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01 10: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归纳,认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从微观角度了解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形成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2.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性质到用途,提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能力,渗透化学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化学学科魅力,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分析
《常见的碱》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常见酸和碱》的第三课时,是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学习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比较零散。如在学习“二化碳的性质”时,知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原理;在学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认识了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在学习“溶解度”时,了解到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通过学习常见酸的性质,学生对研究碱的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
五、实验准备
1.教师:二氧化碳传感器、溶液导电演示器、学生电源、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乙醇
2.学生:护目镜、胶皮手套、烧杯、玻璃棒、电子温度计、饮料瓶、具支试管、锥形瓶、试管、试管架、表面皿、气球、止水夹、污物杯、洁净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水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受病毒变异和冬季气候因素的影响,我们周边的新发疫情不断出现,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视频播放】新冠疫情防控土办法:道路上撒生石灰,杀菌消毒。 【提问】对于该消杀方法,大家有哪些疑惑? 【倾听】 【观看】 【提出疑惑】 1.生石灰能杀菌消毒吗? 2.这种办法科学吗? 3.会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从身边严峻的防控形势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氢氧化钙 【答疑】生石灰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有腐蚀性,具有杀菌消毒的能力。 【提问】氢氧化钙是我们的一位老朋友,回想前面所学,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引导】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并确定新的探究问题。 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 2.氢氧化钙的其它用途? 【任务1】探究氢氧化钙的溶解性操作步骤:取一小药匙氢氧化钙放入小烧杯中,加入约30ml水,将电子温度计探头放入水中,玻璃棒搅拌。 【播放视频】氢氧化钙的用途 【过渡】氢氧化钙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该做法是否科学吗? 【总结】 1.室外环境、绿化、道路等,因空气流通、紫外线等因素,极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一般无需消毒,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 2.展示石灰水的功效和历史抗疫工作中的贡献,如1910年清朝鼠疫、2003年非典、2019年非洲猪瘟。同时指明对新冠病毒作用不大。 【倾听】 【回答】 1.白色固体; 2.化学式为Ca(OH)2; 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5.可用生石灰与水制得; 6.能与酸碱指示剂发生反应; 7.石灰水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分组完成实验,观察氢氧化钙的溶解情况和温度计示数是否发生变化,记录现象。 【交流】交流现象。 【得出结论】氢氧化钙为微溶于水。 【观看视频】 【猜测】 生:科学(人数少) 生:不科学(人数多) 【理由】生:室外道路不需要消毒生:可能对新冠病毒作用不大 …… 学生自主回顾旧知,将零散、细碎内容进行总结归类,逐步培养研究物质的方法。 通过“问题驱动”,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意识到:从古至今,小小的石灰,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氢氧化钠 【提问】校园消杀采用的主要消毒剂是谁呢? 【资料】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一般通过氢氧化钠(NaOH)氯气(Cl2)与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过渡】如果说84消毒液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先锋,那么氢氧化钠就是坚实后盾。 【观察】观察消杀图片 【回答】84消毒液 【倾听】 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任务2】取一药匙氢氧化钠放入小烧杯中,仔细观察,并结合氢氧化钙的知识完成氢氧化钠性质和用途的部分判断。 【确定目标】根据学生的展示反馈,确定氢氧化钠的探究问题。 1.氢氧化钠的溶解性?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吗? 3.氢氧化钠的用途? 【任务3】探究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操作步骤: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30ml水,将电子温度计探头放入水中,玻璃棒搅拌。 【任务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如何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呢? 【指导】操作方法指导。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带好手套和护目镜。 【引导】巡视、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引导】引导学生对反应的现象与结论提出质疑,如“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水,瓶也变瘪” 【演示】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从定量角度对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研究。 【小结】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角度利用实验判断反应的发生。也可以从生成物角度判断反应的发生。 【总结】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播放视频】氢氧化钠的用途,并指出氢氧化钠溶液也可用于消毒,常用1%-2%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鸡舍消毒。 【观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交流】组内交流意见,尤其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判断。 【展示】展示记录单,分享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疑惑。 1.易溶于水? 2.氢氧化钠应该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 3.氢氧化钠的用途?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 【设计方案】小组讨论 【交流方案】 1.向集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饮料瓶是否变瘪。 2.向集有二氧化碳的具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观察酚酞溶液是否倒流。 3.向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倒转集气瓶,观察玻璃片是否掉落。 4.向集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气球的吧变化。 【进行实验】组内同学合作完成实验 【展示结果】饮料瓶变瘪液体沿导管倒流入具支试管且变为红色 【质疑并验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实验产生质疑,并做“等体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对比实验。 【观察】观察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书写】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看视频】 以氢氧化钙为参照物,帮助学生形成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打下基础 。 以问题驾驭和驱动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寻知求索,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交流展示、提出疑惑、得出结论。在与同学合作、分享、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的能力。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
微观实质 【问题】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在性质和用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追问】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什么呢? 【演示】用导电性演示器试验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总结】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含有OH-;金属离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存有差异。 【回答】 同:白色固体、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异:溶解性、吸水性 【猜测】与OH-有关 【观察并思考】从微观角度理解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倾听】 从定性到定量、从组成到结构,从个别到一般,渗透化学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练习巩固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纯碱、烧碱 B.氢氧化钙易潮解 C.可用二氧化碳区分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冬春季节,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浆属于溶液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 C.石灰浆可以防止数木上的害虫生卵 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固体是Ca(OH)2 【答题】选择并解释原因 从俗称、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多方面认识两种碱的共性和特性。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总结升华 希望同学们把疫情当作一次人生磨练,一如既往地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做信念坚定、勇毅前行的奋斗者。 【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