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2.1 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下册2.1 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11 08:40:0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年级科学下册2.1 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婺城期末)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接收到“鸟语”的感受器位于耳廓
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在鼻腔中产生的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
2.(2022七下·仙居期末)2022年全国高考继续为盲人考生专门制作了盲文试卷,考生通过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与下列哪幅图体现的方式相同(  )
A.吃西瓜 B.闻花香
C.走盲道 D.听声音
3.(2022七下·椒江期末)新冠肺炎爆发期间,我们要关注体温是否正常。妈妈用手背来感觉小科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4.(2022七下·丽水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耳 B.鼻、皮肤 C.皮肤、耳 D.鼻、耳
5.(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1年,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色、香、味、脆”俱全在全球广大食客中享有盛誉。下列关于“色、香、味、脆”说法错误的是(  )
A.“色”是烧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
B.“香”味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C.“味”的感觉器官是舌
D.“脆”主要是靠触觉感受的
6.(2022七下·嘉兴期末)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
A.视觉 B.触觉 C.痛觉 D.听觉
7.(2022七下·杭州月考)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均在手指伤处 B.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C.在手指伤处的表皮和真皮 D.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8.(2022七下·诸暨期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9.(2022七下·诸暨期中)同学们,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哦!如果我们长时间坐着学习常常会感觉到腰酸背痛,请问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大脑 B.腰 C.肾 D.肌肉
10.(2022七下·诸暨期中)5月,枇杷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枇杷。“个大味甜”的枇杷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是属于(  )
A. 听觉和视觉 B.视觉和味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11.(2022七下·诸暨期中)春暖花开时节,双语学子开展春季远足毅行活动,下列情景中利用嗅觉来感受的是(  )
A.听鸟声 B.闻花香
C.看古堰 D.吃枇杷
12.(2022七下·永康期中)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 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13.(2022七下·杭州期中)下列有关人体感觉的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当手指被割破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痛觉
B.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刺激多了,味觉灵敏程度降低了
C.听觉形成的途径是: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不透明的物体反射的光经过瞳孔和晶状体,但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14.(2022七下·临海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皮肤、耳 B.眼、耳 C.鼻、皮肤 D.鼻、耳
15.(2022七下·临海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
B.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班级跑操训练时,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17.(2022七下·金东期末)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花生。“ 红帐子”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
(2)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在人的   形成的。
18.(2022七下·定海期末)根据图示,说说人闻到蛋糕香味的过程。
(1)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   ,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19.(2022七下·嵊州期中)“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分别是   和   。
(2)每年 4 月份的东白湖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   传粉的。(选填“虫媒”或“风媒”)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0.(2022七下·诸暨期中)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21.(2022七下·永康期中)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   ;说明   。
22.(2022七下·东阳月考)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当 F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和耳蜗 B.半规管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前庭
23.(2022七下·义乌期中)“春见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素有“一口一春天”美誉,近来深受温州消费者欢迎。
(1)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2)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会对它的枝条进行修剪,那么果农剪掉的是   (选项“顶芽”或“侧芽”)
24.()人体通过各种   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各种刺激,再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感觉最终都是在   中形成的。
25.()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   等,人的感觉主要有   等。
三、实验探究题
26.()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
所需器材:A牌薯片(味道较淡)8~10片,B牌薯片(味道较浓)4~5片。
(1)小科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牌薯片,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吗?
(2)小科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B牌薯片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现在他再尝另一片A牌薯片,这次A牌薯片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有些B牌薯片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解答题
27.(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28.明明看见街道两侧的人行道的地砖上,有一行非常特殊,上面只有一个“一”字,没有其他的花纹,多块砖的“一”字相连,伸向远方,妈妈告诉他那是盲道,请分析盲道是如何引导盲人前进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A正确。
B:接收到“鸟语”的感受器位于耳蜗,B错误。
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形成于大脑的感觉中枢,C错误。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考生通过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主要靠触觉。
吃西瓜靠味觉,闻花香靠嗅觉,走盲道靠触觉,听声音靠听觉。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皮肤和某些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两种。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热觉感受器。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冷觉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冷感受器只对冷刺激敏感。
【解答】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因此,当环境使手背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即妈妈用手背来感觉小科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热觉感受器。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
故选C。
5.【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A:“色”是烧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A正确。
B:“香”味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B错误。
C:“味”的感觉器官是舌,C正确。
D:“脆”主要是靠触觉感受的,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盲人不会产生视觉,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神经冲动传到语言中枢,例如听觉、触觉等。
【解答】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B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解答】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受此刺激的感受器的存在部位在手指皮肤,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能调节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功能区是神经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的总面积有二千二百平方厘米,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
【解答】人体的感觉在大脑形成。
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解答】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个大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味甜是通过味觉尝到的。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解答】A.听鸟声利用听觉来感受,A不符合题意。
B.闻花香利用嗅觉来感受,B符合题意。
C.看古堰利用视觉来感受,C不符合题意。
D.吃枇杷利用味觉来感受,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
【解答】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
【解答】A.当手指割破后,由于痛觉感受器感知,形成痛觉,有报警作用;故A正确;
B.酒鬼经常喝各种酒,其味觉细胞的灵敏程度降低了,无法对不同的酒的刺激形成细微的感觉;故B正确;
C.听觉形成过程是鼓膜传递声波到听小骨,再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故C错误;
D.视网膜是接受光的刺激,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器官的功能,从人体器官功能和特征方面切入思考解题即可。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图示中:1、外耳道 2、鼓膜 3、半规管 4、前庭 5、听神经 6、耳蜗
【解答】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B: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C: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6耳蜗。故符合题意;
D: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大脑皮层
(2)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1)指挥员指令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听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17.【答案】(1)珠被
(2)大脑皮层(或大脑)
【知识点】花的结构;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 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2.嗅觉的刺激部位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味觉的刺激部位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上。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
【解答】(1)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
(2)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因此,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在人的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的。
18.【答案】(1)嗅觉神经末梢
(2)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解答】(1)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19.【答案】(1)鼻;耳
(2)虫媒
(3)胚珠
(4)无性生殖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2)1.大小颜色:虫媒花一般大而艳丽,风媒花小而平淡。
2.结构:虫媒花结构复杂多,适应昆虫传粉;风媒花结构简单,甚至是不完全花。 附属物:虫媒花具有蜜腺或臭腺,吸引昆虫;风媒花一般无。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4)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分别是鼻和耳。
(2)每年 4 月份的东白湖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虫媒传粉的。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无性生殖。
20.【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21.【答案】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对温度的感知知识解题,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对温度的感知,有时会不准确。
【解答】人的左手放入10℃的冷水中,左手会感觉到冷;将右手放入60℃的水中,右手会感觉到热;然后将两手同时放入30℃的水中,左手从1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热;右手从6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冷;
故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说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22.【答案】(1)耳蜗
(2)不能
(3)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F为听觉神经,当 F 受损时,反射弧不完整,造成的耳聋不能治愈。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23.【答案】(1)大脑皮层
(2)顶芽
【知识点】芽的发育;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根据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相关知识解题;花的结构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感觉是在人体的大脑皮质产生的,如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故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顶芽的存在会让主干不断的向上生长,消耗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大量的营养,同时还抑制侧芽和侧枝的生长,不利于果实的发育;故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常剪掉顶芽,确保更多的营养流向果实。
24.【答案】感觉;大脑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除了重要的视觉器官眼睛、听觉器官耳朵外,还具有一些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刺激。
【解答】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各种刺激,再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因此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感觉;大脑
25.【答案】耳、鼻、眼、舌、皮肤;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大多数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种类型的刺激,如眼睛只能接收光线,耳朵只能接收声音,舌头只能品尝味道,鼻子只能接收气味等。但皮肤例外,它能够接收多种刺激,如触碰、按压、寒冷、炎热等。
【解答】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耳、鼻、眼、舌、皮肤等,人的感觉主要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故答案为:耳、鼻、眼、舌、皮肤;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
26.【答案】(1)能
(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1)舌头能分出不同食物的味道,A牌薯片(味道较淡),B牌薯片(味道较浓),因此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
(2)在这次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1)能(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27.【答案】(1)热
(2)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温度感觉是皮肤受到不同温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解答】(1)用手背感受温度的变化,是因为手背对热比较敏感;
(2)疼痛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即将遭受损伤,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
故答案为:(1)热;(2) 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28.【答案】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七年级科学下册2.1 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下·婺城期末)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B.接收到“鸟语”的感受器位于耳廓
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在鼻腔中产生的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相同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②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
【解答】 A:听到“鸟语”说明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A正确。
B:接收到“鸟语”的感受器位于耳蜗,B错误。
C:闻到“花香”的感觉是形成于大脑的感觉中枢,C错误。
D:不同人对“花香”的敏感程度不同,D错误。
故选A。
2.(2022七下·仙居期末)2022年全国高考继续为盲人考生专门制作了盲文试卷,考生通过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与下列哪幅图体现的方式相同(  )
A.吃西瓜 B.闻花香
C.走盲道 D.听声音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考生通过用手触摸获取信息主要靠触觉。
吃西瓜靠味觉,闻花香靠嗅觉,走盲道靠触觉,听声音靠听觉。
故选C。
3.(2022七下·椒江期末)新冠肺炎爆发期间,我们要关注体温是否正常。妈妈用手背来感觉小科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  )
A.触觉感受器 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 D.冷觉感受器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皮肤和某些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两种。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叫热觉感受器。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冷觉感受器受到使皮肤温度下降的刺激时产生冲动,引起冷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冷感受器只对冷刺激敏感。
【解答】当环境使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因此,当环境使手背皮肤温度上升时,热觉感受器产生冲动,引起热觉,热觉感受器只对热刺激敏感。即妈妈用手背来感觉小科是否发烧,说明手背皮肤中有敏感的热觉感受器。
故选B。
4.(2022七下·丽水期末)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导盲杖手柄上有很多花纹,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耳 B.鼻、皮肤 C.皮肤、耳 D.鼻、耳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
故选C。
5.(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1年,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色、香、味、脆”俱全在全球广大食客中享有盛誉。下列关于“色、香、味、脆”说法错误的是(  )
A.“色”是烧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
B.“香”味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C.“味”的感觉器官是舌
D.“脆”主要是靠触觉感受的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A:“色”是烧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A正确。
B:“香”味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B错误。
C:“味”的感觉器官是舌,C正确。
D:“脆”主要是靠触觉感受的,D正确。
故选B。
6.(2022七下·嘉兴期末)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盲人“阅读”盲文靠的是(  )
A.视觉 B.触觉 C.痛觉 D.听觉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盲人不会产生视觉,但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神经冲动传到语言中枢,例如听觉、触觉等。
【解答】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2七下·杭州月考)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其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均在手指伤处 B.分别在手指伤处和伤处附近
C.在手指伤处的表皮和真皮 D.在手指伤处和大脑皮层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来切入。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解答】因此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受此刺激的感受器的存在部位在手指皮肤,痛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质里的躯体感觉中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2七下·诸暨期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心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 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描述了诗人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9.(2022七下·诸暨期中)同学们,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哦!如果我们长时间坐着学习常常会感觉到腰酸背痛,请问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大脑 B.腰 C.肾 D.肌肉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能调节人体某一生理功能的功能区是神经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和神经元的数量,大脑皮层的总面积有二千二百平方厘米,约含有140亿个神经元。
【解答】人体的感觉在大脑形成。
故选A。
10.(2022七下·诸暨期中)5月,枇杷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枇杷。“个大味甜”的枇杷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是属于(  )
A. 听觉和视觉 B.视觉和味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解答】我们感知到枇杷“个大味甜”,个大是通过视觉观察到的,味甜是通过味觉尝到的。
故选B。
11.(2022七下·诸暨期中)春暖花开时节,双语学子开展春季远足毅行活动,下列情景中利用嗅觉来感受的是(  )
A.听鸟声 B.闻花香
C.看古堰 D.吃枇杷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有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它们是人类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例如,人们用眼感受光,用耳来感受声音,用鼻来感受气味,用舌来感受味道......人的感觉器官和感受器感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发出信息,信息沿着神经传到大脑,大脑做出分析,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皮肤内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
【解答】A.听鸟声利用听觉来感受,A不符合题意。
B.闻花香利用嗅觉来感受,B符合题意。
C.看古堰利用视觉来感受,C不符合题意。
D.吃枇杷利用味觉来感受,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2七下·永康期中)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 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嗅觉感受器位于鼻腔顶壁,叫做嗅粘膜.测定人的嗅觉能力,可以用能够引起嗅觉的气味物质的最低浓度来表示,人的嗅觉也很容易产生适应,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做感受器的适应。
【解答】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故选B。
13.(2022七下·杭州期中)下列有关人体感觉的说法中,不科学的是(  )
A.当手指被割破时,有报警作用的感觉是痛觉
B.酒鬼干不了品酒师的职业,是因为刺激多了,味觉灵敏程度降低了
C.听觉形成的途径是: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不透明的物体反射的光经过瞳孔和晶状体,但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接收机械波的功能,能将机械波(声波)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听觉器官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的对声音特性的感觉。
【解答】A.当手指割破后,由于痛觉感受器感知,形成痛觉,有报警作用;故A正确;
B.酒鬼经常喝各种酒,其味觉细胞的灵敏程度降低了,无法对不同的酒的刺激形成细微的感觉;故B正确;
C.听觉形成过程是鼓膜传递声波到听小骨,再到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故C错误;
D.视网膜是接受光的刺激,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4.(2022七下·临海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皮肤、耳 B.眼、耳 C.鼻、皮肤 D.鼻、耳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器官的功能,从人体器官功能和特征方面切入思考解题即可。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因此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
故选A。
15.(2022七下·临海期中)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
B.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听觉的形成过程。
图示中:1、外耳道 2、鼓膜 3、半规管 4、前庭 5、听神经 6、耳蜗
【解答】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B: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故不符合题意。
C: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6耳蜗。故符合题意;
D: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6.(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班级跑操训练时,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答案】(1)大脑皮层
(2)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1)指挥员指令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听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17.(2022七下·金东期末)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花生。“ 红帐子”是由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成;
(2)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在人的   形成的。
【答案】(1)珠被
(2)大脑皮层(或大脑)
【知识点】花的结构;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 植物完成传粉与受精两个生理过程后发育情况为:
2.嗅觉的刺激部位位于鼻腔上方的鼻黏膜上。味觉的刺激部位位于舌头表面的味蕾上。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
【解答】(1)红帐子是指花生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
(2)嗅觉是刺激物刺激了嗅觉细胞使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神经中枢,从而产生嗅觉。因此,花生的营养丰富而且吃起来特别香,这种香味是在人的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的。
18.(2022七下·定海期末)根据图示,说说人闻到蛋糕香味的过程。
(1)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   ,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答案】(1)嗅觉神经末梢
(2)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解答】(1)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19.(2022七下·嵊州期中)“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分别是   和   。
(2)每年 4 月份的东白湖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   传粉的。(选填“虫媒”或“风媒”)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   。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答案】(1)鼻;耳
(2)虫媒
(3)胚珠
(4)无性生殖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无性生殖;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2)1.大小颜色:虫媒花一般大而艳丽,风媒花小而平淡。
2.结构:虫媒花结构复杂多,适应昆虫传粉;风媒花结构简单,甚至是不完全花。 附属物:虫媒花具有蜜腺或臭腺,吸引昆虫;风媒花一般无。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4)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分别是鼻和耳。
(2)每年 4 月份的东白湖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虫媒传粉的。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多个胚珠。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无性生殖。
20.(2022七下·诸暨期中)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21.(2022七下·永康期中)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   ;说明   。
【答案】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对温度的感知知识解题,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对温度的感知,有时会不准确。
【解答】人的左手放入10℃的冷水中,左手会感觉到冷;将右手放入60℃的水中,右手会感觉到热;然后将两手同时放入30℃的水中,左手从1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热;右手从60℃环境中到30℃环境中,会感觉到冷;
故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说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22.(2022七下·东阳月考)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当 F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和耳蜗 B.半规管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前庭
【答案】(1)耳蜗
(2)不能
(3)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F为听觉神经,当 F 受损时,反射弧不完整,造成的耳聋不能治愈。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23.(2022七下·义乌期中)“春见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素有“一口一春天”美誉,近来深受温州消费者欢迎。
(1)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   。
(2)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会对它的枝条进行修剪,那么果农剪掉的是   (选项“顶芽”或“侧芽”)
【答案】(1)大脑皮层
(2)顶芽
【知识点】芽的发育;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根据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相关知识解题;花的结构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感觉是在人体的大脑皮质产生的,如味觉、触觉、视觉、听觉等;故耙耙柑糖度高,品尝一口,甜味十足,形成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顶芽的存在会让主干不断的向上生长,消耗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大量的营养,同时还抑制侧芽和侧枝的生长,不利于果实的发育;故为了提高春见耙耙柑的产量,果农常常剪掉顶芽,确保更多的营养流向果实。
24.()人体通过各种   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各种刺激,再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感觉最终都是在   中形成的。
【答案】感觉;大脑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除了重要的视觉器官眼睛、听觉器官耳朵外,还具有一些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能感受外界冷、热、触、痛、压等刺激。
【解答】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或感受器,感觉各种刺激,再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中形成的。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因此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感觉;大脑
25.()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   等,人的感觉主要有   等。
【答案】耳、鼻、眼、舌、皮肤;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大多数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种类型的刺激,如眼睛只能接收光线,耳朵只能接收声音,舌头只能品尝味道,鼻子只能接收气味等。但皮肤例外,它能够接收多种刺激,如触碰、按压、寒冷、炎热等。
【解答】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耳、鼻、眼、舌、皮肤等,人的感觉主要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等。
故答案为:耳、鼻、眼、舌、皮肤;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皮肤感觉
三、实验探究题
26.()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
所需器材:A牌薯片(味道较淡)8~10片,B牌薯片(味道较浓)4~5片。
(1)小科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牌薯片,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吗?
(2)小科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B牌薯片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现在他再尝另一片A牌薯片,这次A牌薯片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有些B牌薯片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能
(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1)舌头能分出不同食物的味道,A牌薯片(味道较淡),B牌薯片(味道较浓),因此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
(2)在这次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1)能(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四、解答题
27.(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答案】(1)热
(2)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温度感觉是皮肤受到不同温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解答】(1)用手背感受温度的变化,是因为手背对热比较敏感;
(2)疼痛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即将遭受损伤,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
故答案为:(1)热;(2) 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28.明明看见街道两侧的人行道的地砖上,有一行非常特殊,上面只有一个“一”字,没有其他的花纹,多块砖的“一”字相连,伸向远方,妈妈告诉他那是盲道,请分析盲道是如何引导盲人前进的。
【答案】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盲人通过盲棍刺激手上的触压感受器,来感知地面凹凸的盲道,然后沿着盲道的指引前行变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