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
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众多光耀千古的作品,儒家典籍“五经”就是其中璀璨的明珠。你们知道“五经”分别指哪几部作品吗?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课前导读
“五经”中的《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虽有嘉肴》就出自《礼记》,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这篇文章阐述了怎样的思想。
课前导读
虽 有 嘉 肴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包含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整体感知
作品简介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所选课文主要谈了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
整体感知
背景资料
嘉肴( ) 弗食( )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
自强( ) 兑命( )
jiā yáo
fú
zhǎnɡ
xiào
qiǎnɡ
yuè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示范朗读,读出节奏
3.同桌互读,评价指正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然
味美
所以
美味的肉食
最好的道理
困惑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整体感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与学
说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整体感知
《兑命》曰
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①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②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③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字词知识归纳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
名词用作形容词,味美。
②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好处。
③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
3.词类活用
字词知识归纳
学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导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不知其善也
了解,理解
知道
知
4.一词多义
字词知识归纳
A.弗食,不知其旨也。
B.其此之谓乎?
(判断句,“也”表判断)
(倒装句,宾语“之”前置)
5.文言句式
字词知识归纳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精读细研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
精读细研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
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教学相长
类比论证
层层递进
引用论证
精读细研
5.师生共同讨论: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见解一:“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
“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学与教相互促进。
见解二:“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
6.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精读细研
1.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合作探究
2.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引出论点。
合作探究
②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合作探究
课堂检测
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不独亲其亲
B.使老有所终
C.不独子其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D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下作业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虽有佳肴
类比论证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引证作结——学学半
教学相长
板书设计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