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肃遂拜蒙母(shuì)
C.卿今者才略(liáo) D.孰若孤(shú)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A更——gēng B 遂——suì C 卿——qīng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准确掌握。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
C.及鲁肃过寻阳(才)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C及:到,等到。A、B、D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6.解释句子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浏览书籍,从中知道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单独在一个地方读书,会有一定的好处。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鲁肃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吴郡时的吕蒙了!”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同上题一样,要在逐词理解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才能作正确的翻译。C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益:好处。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答案】(1)《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
(2)北宋;政治;史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⑵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请你仿照示例,从《孙权劝学》中找出一个成语,并为它写一则词条。
示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意为: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
【成语】
【成语出处】
【成语解释】
【答案】刮目相待;《孙权劝学》;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从文章的内容出发,仿照示例完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刮目相待;《孙权劝学》;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点评】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二、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纪鹗①鸣
(唐)林简言
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长庆元年,简言去廓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鹗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鹗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鹗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简言曰:“假为鹗呜,灭树殃家,甚于真鹗,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鹗鸣而三闾放;杨震订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鹗呜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鹗(xiāo):乌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讦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用“/”为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至于门庭冷落。
(3)第②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鹗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析。
(4)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①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鹗鸣》 槐树被毁 ②
【答案】(1)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B
(3)“每伺宵晦”的“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鹗鸣”的“辄”,写出了鹗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4)叙事;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⑴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句意是:人们听了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的。据此断句为: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⑵A项“ 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 ”有误,正确理解: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 耸干舒柯,布叶凝翠 )。
C项“ 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 ”有误,正确理解: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
D项“ 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至于门庭冷落 ”有误,正确理解:就听从了巫术之人的话,去除槐树,后面也就因为少有客人而困窘。
B项正确,故选B。
⑶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鹗鸣者就是一位奸邪的小人形象,文章注重准确用词来刻画人物,比如:“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
⑷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中的主人因听从了巫师的话,砍了槐树而是自己生活变得困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题目的第一空根据下面的两句话,可知识概括的文章内容,因此可以填“叙事”。
故答案为:⑴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⑵B;
⑶ “每伺宵晦”的“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鹗鸣”的“辄”,写出了鹗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⑷ 叙事;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评价人物。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准确解释词语,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东渭桥有在个在道边卖食品的人,他的房子的院子了有棵槐树,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它是不可能和其他的槐树相提并论的。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就以槐树作为招牌,每当夏日,那里便孕育着和风贮藏了阴凉,就算是高台大屋,估计没有不自惭形秽的,于是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歇肩,在这里停留,也不在意房屋的简陋。长庆元年,我离开鄜时才有机会在这树下休息,看出主人很是以槐树为骄傲的意思,就如有高台大屋一般。到第二年,离开夏阳的时候,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便进入其他的客舍。因而询问它成为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道旁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是邻居的两倍。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在树间萦绕,时大时小,人们听了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的。那邻居还私下买通做巫术的人,让他传出谶语:‘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的母亲患肺结核,担心祸及母亲,就听从了巫术之人的话,后面也就因为少有客人而困窘。”简言我感叹道:“假冒猫头鹰叫,铲除树祸及家,祸害比真的猫头鹰更甚,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不是不利于楚国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不利于汉王朝,樊丰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杨震被贬黜而自杀了。将这事求证于古人,这槐树的主人也不是很蠢啊。”
10.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
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伤:整理。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隧动而焰发 有地隐然而高
D.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1)大腿;懂得道理(规律)
(2)A
(3)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性情是可变的,必须通过(用)学习以整理情怀,养成心性。
(4)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苏秦刺股”股:大腿。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懂得道理(规律)。(2)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4)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三、综合运用
11.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12.(2018七下·东区期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成都“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请为你熟悉的农家乐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80字左右)
推荐地点:
推荐语:
①推荐内容突出农家乐的特点;②语言生动;③有推荐的语气
【答案】云水山庄;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你可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观赏到姿态万千的花朵、眺望到一望无垠的果林、体味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工作的压力,你只需要入乡随俗,跟着这里的居民载歌载舞,轻松一刻。希望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拥有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知识点】表述题;文化特色;见解表述;地理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自我选择一个村庄或是景点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类似于导游词。作答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农家乐来介绍,可以选择课本中我们学过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当地的农家乐景区。表达时,语意要连贯,不能有病句。
故答案为:云水山庄;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你可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观赏到姿态万千的花朵、眺望到一望无垠的果林、体味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工作的压力,你只需要入乡随俗,跟着这里的居民载歌载舞,轻松一刻。希望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拥有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农家乐的情况,说出推荐的理由,运用描述性有文学意味的语句增强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4 课《孙权劝学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gèng) B.肃遂拜蒙母(shuì)
C.卿今者才略(liáo) D.孰若孤(shú)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言多务,孰若孤
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 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
C.及鲁肃过寻阳(才)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4.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及/鲁肃过寻阳。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6.解释句子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不能不学习!”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只是让你浏览书籍,从中知道过去发生过的事情。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单独在一个地方读书,会有一定的好处。
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到鲁肃过寻阳时,与吕蒙谈话,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谋略,已经不再是当年吴郡时的吕蒙了!”
7.文学常识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是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8.请你仿照示例,从《孙权劝学》中找出一个成语,并为它写一则词条。
示例:
【成语】朽木不雕
【成语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意为: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成语解释】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
【成语】
【成语出处】
【成语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纪鹗①鸣
(唐)林简言
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长庆元年,简言去廓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鹗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鹗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鹗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简言曰:“假为鹗呜,灭树殃家,甚于真鹗,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鹗鸣而三闾放;杨震订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鹗呜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鹗(xiāo):乌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讦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用“/”为文中划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至于门庭冷落。
(3)第②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鹗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析。
(4)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①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鹗鸣》 槐树被毁 ②
10.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察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扰蜃②叭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腿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量生④垂帷二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饰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
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咧,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品宝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①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伤:整理。⑥泌:美好。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苏秦刺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下面加下划线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隧动而焰发 有地隐然而高
D.待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伤情,以成其性。
(4)唐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一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三、综合运用
11.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6)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12.(2018七下·东区期中)如今,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成都“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
请为你熟悉的农家乐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以吸引游客前来度假。内容可以包括山水田园景色,或民风民俗,或饮食文化,或特色游玩安排等。(80字左右)
推荐地点:
推荐语:
①推荐内容突出农家乐的特点;②语言生动;③有推荐的语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A更——gēng B 遂——suì C 卿——qīng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准确掌握。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C既——即。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C及:到,等到。A、B、D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5.【答案】B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通假字
【解析】【分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B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A、C、D中不含通假字 。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同上题一样,要在逐词理解的情况下联系上下文才能作正确的翻译。C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益:好处。 译文: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答案】(1)《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战国;五代
(2)北宋;政治;史学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⑴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⑵ 司马光字君实,是北宋(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8.【答案】刮目相待;《孙权劝学》;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知识点】解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时从文章的内容出发,仿照示例完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刮目相待;《孙权劝学》;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点评】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9.【答案】(1)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2)B
(3)“每伺宵晦”的“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鹗鸣”的“辄”,写出了鹗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4)叙事;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⑴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句意是:人们听了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的。据此断句为: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⑵A项“ 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 ”有误,正确理解: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 耸干舒柯,布叶凝翠 )。
C项“ 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 ”有误,正确理解: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
D项“ 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至于门庭冷落 ”有误,正确理解:就听从了巫术之人的话,去除槐树,后面也就因为少有客人而困窘。
B项正确,故选B。
⑶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鹗鸣者就是一位奸邪的小人形象,文章注重准确用词来刻画人物,比如:“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
⑷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文中的主人因听从了巫师的话,砍了槐树而是自己生活变得困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题目的第一空根据下面的两句话,可知识概括的文章内容,因此可以填“叙事”。
故答案为:⑴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⑵B;
⑶ “每伺宵晦”的“每”写鹗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鹗鸣”的“辄”,写出了鹗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⑷ 叙事;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评价人物。答题时应注意,首先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准确解释词语,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和写法。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东渭桥有在个在道边卖食品的人,他的房子的院子了有棵槐树,高耸的树干舒展的树枝,铺开的树叶凝聚着一片翠绿,它是不可能和其他的槐树相提并论的。他的房子已经很简陋,主人就以槐树作为招牌,每当夏日,那里便孕育着和风贮藏了阴凉,就算是高台大屋,估计没有不自惭形秽的,于是走南闯北、步行的乘车的人们,在这里歇肩,在这里停留,也不在意房屋的简陋。长庆元年,我离开鄜时才有机会在这树下休息,看出主人很是以槐树为骄傲的意思,就如有高台大屋一般。到第二年,离开夏阳的时候,槐树已经成为柴火了。房屋又简陋,槐树又成了柴火,便进入其他的客舍。因而询问它成为柴火的原因,店主说:“他和邻居,都是在道旁卖食品的。他因为槐树的缘故,利润是邻居的两倍。邻居有善于学猫头鹰鸣叫的人,每天等到晚上天色昏暗时,就爬上树学猫头鹰叫唤,叫声在树间萦绕,时大时小,人们听了没有不害怕得毛骨悚然的,以为有鬼怪在槐树上,不久就会降临的。那邻居还私下买通做巫术的人,让他传出谶语:‘槐不去除,猫头鹰的骚扰不会停。’店主的母亲患肺结核,担心祸及母亲,就听从了巫术之人的话,后面也就因为少有客人而困窘。”简言我感叹道:“假冒猫头鹰叫,铲除树祸及家,祸害比真的猫头鹰更甚,难道是听的人的错吗?但是屈原正直,不是不利于楚国啊,靳尚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屈原被流放;杨震宏图大略,不是不利于汉王朝,樊丰这一只猫头鹰叫唤就使杨震被贬黜而自杀了。将这事求证于古人,这槐树的主人也不是很蠢啊。”
10.【答案】(1)大腿;懂得道理(规律)
(2)A
(3)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性情是可变的,必须通过(用)学习以整理情怀,养成心性。
(4)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苏秦刺股”股:大腿。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懂得道理(规律)。(2)实词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词的含义,“用法”指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或相似都可以。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故选:A。(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 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4)A句运用了类比说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学可以养性”的道理。B句运用了引用说理,从反面有力地论述了学对于性情养成的重要性。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11.【答案】(1)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和仿写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需要紧扣主题,语言简明,句式整齐,富有号召力。“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写读书的意义,示例: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例子要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如:读书使人丰富睿智,眼界开阔。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终成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毛泽东主席可谓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成为博览群书的一代伟人。
(3)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以简明的语言表述劝说理由,同时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妈妈。您一直担心我读课外书浪费时间,会影响我的学习,我记得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您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12.【答案】云水山庄;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你可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观赏到姿态万千的花朵、眺望到一望无垠的果林、体味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工作的压力,你只需要入乡随俗,跟着这里的居民载歌载舞,轻松一刻。希望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拥有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知识点】表述题;文化特色;见解表述;地理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自我选择一个村庄或是景点写一段推荐性的文字,类似于导游词。作答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处农家乐来介绍,可以选择课本中我们学过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当地的农家乐景区。表达时,语意要连贯,不能有病句。
故答案为:云水山庄;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你可以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观赏到姿态万千的花朵、眺望到一望无垠的果林、体味到赏心悦目的风景。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工作的压力,你只需要入乡随俗,跟着这里的居民载歌载舞,轻松一刻。希望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拥有一段回味无穷的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所熟知的农家乐的情况,说出推荐的理由,运用描述性有文学意味的语句增强感染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