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共36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1 09:44:09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看到他,你马上会想到关于他的哪些事?这些事件又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一)材料一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  
新知讲解
邓稼先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 
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
运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新知讲解
(二)材料二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者。
一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
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新知讲解
(三)材料三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四)材料四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是一位 的人。
运用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认真,深入实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肖像(外貌)细节描写。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行动细节描写。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
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作用。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 文章锦上添花(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真挚动人,有感染力。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奠定感情基调。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深化主旨。
一、也许闭上眼睛你都能想出好朋友的样貌,写出他的外在特征也不难,但你还能写出他的性格与气质吗?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提示:
1.注意,这次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需要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人发生争论。有时候,只是两个人参与;有时候,则是数人参加。调动你的生活经验,以《争论》为题,写一篇作文,描摹争论中人们的不同表现。不少于500字。




合作探究
提示: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进行描摹。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论中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合作探究
三、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合作探究
提示:
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同桌互评。
(2) 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 修改升格。
(5)复查建议。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答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3.依据单元文本,整理出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学习重点】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其中方法?
二. 材料引路,技法感知
阅读以下片段感知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一)材料一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点拨】运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材料二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学者。
【点拨】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材料三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科学家。
【点拨】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材料四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是一位认真,深入实际的人。
【点拨】运用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合作探究,技法点拨
速读文本24---26内容,结合以前作文经验小结作文方法。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外貌)细节描写。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作用。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 文章锦上添花(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点明闻一多先生品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真挚动人,有感染力。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奠定感情基调。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深化主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四.范文点评,加深巩固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美丽槐花为人物的出场营造美丽氛围。)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朴实善良。)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侧面描写衬托人物无私善良。)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又骑上车开始返航。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动作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坚韧顽强。)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人们总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平凡在它的渺小,却盛开在它的朴实中。(以槐花的洁白美丽衬托人物朴实形象)
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心理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啊,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人啊,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抒情议论点明主旨,呼应开头)
【点评】文章通过记叙槐花饼店女人放心赊欠给“我”饼,并插叙她免费给邻居张奶奶小孙子槐花饼的故事,突出了“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的主题,赞美了女人的乐观、善良,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敬佩之情。文章抓住两个典型事件,通过对女人的正面描写突出其勤劳、朴实、乐观,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其善良。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段,由花到人,升华文章主题,凸显人物的精神: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文章最后首尾呼应,言有尽意无穷。
第二课时
五.练习写作,方法运用
1《我的好朋友》
提示:
(1).注意,这次重点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当然,也需要对他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这些方法运用得好,可以有效突显人物的精神气质。
(2).可以借助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在细节中展现他的性格品质。
2《争论》
提示:
(1)设置场景和争论点,回忆争论时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抓住人们的不同精神气质和个性进行描摹。
(2)可以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写出他们在争论中的不同表现。
(3)不妨深入人物内心,想象他的心理,尝试进行心理描写。
3《这样的人让我______》
提示:
(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3)“这样的人”应该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
六.作文评讲,方法巩固
(1)同桌互评。
(2) 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 修改升格。
(5)复查建议。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3.依据单元文本,整理出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学习重点】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语说:“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其中方法?
二. 材料引路,技法感知
阅读以下片段感知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一)材料一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科学家。 
【点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二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学者。
【点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三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点拨】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材料四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点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技法点拨
速读文本24---26内容,结合以前作文经验小结作文方法。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4.伏笔、照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作用。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 文章锦上添花(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点明闻一多先生品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情感的表达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真挚动人,有感染力。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 。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四.范文点评,加深巩固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又骑上车开始返航。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人们总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平凡在它的渺小,却盛开在它的朴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啊,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人啊,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课时
五.练习写作,方法运用
1《我的好朋友》
——————————————————————————————————————————————————————————————————————————————————————————————————————————————————————————————————————————————————————————————————————————————————————————————————————————————————————————————————————————————————————————————————————————————————————————————————————————————————————————————————————————————————
2《争论》
——————————————————————————————————————————————————————————————————————————————————————————————————————————————————————————————————————————————————————————————————————————————————————————————————————————————————————————————————————————————————————————————————————————————————————————————————————————————————————————————————————————————————
3《这样的人让我______》
——————————————————————————————————————————————————————————————————————————————————————————————————————————————————————————————————————————————————————————————————————————————————————————————————————————————————————————————————————————————————————————————————————————————————————————————————————————————————————————————————————————————————
六.作文评讲,方法巩固
(1)同桌互评。
(2) 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 修改升格。
(5)复查建议。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3.依据单元文本,整理出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其中方法?
二. 材料引路,技法感知
阅读以下片段感知运用什么方法写出人物的精神?
(一)材料一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点拨】运用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材料二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学者。
【点拨】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材料三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是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科学家。
【点拨】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四)材料四
从福建菜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
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鲁迅先生是一位认真,深入实际的人。
【点拨】运用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合作探究,技法点拨
速读文本24---26内容,结合以前作文经验小结作文方法。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外貌)细节描写。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神态、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2.语言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并且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呼应开头,总结全文作用。
  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 文章锦上添花(或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点明闻一多先生品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真挚动人,有感染力。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奠定感情基调。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深化主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四.范文点评,加深巩固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美丽槐花为人物的出场营造美丽氛围。)
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皱裂而粗糙的手却让她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槐花一片片在空中旋转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擦拭。
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的把槐花饼翻了个遍,装好后仰着头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被我摸了个遍,却始终没有发现钱包的踪影。细汗布满了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女人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女人。女人却突然看着我笑了,扶住我把槐花饼递给她的手,轻柔的声音伴着风拂过我的心弦:“不要紧,钱等下次再给吧!”女人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流淌起来。(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刻画人物朴实善良。)
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就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女人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趴在门边看。这时女人就总会送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散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侧面描写衬托人物无私善良)
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女人准备收摊回去了。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车上,缠绕成圈。又骑上车开始返航。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车子几次因道路上过多的车而被迫停下,女人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时,车子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了力气,是辛辣的汗水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女人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动作细节描写体现人物的坚韧顽强。)
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一树槐花。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像洁白的风铃随风舞动,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人们总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的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它平凡在它的渺小,却盛开在它的朴实中。(以槐花的洁白美丽衬托人物朴实形象)
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心理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啊,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人啊,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抒情议论点明主旨,呼应开头)
【点评】文章通过记叙槐花饼店女人放心赊欠给“我”饼,并插叙她免费给邻居张奶奶小孙子槐花饼的故事,突出了“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的主题,赞美了女人的乐观、善良,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敬佩之情。文章抓住两个典型事件,通过对女人的正面描写突出其勤劳、朴实、乐观,通过侧面描写突出其善良。特别是文章倒数第二段,由花到人,升华文章主题,凸显人物的精神: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是你灿烂的笑脸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文章最后首尾呼应,言有尽意无穷。
第二课时
五.练习写作,方法运用
1、《我的好朋友》
2、《争论》
3、《这样的人让我______》
六.作文评讲,方法巩固
(1)同桌互评。
(2) 美文展示。
(3)教师点评。
(4) 修改升格。
(5)复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