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1 勾股定理
第 2 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夯基训练
知识点1 长度的计算
1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1 B.-+1
C.-1 D.
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顶飞到另一棵树的树顶,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知识点2 最短距离的计算
3.如图,一只蚂蚁沿着棱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 .
4.将一根长为24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 cm,高为8 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2-1-c-n-j-y
A.h≤17 B.h≥8
C.15≤h≤16 D.7≤h≤16
知识点3 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5.(2016·台州)如图,数轴上的点O,A,B分别表示数0,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是( )
B. C. D.
6.如图,点C表示的数是( )
A.1 B. C.1.5 D.
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为( )
A.2 B.-1
C.-1 D.
题型总结
题型1 利用勾股定理借助水中物体变化情况求水深
8.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如图).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尺,请问水深多少 【版权所有:21教育】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借助等距变化求树高(方程思想)
9.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3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4m处,则树折断之前高( ).
(A)5m (B)7m (C)8m (D)10m
10.如图,在一棵树的10 m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 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假设它经过的路线为直线),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原创作
题型3 利用勾股定理作长度为的线段
1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画三角形.
(1)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
(2)使三角形的周长为++.
题型4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中的有关计算
1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的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 )
A.1.5 B.2 C.2.25 D.2.5
题型5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
1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拓展培优
拓展角度1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实际生活中综合应用问题
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
拓展角度2利用勾股定理解最短距离问题(对称法)
如图,长方体的长BE=15cm,宽AB=10cm,高AD=20cm,点M在CH上,且CM=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拓展角度3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阴影部分面积问题
16.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C折叠,使△ABC落在△AEC的位置,且CE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EF=DF;
(2)若AB=,BC=3,求折叠后的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拓展角度4利用勾股定理探究动点问题
17.如图,在△ABC中,AB=50 cm,AC=40 cm,∠C=90°,点P从点C开始向点A以4 cm/s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点Q由点C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CB边向点B移动,则几秒时,△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拓展角度5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8如图,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先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求树高A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1 勾股定理
第 2 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夯基训练
知识点1 长度的计算
1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 )
A.+1 B.-+1
C.-1 D.
解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到A的距离是.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1.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的位置,再根据A的位置来确定a的值.
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顶飞到另一棵树的树顶,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2.【答案】B
解:=10(米),∴小鸟至少飞行10米.
知识点2 最短距离的计算
3.如图,一只蚂蚁沿着棱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AC的长为 .
3
解:沿过点A的侧棱将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如图.AB==2,∴AC=.
4.将一根长为24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 cm,高为8 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 )2-1-c-n-j-y
A.h≤17 B.h≥8
C.15≤h≤16 D.7≤h≤16
4.【答案】D
解:设筷子在杯子中的最大长度为a cm,则由a2=152+82=289=172,得a=17,易知筷子在杯子中的最短长度为8 cm,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 cm的范围为24-17≤h≤24-8,即7≤h≤16,故选D.
知识点3 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5.(2016·台州)如图,数轴上的点O,A,B分别表示数0,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是( )
B. C. D.
5.【答案】B
6.如图,点C表示的数是( )
A.1 B. C.1.5 D.
6.【答案】D
解:由题图可知OA=OB=,
∴在Rt△OAD中,OD===,
∴OC=OD=.
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AD=1,AB在数轴上,若以点A为圆心,对角线AC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表示的数为( )
A.2 B.-1
C.-1 D.
7.【答案】C
解:∵AC==,
题型总结
题型1 利用勾股定理借助水中物体变化情况求水深
8.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盛开的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如图).突然一阵大风吹过,红莲被吹至一边,花朵刚好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尺,请问水深多少 【版权所有:21教育】
8.解:设水深h尺.如图,在Rt△ABC中,AB=h尺,AC=(h+3)尺,BC=6尺.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即(h+3)2=h2+62.解得h=4.5.所以水深4.5尺.
题型2 利用勾股定理借助等距变化求树高(方程思想)
9.如图,一棵大树被台风刮断,若树在离地面3m处折断,树顶端落在离树底部4m处,则树折断之前高( ).
(A)5m (B)7m (C)8m (D)10m
9.【答案】C
10.如图,在一棵树的10 m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 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向池塘A处(假设它经过的路线为直线),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原创作品
10.解:设BD=x m,由题意知BC+AC=BD+AD,
∴AD=(30-x)m,
∴(10+x)2+202=(30-x)2,解得x=5,
∴x+10=15,即这棵树高15 m.
题型3 利用勾股定理作长度为的线段
1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画三角形.
(1)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
(2)使三角形的周长为++.
11.解:(1)如图①中的△ABC为所求的三角形.
(2)如图②中的△ABC的三边长分别为,,,三角形的周长为++.
方法总结:在网格中画长为的线段的步骤:(1)设法将n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和;(2)构造直角三角形,使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等于第一步得出的两个整数的值,斜边即为长为的线段.
题型4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中的有关计算
1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的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是( )
A.1.5 B.2 C.2.25 D.2.5
12.解析:连接BM,MB′.设AM=x,在Rt△ABM中,AB2+AM2=BM2.在Rt△MDB′中,MD2+DB′2.∵MB=MB′,∴AB2+AM2=BM2=B′M2=MD2+DB′2,即92+x2=(9-x)2+(9-3)2,解得x=2,即AM=2.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设出适当的线段的长度为x,然后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其他线段,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解答.
题型5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
13.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13.解析:根据所走的方向可判断出△ABC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解.
解:∵AD∥BE,∴∠ABE=∠DAB=60°.∵∠CBF=30°,∴∠ABC=180°-∠ABE-∠CBF=180°-60°-30°=90°.在Rt△ABC中,AB=100km,BC=100km,∴AC===200(km),∴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0km.
方法总结:先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各边长,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长.
拓展培优
拓展角度1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实际生活中综合应用问题
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问6秒后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始终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14.解析:开始时,AC=5米,BC=13米,即可求得AB的值,6秒后根据BC,AC长度即可求得AB的值,然后解答即可.
解:在Rt△ABC中,BC=13米,AC=5米,则AB==12米.6秒后,B′C=13-0.5×6=10米,则AB′==5(米),则船向岸边移动的距离为(12-5)米.
方法总结:本题直接考查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可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拓展角度2利用勾股定理解最短距离问题(对称法)
如图,长方体的长BE=15cm,宽AB=10cm,高AD=20cm,点M在CH上,且CM=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M,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15.解:分两种情况比较最短距离:
如图①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AM==5(cm),如图②所示,蚂蚁爬行最短路线为AM,AM==25(cm).∵5>25,∴第二种短些,此时最短距离为25cm.
答: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25cm.
方法总结:因为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止一种情况,故对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展开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有所遗漏.不过要留意展开时的多种情况,虽然看似很多,但由于长方体的对面是相同的,所以归纳起来只需讨论三种情况:前面和右面展开,前面和上面展开,左面和上面展开,从而比较取其最小值即可.
拓展角度3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阴影部分面积问题
16.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C折叠,使△ABC落在△AEC的位置,且CE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EF=DF;
(2)若AB=,BC=3,求折叠后的重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16.(1)证明:∵在长方形ABCD中,AD∥BC,
∴∠ACB=∠DAC,又由折叠可知∠ACB=∠ACE,
∴∠DAC=∠ACE,∴AF=CF.
∵AD=BC=CE,∴AD-AF=CE-CF,∴EF=DF.
(2)解:设AF=CF=x,则DF=3-x,在Rt△FCD中,由勾股定理得:
x2=()2+(3-x)2,
解得x=2,∴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
拓展角度4利用勾股定理探究动点问题
17.如图,在△ABC中,AB=50 cm,AC=40 cm,∠C=90°,点P从点C开始向点A以4 cm/s的速度移动,同时,另一点Q由点C开始以3cm/s的速度沿CB边向点B移动,则几秒时,△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17.解:在△ABC中,∵∠C=90°,AB=50 cm,AC=40 cm,
∴BC==30(cm).
设xs时,△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则×3x×4x=××30×40,解得x=5(负值已舍去).
答:5s时,△PC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
拓展角度5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18如图,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先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求树高AB.
18.解析:在Rt△ABC中,∠B=90°,则满足AB2+BC2=AC2.设BC=am,AC=bm,AD=xm,根据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一样可列方程组,从而求出x的值,即可计算树高.
解:在Rt△ABC中,∠B=90°,设BC=am,AC=bm,AD=xm.∵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则10+a=x+b=15m.∴a=5,b=15-x.又∵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10+x)2+a2=b2,∴(10+x)2+52=(15-x)2,解得x=2,即AD=2米.∴AB=AD+DB=2+10=12(米).
答:树高AB为12米.
方法总结: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己知量,通常需要巧设未知数,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