创新引领、互利共赢的合作意愿,为疫情之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
11月5~10日,西气东输公司累计向上海供气超4408万立方米。这是西气东输公司进入国家管网集团以来扛起的第一项国家重大活动重要保供任务。西气东输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上海输送天然气,筑起进博会绿色能源防护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 问题探究
PART TWO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自然资源丰富
A
自然资源贫乏
B
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
1
区域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小
2
1.A2、B1组合,有什么问题?
2.怎么解决?
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导致自然资源的供求不平衡,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
两地区A资源的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不匹配;①地区A资源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②地区A资源生产能力小于消费能力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资源富集区
产品生产地具有集中性
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资源贫乏区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人口集聚
资源短缺
资源跨
区域调配
二、我国21世纪初的四大工程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青藏铁路
三、西气东输概况
1.几条线路,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2.采用何种运输方式,此方式优点?
3.西气东输一线途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自然带、主要干湿地区、河流呢?
4.黄土高原地区线路向北弯曲的原因?
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计划年输气量均为300亿立方米。
三、西气东输概况
三、西气东输概况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的天然气管道。
轮南油气田位置
轮南油气田景观
西气东输的输气管道恰好需要通过新疆阿尔金山—罗布泊野双峰驼自然保护区。双峰野骆驼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濒危物种,目前全世界仅存不到八百头。国家目前已经决定,西气东输管线为野骆驼让路,改道使管线长度增加了近十公里,而西气东输管线的平均造价是一公里一千万人民币。为了那不到八百头的野骆驼,西气东输管线从账面上多花了上亿元。
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
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
西气东输三条线路均选择穿过甲地区,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平坦,易于管线铺设。
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 D.人口数量
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的原因是进一步补充管道内的天然气。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中俄两国,一个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一个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东线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占到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8%。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未沿图中最短路线(L虚线)修建的原因。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开通运营。中俄两国,一个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一个是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东线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占到中国2018年天然气进口量的约28%。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分析中俄东线管道未沿图中最短路线(L虚线)修建的原因。
避免经过第三国(蒙古),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经过我国东北(油)气区,气源更稳定;沿线经过众多城市,方便市场消费。
三、西气东输概况
线路弯曲的可能原因
经过城市
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在城市
经过气田
补充气源,稳定供气
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
经过地形平坦地区
易于管线铺设
避免经过生态保护区
减少不必要的成本
避免经过第三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
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活动: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1. 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2.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图4.19),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活动:分析新疆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条件
1. 分析自然条件对新疆天然气开发的影响。2.结合天然气开发利用的特点(图4.19),讨论新疆经济实力、技术力量、能源消费需求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天然气开发的影响。
1.不利影响:①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少,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匮乏;
②夏季炎热,冬季寒冷;③风力强劲,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沙尘多,沙尘暴威胁大等。有利影响: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多晴天,利于工程建设等。
2.①天然气开采储运难度大,而新疆由于人口少,经济落后,市场需求量少,因此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天然气;②天然气开采技术要求高,投资大,而且回收周期长,新疆由于整体科技水平低,资金匮乏,技术人员匮乏等,不利于开发。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中西部能源:供大于求;东部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提高天然气的消费比重
石油燃烧的化学式:2C8H18+25O2=16CO2+18H2O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式:CH4+2O2=CO2+2H2O
汽车跑一百公里烧油贵、烧气便宜
大庆油田7年内拟年均减产7%以延长油田经营寿命
新京报讯 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占国内石油产量约1/3的中国最大石油基地———大庆油田,今后7年内计划年均削减产量约7%,到2010年,原油产量降到3000万吨级水平。这意味着,这个在中国石油开采领域长期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超级油田,其原油年生产能力将比2003年减少1000多万吨。据黑龙江省大庆市市长盖如垠透露,到2020年,大庆原油年产量预计将下降到2000万吨。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3.东部油气已到中后期,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的实施原因
3.东部油气已到中后期,油气资源开发重点在西部
塔里木
盆地
准噶尔
盆地
柴达木
盆地
鄂尔多
斯高原
四川
盆地
我国天然气分布示意图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农民自制气囊盗取天然气(中原油田)
天然气输气管爆炸冲起百米火柱
西气东输三线干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首站,东达广东省韶关末站。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霍尔果斯—西安段沿西气东输二线线路东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共8个省、自治区。与西气东输二线相同,中亚天然气仍是西气东输三线的气源地。
(1)西气东输工程的终点为什么选择在东部地区?
(1)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东部地区能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东部地区大气污染严重,迫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2)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华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该地区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气源地包括中亚地区,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3)西气东输二线、三线与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不足
(3)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多;西段所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发挥作用小。
(4)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有哪些?
(4)天然气储量大;两国是我国的建交国家,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适于建设管道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与海上运输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项目 西部(能源调出区) 东部(能源调入区)
地方层面 经济
社会
生态
国家层面
项目 西部(能源调出区) 东部(能源调入区)
地方层面 经济 资源优势;产业 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产业
社会 基础设施;就业机会,收入 就业机会,收入;基础设施
生态 有利:缓解环境压力 不利:存在生态破坏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国家层面 调配资源分布;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发展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项目 西部(能源调出区) 东部(能源调入区)
地方层面 经济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跨国资源调配--扩大资源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电力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强能源供应,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社会 推动天然气勘探、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天然气运输风险,拓宽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生态 有利:减少农村对薪材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造成的环境压力不利: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存在生态破坏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国家层面 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友谊;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国家
层面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05年东、西部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标准煤)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海每年煤炭消耗量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能源短缺,上海市已经从各个方面着手解决。预计到2020年,上海有望实现50%以上的燃料消耗由天然气代替,重点发展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
东部地区(输入区)
天然气发电厂
结合材料思考,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环境:
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4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007-2013年新疆生产总值及增速
西部地区(输出区)
原来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是以木柴为主。现在有天然气可供利用,减少木材消耗,自然保护了珍贵的森林及其他植被。以作物秸秆为燃料的不必再依靠秸秆,可以退耕还林。所以,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带动了生态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思考,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社会经济:
西部
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压力
生态环境会遭受破坏
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思考】西气东输工程是否会加剧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总的来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工人把剥离的草皮用塑料覆盖并保湿
国家对西气东输工程的要求是恢复植被,维护管道安全,打造管线“绿色大动脉”。甘肃-山西段(全长1928km),水土保持全线总投资8657万元。由于沿线自然环境差异大,靖边以西以工程措施为主,靖边以东以植物措施(工程措施)为主,要求宜林宜草地区植被恢复率为>90%,水土流失总量控制率>90%,林草成活>80%。目前,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0。
五、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调配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思路(模式)
从三个角度(国家、调入区、调出区)和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生态)分析有利和不利影响。
如:西部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三三二”模式,三个角度,三个方面,一分为二看问题)
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3.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1.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及形成原因。2.说明澳大利亚修建雪山调水工程的原因。3.讨论雪山调水工程对于墨累河流域的城市供水和供电、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1.①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遇大分水岭抬升,降水丰沛;②西侧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2.自然原因:①大分水岭东侧降水多,水资源多;②西侧降水少,水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原因:①西侧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水资源供不应求,技术、资金等有保障。3.有利影响:①增加墨累河流域的水资源,②增加城市供水量和供电量;③扩大农牧业发展规模;④有利于缓解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不利影响:①灌溉增加后,可能会加剧土壤盐碱化;②农牧业规模扩大后,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三部分 课堂小结
PART THREE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原因:资源的赋存量与需求量不匹配;适应区域发展,实现供给平衡
西气东输
概述
实施原因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部分 随堂练习
PART FOUR
24.(2022秋·安徽阜阳·高三安徽省临泉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鹤见川发源于东京都町田市上小山田,流经川崎市、横滨市后汇入东京湾。流域总面积235km2,70%为丘陵和台地,其余为冲积平原。下游地势平坦,历史上洪涝灾害频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助长了洪涝灾害的发生。为此日本政府于1976年成立了鹤见川流域防洪计划委员会,通过河道整治,流域的综合治理,推进疏、排、滞、蓄、渗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全社会积极参与,成为日本小型流城综合治水的典型案例。下图为鹤见川流域综合防洪措施示意图。
(1)简析鹤见川流域快速城镇化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2)列举鹤见川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
(3)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说出滞洪区和
低洼区防洪的主要对策。
(4)指出鹤见川流域综合治理对我国防治
小流域洪涝的借鉴意义。
【答案】(1)快速城镇化,水泥路面、柏油路面等地面硬化,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降雨被快速集中地送入河道,使洪峰流量倍增,加剧洪涝灾害。
(2)疏:地下河流和应急疏散系统建设等;排:排水泵站建设、河道提升等;滞:多用途蓄滞区、防灾水库建设等;蓄:雨水储存及下渗设施、雨水箱、雨水花园、房屋的雨水利用设施等;渗:植被保护、道路渗透铺装、下渗井等。
(3)滞洪区:禁止城市开发,控制地表建筑,确保滞洪区的容量;低洼区:增加排水设施,建设蓄洪池,普及耐淹型建筑物等。
(4)成立流域防洪委员会,加强对全流域治理管理;疏、排、滞、蓄、渗等多管齐下,加强综合整治;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全社会参与治理;因地制宜,制订规划,有序推进等。
【详解】(1)鹤见川流域快速城镇化,使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渗量减少,调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加速径流汇入河流;城市化面积扩大,增加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降雨被快速集中地送入河道,使洪峰流量倍增,加剧洪涝灾害。
(2)依据材料信息,鹤见川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为疏、排、滞、蓄、渗等手段的综合运用。疏::启动了大规模的河道疏浚、拓展与护岸工程建设,应急疏散系统建设等;排:建设排水泵站,增加下水道滞洪容量,增设地下排水通道等;滞:建设多功能滞洪区和防灾水库建设等;蓄:雨水花园、雨水箱、雨水储存及下渗设施,房屋的雨水利用设施等;渗:路面的渗透铺装、植被保护、下渗井等。
(3)从土地利用角度出发,滞洪地区的对策包括,科学规划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禁止城市开发,控制在地表建设体积庞大的土木建筑物,以确保滞洪区的容量,改善农业活动条件等。低洼地区的对策包括,增加排水设施,建设蓄洪池、设置挡水坝等,普及耐淹型建筑物等。
(4)成立流域防洪委员会,加强对全流域治理管理;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原则,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疏、排、滞、蓄、渗等多管齐下,加强综合整治;调动社会、个人、企业共同参与,真正做到全民治水;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区的防洪优势,建设针对性的设施。
25.(2023秋·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并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目前,中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北煤南运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地带。同时,珠三角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为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分析珠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原因。
(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对珠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
(4)国内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
【答案】(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或答:需求量大的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自然资源赋存量多)。
(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3)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
【详解】(1)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比较发达,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但是煤炭以及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能源资源高度富裕,故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如分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则表达为,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东部供小于需,西部供大于需,需对能源进行跨区域调配。
(2)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且城市数量比较多,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能源需求量比较大;该区域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不足,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天然气等能源。同样是从供需矛盾入手。
(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阐述。经济:①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②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分析。开源:①加大从境外进口油气资源的能力;②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优势,加大对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③大力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性能源资源;节流: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更新各种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