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迎春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商周时期( )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2.(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市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
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 B.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
3.(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4.(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下表是 1913-1929 年中国关税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中国关税总收入(万元) 占国家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年 1697 21%
1928年 17914 41%
1929年 27554 51%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一战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加
5.(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约公元前 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 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 )
A.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B.国王有名无实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D.具有民主色彩
6.(2021高二上·大庆开学考)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7.(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
A.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B.工入劳动时间过长
C.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8.(2022高二下·丽水月考)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9.(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 )
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 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
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 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
10.(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司马光《记闻六则》记载:“曹彬……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人皆不晓其意。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此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曹彬的做法反映了( )
A.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C.审判结果公正得以确保 D.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11.(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清政府早期对待条约“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 )
A.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B.宗藩关系走向瓦解
C.万国公法被各国接受 D.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12.(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体现了( )
A.民族平等精神 B.人民至上精神
C.依法治国精神 D.民主协商精神
13.(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的佃金。而后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仅应归之农人。”该法律条文(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保护了商品经济
C.构建了法律体系 D.保障了贵族利益
14.(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北美乡镇的管理机构称乡镇议会,乡镇居民都有参加乡镇议会、共同决定公共事务的权利与义务。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每一个乡镇都如同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自主自治。这体现了( )
A.人民主权的特征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邦联体制的特点 D.基层治理完全自主
15.(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6.(2022·柳州三模)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关税与世界贸易总额变化的概况。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建立机制保障贸易自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宋代的歌谣或谚语
歌谣或谚语 出处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平桥策》
军(州、府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如县,县不如镇。 《舆地纪胜》
药袁赣吉,脑后插笔(意思就是马州、袁州、缝州、吉安这四个地方脑袋上插一支笔的讼师不少,也就是说是说江西的风俗好讼) 《江西通志》
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 《书帘绪论·治狱篇》
苏湖热,天下足。 《渭南文集)
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纸币发行到十八、十九届的时候已经恶性膨胀)。 《宋史》
二月卖新丝,五月余新谷。 《读史管见》
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 《中吴纪闻》
王华艳《从谣谚看宋代社会的近世化倾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18.(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加,许多河道支流相继填没,水源减少,加之居民密集,移物堆聚,源水受到污染,致使生活用水日益困难。
1875 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这是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厂。1879 年英国商人麦克利·沃特向公共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提出建造自来水厂的建议,并联合上海的其他五名英国商人,在伦敦组成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筹备委员会"。880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申请专利,经工部局批准,8月签订供水合约,取得了在公共租界开办给水工程的专营权。
1897年种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1915 年全面改造后改名为商办内地自来水有限公司。1910年两江总督李钟珏创办官商合办的问北水电公司,自行建厂供水。
浦东地区原无水厂,市民生活用水日益困难。1930年5月国民党上海市市长受社会舆论压力,被迫下令筹建水厂。1937年6月浦东烂泥渡游龙路上的水厂建成供水。
材料二:1956 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完成了全市环流管网的排管工程,联通了各水厂间的输水管网,统一了水价,建立了供水调度系统,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
到1999年上海城市年最大供水量近16亿立方米。同时建立了水质控制监管中心,完善了水量调度中心的各种设施和信息系统,对城市供水管网实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统一的调度,基本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19.(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代议制民主的兴起已经是17世纪以后的事。洛克指出,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形式。孟德斯鸠解决了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机制,明确提出防止权力滥用的手段,以权力约束权力。密尔给出了代议制民主的定义:“国家的主权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或公民,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或公民投票行使这种权力。其特点是代表由选举产生,并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政治权力应该定期、和平、有规则地更替,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法行使。
——摘编自丁一、余晔《直接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比较分析》
材料二:我国的代议制民主最初是从西方国家移植过来的,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在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最高权力,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苏维埃即代表会议,作为我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雏形,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为统一领导各红色区域的革命斗争,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建立的。而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周湘莲、林琛《我国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议制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共领导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并指出新中国代议制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的本质区别。
20.(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君主遇到重大问题时需征求“国人”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而且召公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舆论。由此可知,商周时期依然有原始民主色彩,并对君主权力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出商周时期依然有原始民主色彩,并不能说明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B项错误;
社会舆论对君主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错误;
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奴隶制度,人民群众不是国家权力的主体,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可见宋代货币流转到了非洲等地,并且数量较多,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对外的经贸交流,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中欧贸易的长期性,排除A项;
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非洲的商业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之下,行省长官作重要决策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对比唐宋时期,元朝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未涉及君主专制,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拥有很大权力,但“不敢专决大政”,C项错误;
材料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结合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才会出现表格中关税收入增加的现象,B项正确;
飞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一战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加并不会使关税增长如此之快,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材料反映了斯巴达国王权力受到监察官制约、监督,体现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项正确;
国王是城邦的元首,而不是监察官,排除A项;
斯巴达国王权力很大,但受监察官监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斯巴达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而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斯巴达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可以看出,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有利于国家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增强,故B正确;
关系紧张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国王权力,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民族认同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强化英语的使用和学习,体现了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7.【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可知机器的出现使整个社会都围绕机器不停的进行工作,说明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故选A;
材料强调的是机器生产对工人生活的影响,而非强调工人劳动时间长、健康受到危害,排除BC;
材料信息不涉及阶级矛盾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故A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中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故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政策,建设“福利国家”。
9.【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并结合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知,职权分配细密化是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因此这一论述突出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特征,A项正确;
根据材料“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可知,这一设计是束缚人性的、不合理的,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务处理的流程,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特色是专制的,而非民主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此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体现了他体贴百姓实际情况,是仁政的体现,同时坚持法律,是儒法结合的运用,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曹彬……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属于行使地方行政权力,而不属于基层治理,A项错误;
根据材料“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可见审判结果没有问题,C项错误;
根据材料“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可见他既有法律意识也认识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高超的行政能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进行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到遵守、合理利用,体现中国“夷夏观”发展为“主权观”,表明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A项正确;
宗藩关系是指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形成的“称臣纳贡”的外交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条约关系,排除B项;
材料只是体现近代中国主张合理利用万国公法,并没体现“被各国接受”,排除C项;
近代中国是被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 中共邀请民主党派人士,或者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共同议定《共同纲领》,这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项正确;
参与议定《共同纲领》的人员并没有明确的民族特征,排除A项;
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的地位,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制定法律的过程而非实施法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法制发展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共同纲领》的特点进行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据题意可知,当佃农遭受自然灾害时,出租田地者应该归还和补偿佃农的损失,稳定佃农的生活,因此这一条文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
这一条文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而非保护商品经济和构建法律体系,排除BC;
这条文主要是保护佃农的利益,而非保障贵族的利益,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河流域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汉谟拉比法典》 的影响进行分析。
14.【答案】A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因此材料“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权的特征,A项正确;
材料与联邦体制、公共利益知识及基层完全自主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英国对美国殖民统治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 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
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排除A;
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贸易总额和关税呈现反比效应,关税降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和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倡减少关税,倡导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干预政策与关税的降低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关税降低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贸总协定,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中数据的内容、变化趋势及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17.【答案】示例: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宋代的歌谣或谚语。 歌谣或谚语是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民众心声的真正体现。它更接近民间社会, 是除正史以外的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内容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筠袁赣吉,脑后插笔”、“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等,反映了宋代实行科举制、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法律观念、社会保障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宋代的政治生活和国家制度建设 材料中的歌谣或谚语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宋代历史的情况。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军不如县,县不如镇”、“苏湖熟,天下足”、“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二月卖新丝,五月籴新谷”等,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纸币的发行、商业贸易发展等情况。 可用于研究宋代的 社 会 经 济 状况。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从历史材料的整体和细节两个角度分开回答。首先,从材料的属性和来源进行分析,宋代的歌谣或谚语是宋代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除正史以外的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其次,从材料的细节内容分析历史材料的价值,歌谣或谚语的内容涉及科举制、法律、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纸币发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对研究宋代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史料价值,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代社会救济和优抚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18.【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分割供水,管网不统一 ;外商、当地绅商、政府多种形式并存。
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受西方殖民势力控制早;城市发展的需求;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人民群众的斗争。
(2)变化:由列强、封建官僚把持到人民政府主导;由分散供水到统一管理;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认识: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知识点】19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875年......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得出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根据材料“1880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申请专利,经工部局批准,8月签订供水合约,取得了在公共租界开办给水工程的专营权”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根据材料“1956年......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得出分割供水,管网不统一 ;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 、“1910年两江总督李钟珏创办官商合办的闸北水电公司,自行建厂供水”得出外商、当地绅商、政府多种形式并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得出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受西方殖民势力控制早;结合所学近代上海的发展历程得出城市发展的需求;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各阶级学习西方的科技得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得出人民群众的斗争。
(2) 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956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得出由列强、封建官僚把持到人民政府主导;根据材料“完成了全市环流管网的排管工程,联通了各水厂间的输水管网,统一了水价,建立了供水调度系统,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得出由分散供水到统一管理;根据材料“同时建立了水质控制监管中心,完善了水量调度中心的各种设施和信息系统,对城市供水管网实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统一的调度”得出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城市基础建设的作用得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 和原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875年......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等信息和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 和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问考查 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956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等信息和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分析。
19.【答案】(1)特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间接民主、法律至上等(任答4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历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苏维埃代表制度,团结了工农群众;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建立各级参议会,实现三三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答3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区别: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的代议制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知识点】启蒙运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解析】【分析】 (1)根据“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新的政府形式”可得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由“以权力约束权力”可得出“权利制衡”;由“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或公民投票行使这种权力”可得出“间接民主”;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法行使”可得出“法律至上”等特点。
(2)从“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苏维埃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结合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可得出三个历史时期的代议制民主建设成就。用阶级分析法可知道: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代议制民主的特点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新的政府形式”等信息和代议制民主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问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等信息和 中共领导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 分析。
20.【答案】(1)发展演变:商代就已出现商人,商业区域广泛,形成“工商食官”格局;战国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秦汉时期全国商品流通普遍;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发展演变:根据材料“ 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 ”“ 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 ”“ 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可概括出 商代就已出现商人,商业区域广泛,形成“工商食官”格局; 根据材料“ 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 ”可概括出 战国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 根据材料“ 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可概括出 秦汉时期全国商品流通普遍; 根据材料“ 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 ”可概括出 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并出现纸币; 根据材料“ 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可概括出 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 汇丰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 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 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可概括出 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 评价:结合所学可概括出 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表现和演变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 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1 / 1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2月迎春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商周时期( )
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政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君主遇到重大问题时需征求“国人”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干预朝政,而且召公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舆论。由此可知,商周时期依然有原始民主色彩,并对君主权力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正确;
材料只是反映出商周时期依然有原始民主色彩,并不能说明商周沿用原始社会的制度,B项错误;
社会舆论对君主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错误;
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奴隶制度,人民群众不是国家权力的主体,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市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 )
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 B.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
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古代中西方商业贸易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可见宋代货币流转到了非洲等地,并且数量较多,反映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对外的经贸交流,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中欧贸易的长期性,排除A项;
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非洲的商业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上丝绸之路,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
3.(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答案】B
【知识点】蒙古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解析】【分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之下,行省长官作重要决策时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对比唐宋时期,元朝这样的现象说明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变化,未涉及君主专制,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行省官员拥有很大权力,但“不敢专决大政”,C项错误;
材料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无关,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结合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下表是 1913-1929 年中国关税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中国关税总收入(万元) 占国家财政总收入比重
1913年 1697 21%
1928年 17914 41%
1929年 27554 51%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一战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才会出现表格中关税收入增加的现象,B项正确;
飞速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一战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加并不会使关税增长如此之快,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5.(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约公元前 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 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 )
A.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B.国王有名无实
C.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D.具有民主色彩
【答案】D
【知识点】古代希腊文明
【解析】【分析】 材料反映了斯巴达国王权力受到监察官制约、监督,体现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项正确;
国王是城邦的元首,而不是监察官,排除A项;
斯巴达国王权力很大,但受监察官监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斯巴达城邦的政治制度具有民主色彩,而非君主专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斯巴达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6.(2021高二上·大庆开学考)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B
【知识点】宗教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可以看出,英国学习本民族语言,这有利于国家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与增强,故B正确;
关系紧张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国王权力,排除C;
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民族认同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强化英语的使用和学习,体现了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7.(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
A.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 B.工入劳动时间过长
C.产业工人的健康受到危害。 D.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可知机器的出现使整个社会都围绕机器不停的进行工作,说明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故选A;
材料强调的是机器生产对工人生活的影响,而非强调工人劳动时间长、健康受到危害,排除BC;
材料信息不涉及阶级矛盾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
8.(2022高二下·丽水月考)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 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答案】A
【知识点】“福利国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故A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中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故CD两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调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政策,建设“福利国家”。
9.(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 )
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 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
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 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
【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并结合所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知,职权分配细密化是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因此这一论述突出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特征,A项正确;
根据材料“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可知,这一设计是束缚人性的、不合理的,B项错误;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务处理的流程,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政治特色是专制的,而非民主的,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10.(2021高二上·大庆期末)司马光《记闻六则》记载:“曹彬……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人皆不晓其意。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此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曹彬的做法反映了( )
A.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B.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C.审判结果公正得以确保 D.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答案】B
【知识点】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此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体现了他体贴百姓实际情况,是仁政的体现,同时坚持法律,是儒法结合的运用,B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曹彬……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属于行使地方行政权力,而不属于基层治理,A项错误;
根据材料“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可见审判结果没有问题,C项错误;
根据材料“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可见他既有法律意识也认识到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高超的行政能力,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进行分析。
11.(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清政府早期对待条约“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 )
A.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 B.宗藩关系走向瓦解
C.万国公法被各国接受 D.中国主动融入世界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对近代条约由漠视到遵守、合理利用,体现中国“夷夏观”发展为“主权观”,表明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A项正确;
宗藩关系是指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形成的“称臣纳贡”的外交关系,而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条约关系,排除B项;
材料只是体现近代中国主张合理利用万国公法,并没体现“被各国接受”,排除C项;
近代中国是被动融入世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外交,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12.(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体现了( )
A.民族平等精神 B.人民至上精神
C.依法治国精神 D.民主协商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 中共邀请民主党派人士,或者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共同议定《共同纲领》,这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项正确;
参与议定《共同纲领》的人员并没有明确的民族特征,排除A项;
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的地位,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制定法律的过程而非实施法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法制发展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共同纲领》的特点进行分析。
13.(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以其田租与农人佃耕,并将收取其田的佃金。而后淹其田或洪水毁去其收获物,则损失仅应归之农人。”该法律条文( )
A.稳定了社会秩序 B.保护了商品经济
C.构建了法律体系 D.保障了贵族利益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 据题意可知,当佃农遭受自然灾害时,出租田地者应该归还和补偿佃农的损失,稳定佃农的生活,因此这一条文能够稳定社会秩序,故选A;
这一条文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而非保护商品经济和构建法律体系,排除BC;
这条文主要是保护佃农的利益,而非保障贵族的利益,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河流域文明,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 《汉谟拉比法典》 的影响进行分析。
14.(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北美乡镇的管理机构称乡镇议会,乡镇居民都有参加乡镇议会、共同决定公共事务的权利与义务。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每一个乡镇都如同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自主自治。这体现了( )
A.人民主权的特征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邦联体制的特点 D.基层治理完全自主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独立战争前后的美国文化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因此材料“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权的特征,A项正确;
材料与联邦体制、公共利益知识及基层完全自主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英国对美国殖民统治的特点和影响进行分析。
15.(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 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
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排除A;
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16.(2022·柳州三模)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关税与世界贸易总额变化的概况。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建立机制保障贸易自由
【答案】D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经济全球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世界贸易总额和关税呈现反比效应,关税降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和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提倡减少关税,倡导自由贸易,使得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干预政策与关税的降低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关税降低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贸总协定,解答本题需根据题干所给图片中数据的内容、变化趋势及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 ∶宋代的歌谣或谚语
歌谣或谚语 出处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平桥策》
军(州、府级地方行政单位)不如县,县不如镇。 《舆地纪胜》
药袁赣吉,脑后插笔(意思就是马州、袁州、缝州、吉安这四个地方脑袋上插一支笔的讼师不少,也就是说是说江西的风俗好讼) 《江西通志》
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 《书帘绪论·治狱篇》
苏湖热,天下足。 《渭南文集)
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纸币发行到十八、十九届的时候已经恶性膨胀)。 《宋史》
二月卖新丝,五月余新谷。 《读史管见》
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 《中吴纪闻》
王华艳《从谣谚看宋代社会的近世化倾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答案】示例: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材料来源 材料选自宋代的歌谣或谚语。 歌谣或谚语是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民众心声的真正体现。它更接近民间社会, 是除正史以外的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内容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筠袁赣吉,脑后插笔”、“捉贼须捉赃,捉奸须捉双”、“居养院以存老者,安济坊以养病者,漏泽园以葬死者”等,反映了宋代实行科举制、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法律观念、社会保障的情况。 可用于研究宋代的政治生活和国家制度建设 材料中的歌谣或谚语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反映了宋代历史的情况。是宋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军不如县,县不如镇”、“苏湖熟,天下足”、“使到十八九,纸钱飞上天”、“二月卖新丝,五月籴新谷”等,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纸币的发行、商业贸易发展等情况。 可用于研究宋代的 社 会 经 济 状况。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宋元时期的社会变化;宋元时期的农业发展;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从历史材料的整体和细节两个角度分开回答。首先,从材料的属性和来源进行分析,宋代的歌谣或谚语是宋代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是除正史以外的研究社会史的重要资料。其次,从材料的细节内容分析历史材料的价值,歌谣或谚语的内容涉及科举制、法律、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纸币发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对研究宋代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史料价值,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宋代社会救济和优抚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
18.(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之一。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加,许多河道支流相继填没,水源减少,加之居民密集,移物堆聚,源水受到污染,致使生活用水日益困难。
1875 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这是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厂。1879 年英国商人麦克利·沃特向公共租界的市政机关工部局提出建造自来水厂的建议,并联合上海的其他五名英国商人,在伦敦组成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筹备委员会"。880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申请专利,经工部局批准,8月签订供水合约,取得了在公共租界开办给水工程的专营权。
1897年种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1915 年全面改造后改名为商办内地自来水有限公司。1910年两江总督李钟珏创办官商合办的问北水电公司,自行建厂供水。
浦东地区原无水厂,市民生活用水日益困难。1930年5月国民党上海市市长受社会舆论压力,被迫下令筹建水厂。1937年6月浦东烂泥渡游龙路上的水厂建成供水。
材料二:1956 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完成了全市环流管网的排管工程,联通了各水厂间的输水管网,统一了水价,建立了供水调度系统,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
到1999年上海城市年最大供水量近16亿立方米。同时建立了水质控制监管中心,完善了水量调度中心的各种设施和信息系统,对城市供水管网实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统一的调度,基本满足了城市发展的需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分割供水,管网不统一 ;外商、当地绅商、政府多种形式并存。
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受西方殖民势力控制早;城市发展的需求;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人民群众的斗争。
(2)变化:由列强、封建官僚把持到人民政府主导;由分散供水到统一管理;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认识: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知识点】19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状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
【解析】【分析】(1)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875年......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得出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根据材料“1880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申请专利,经工部局批准,8月签订供水合约,取得了在公共租界开办给水工程的专营权”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根据材料“1956年......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得出分割供水,管网不统一 ;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 、“1910年两江总督李钟珏创办官商合办的闸北水电公司,自行建厂供水”得出外商、当地绅商、政府多种形式并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得出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受西方殖民势力控制早;结合所学近代上海的发展历程得出城市发展的需求;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各阶级学习西方的科技得出中国近代化的推动;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得出人民群众的斗争。
(2) 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956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得出由列强、封建官僚把持到人民政府主导;根据材料“完成了全市环流管网的排管工程,联通了各水厂间的输水管网,统一了水价,建立了供水调度系统,结束了上海历史上长期分割供水的局面”得出由分散供水到统一管理;根据材料“同时建立了水质控制监管中心,完善了水量调度中心的各种设施和信息系统,对城市供水管网实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统一的调度”得出管理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得出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城市基础建设的作用得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 和原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875年......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897年绅商集资在城厢开办自来水公司,取名为内地自来水厂。这是我国自办自来水厂的创始”等信息和近代上海市自来水厂修建的特点 和原因进行分析。第二问考查 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1875年,洋商格罗姆、立德尔、华脱司等人在上海开设供水公司,建成小型自来水厂”、“1956年,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和领导下,组建上海市自来水公司”等信息和建国后上海自来水事业所发生的变化分析。
19.(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代议制民主的兴起已经是17世纪以后的事。洛克指出,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形式。孟德斯鸠解决了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机制,明确提出防止权力滥用的手段,以权力约束权力。密尔给出了代议制民主的定义:“国家的主权权力属于全体人民或公民,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或公民投票行使这种权力。其特点是代表由选举产生,并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政治权力应该定期、和平、有规则地更替,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法行使。
——摘编自丁一、余晔《直接制民主和代议制民主比较分析》
材料二:我国的代议制民主最初是从西方国家移植过来的,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在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最高权力,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苏维埃即代表会议,作为我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雏形,是当时的中共中央为统一领导各红色区域的革命斗争,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建立的。而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周湘莲、林琛《我国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议制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共领导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并指出新中国代议制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的本质区别。
【答案】(1)特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与制衡、间接民主、法律至上等(任答4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历程: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确立苏维埃代表制度,团结了工农群众;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建立各级参议会,实现三三制,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答3点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区别: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的代议制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知识点】启蒙运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解析】【分析】 (1)根据“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新的政府形式”可得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由“以权力约束权力”可得出“权利制衡”;由“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或公民投票行使这种权力”可得出“间接民主”;由“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法行使”可得出“法律至上”等特点。
(2)从“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知:苏维埃代表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结合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可得出三个历史时期的代议制民主建设成就。用阶级分析法可知道: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现的是资产阶级专政,而新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 代议制民主的特点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政府和国家起源于人们的自然权利,如果政府背弃他们所受的委托,滥用职权而侵犯人民的自由、生命、财产权利等安全保障时,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建立新的政府形式”等信息和代议制民主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问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我国目前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在这一政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等信息和 中共领导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历程 分析。
20.(2022高二下·麻城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交换物品的场所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童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1865年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1897年,盛宣怀奉旨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等地设立分行。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发展演变:商代就已出现商人,商业区域广泛,形成“工商食官”格局;战国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秦汉时期全国商品流通普遍;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主要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
(2)变化: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评价: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近代商业贸易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1)发展演变:根据材料“ 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独立商人 ”“ 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 ”“ 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可概括出 商代就已出现商人,商业区域广泛,形成“工商食官”格局; 根据材料“ 直到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突破 ”可概括出 战国时期,“工商食官”被打破; 根据材料“ 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可概括出 秦汉时期全国商品流通普遍; 根据材料“ 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 ”可概括出 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并出现纸币; 根据材料“ 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可概括出 元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环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 汇丰银行 ”“ 中国通商银行 ”“ 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 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 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可概括出 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百货公司等新的商业经营形式相继在中国出现。 评价:结合所学可概括出 给近代中国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进程。
【点评】第一问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 ,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表现和演变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考查 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和近代中国商业经营形式的特点和影响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