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分层优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做法不属于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4、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氯化钠 B.碘 C.植物油 D.面粉
5、在常温下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为了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多种方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 B.升高温度增大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C.降低温度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D.恒温蒸发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6、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8、某温度下,将20 g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4 g固体。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5% B.20% C.16.7% D.4%
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D.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12、某同学模拟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g B.16.0g C.13.2g D.11.5g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14、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5、如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水 稀盐酸 水 稀盐酸
乙 氢氧化钠固体 锌粒 硝酸铵固体 大理石
二、填空题。
16、现有六个常见化学名词:乳化、溶解、煮沸、蒸馏、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请选择适合的词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用洗洁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________;
②将硬水直接转变成纯水___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
17、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w是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物质甲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各题。
(1)若要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②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时,使用的量筒应选择__________。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_g,现用60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60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方法二:将60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每份3000g),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20、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21、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的质量/g 37.2 41.4 45.8 50.4 55.2
在20℃条件下,一种NH4Cl溶液甲,发生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请回答:
(1)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不能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2)要把40℃时的NH4Cl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22、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________ 。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6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3、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4、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叶脉书签的制作。
(1)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计算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100mL。
B、称量: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称量10g氢氧化钠放入烧杯,
C、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某位同学做完实验以后,老师认为该学生的溶液浓度小于10%,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一种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称量10g氢氧化钠时间过长。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量取。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时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小组又配制了1%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
(4).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①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5min B.5%、15min C.10%、20min D.10%、15min
(5)废液的处理: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合理的做法是将废液收集起来,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简答题。
25、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为检査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人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共42.6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溶液 分层优选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9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
【答案】D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长期放置后不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答案】C
3、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做法不属于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4、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氯化钠 B.碘 C.植物油 D.面粉
【答案】A。
5、在常温下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为了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多种方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 B.升高温度增大硝酸钾的溶解能力
C.降低温度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D.恒温蒸发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答案】B
6、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答案】B
8、某温度下,将20 g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4 g固体。该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5% B.20% C.16.7% D.4%
【答案】B
9、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 NaCl
D. 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答案】B
10、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1、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答案】A
12、某同学模拟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g水配制20℃的NaCl饱和溶液(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 )
A.18.0g B.16.0g C.13.2g D.11.5g
【答案】A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答案】D
14、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15、如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液体甲,锥形瓶内盛有固体乙。打开分液漏斗,气球会逐渐鼓起的组合是( )
选项 A B C D
甲 水 稀盐酸 水 稀盐酸
乙 氢氧化钠固体 锌粒 硝酸铵固体 大理石
【答案】C
二、填空题。
16、现有六个常见化学名词:乳化、溶解、煮沸、蒸馏、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请选择适合的词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用洗洁精洗去衣服上的油污________;
②将硬水直接转变成纯水________;
③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
【答案】乳化;蒸馏;蒸发结晶。
17、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w是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物质甲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答案】(1)不饱和 (2)9 (3)C
1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各题。
(1)若要配制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_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的主要步骤有: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冷却至室温装瓶并贴上标签。
②在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上述稀硫酸时,使用的量筒应选择__________。
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_g,现用60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
方法一:用60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方法二:将60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两份(每份3000g),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__g。
【答案】 5.4 量取 混匀 AC 2
1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__________g。
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字母)。
项目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B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C 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整洁美观
D 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2)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5 D (2)胶头滴管
20、现有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g,溶剂质量为________g,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③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钠,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 4 ;36 ;8% ;28%
21、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100 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的质量/g 37.2 41.4 45.8 50.4 55.2
在20℃条件下,一种NH4Cl溶液甲,发生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请回答:
(1)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溶液,不能确定是否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
(2)要把40℃时的NH4Cl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1)丙 甲 乙 (2)加入NH4Cl固体(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22、请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①甲图中R物质在室温(20℃)时的饱和状态为D点,40℃时的饱和状态为A点,现将 甲图中的R溶液从A状态变到B状态,请设计并简述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途径:________ 。
②乙图是表示M,N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60g M,80g N固体中各加入150g水,并加热至完全溶解,同时各蒸发掉50g水,冷却至t℃,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只有N析出晶体
b.M,N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只有M析出晶体
d.M,N均有晶体析出 e.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可先将R溶液从A状态稀释到C状态,再将温度升高到60℃;bde
23、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1)计算: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
(2)________。
(3)量取。
(4)溶解。该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47 (2)称量 (4)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三、实验题。
24、课外实验:“叶脉书签”(如图)的制作过程是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余清晰的叶脉,就能得到“叶脉书签”。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及叶脉书签的制作。
(1)配制1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计算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g,水的体积为100mL。
B、称量: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称量10g氢氧化钠放入烧杯,
C、量取: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D、溶解: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某位同学做完实验以后,老师认为该学生的溶液浓度小于10%,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哪一种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称量10g氢氧化钠时间过长。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量取。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时造成液滴飞溅
(3)实验小组又配制了1%和5%的氢氧化钠溶液
(4).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树叶进行不同时间的煮沸,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煮沸时间 5min 15min 20min
叶片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①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1、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1%、5min B.5%、15min C.10%、20min D.10%、15min
(5)废液的处理: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合理的做法是将废液收集起来,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AB (2)A
(4)①相同煮沸时间内,比较树叶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煮后处理的效果
②D
(5)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和
四、简答题。
25、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答案】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五、计算类综合题。
26、为检査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人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共42.6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________ 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4.4 (2)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约为83.3%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7.3%
【解析】(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x=10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3)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11 44
y 4.4g
y=11.1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