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四)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四)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1 15: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测试卷(四)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49年2月,解放军某部侦察营来到长江北岸进行刻苦训练,战士们都由“旱鸭子”变成“水鸭子”,多次成功渡江侦察敌情。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  )
A.打倒北洋军阀 B.取得长征胜利
C.发起平津战役 D.顺利解放南京
2.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狮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这部分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
A.四渡赤水河 B.召开遵义会议
C.飞夺泸定桥 D.甘肃会宁会师
4.下面反映的是有关抗日战争胜利的漫画,二者在创作上的共同理念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胜利的中流砥柱 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要战场
C.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世界援助是抗战胜利的源泉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淮海战役
7.下图展现了现代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画卷,其中时间定格在1971年10月的历史画面是(  )
①开国大典   ②万隆会议     ④香港回归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面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 
③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个理性方案 
④是建立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共识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图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图,此图主要反映的是(  )
A.日本在各战场上人员分配不均 B.日本在二战期间军力严重不足
C.中国战场牵制日本的主要兵力 D.日本认为东南亚战场并不重要
10.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  )
A.稳定物价 B.解决财政困难
C.建立国营经济 D.巩固新政权
11.《汉谟拉比法典》共282条,包括诉讼、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12.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3.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14.亚历山大灯塔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城市作为地中海东岸的经济中心辉煌一时,这说明(  )
A.地中海沿岸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B.亚历山大带给埃及人民繁荣昌盛
C.亚历山大东征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古埃及文明灿烂辉煌,著称于世
15.“披星戴月奔忙跑,滴滴汗珠变钢水。冲天干劲就是诗,快马加鞭就是画。”这是一首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民歌。与此民歌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
C.“八字”方针 D.八大决策
16.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17.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C.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 D.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18.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9.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20.2017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评选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出现说明我国(  )
A.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有限
C.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D.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发展影响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几年的时间里,列强先后获得了在十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新设立了62家商办企业,资本总额达1 240多万元,这远远超过了中日战争前20多年民族资本的总和。在当时民族工业的各个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缫丝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成为民族工业资本最多的一个部门。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也颇为迅速,此外,诸如面粉、酿酒、造纸、印刷、火柴、肥皂、碾米、制革、织麻,采矿业,也都有一定的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19世纪中期相比,甲午战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8分)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成因。(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个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所取代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你认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据材料“1949年2月,解放军……多次成功渡江侦察敌情”可以判断这是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前夕,故选D项;打倒北洋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与材料时间无关,B项错误;平津战役于1949年1月结束,北平和平解放,C项错误。
2.D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54年”“国家根本大法”等信息可知,该法律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项正确;A、B两项都不是宪法,排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未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
3.B 解析:从材料“毛主席来掌舵,向前进”可以看出这一事件是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B项。
4.C 解析:两幅漫画不仅有共产党的抗日队伍,还有国民党军队,故A、B两项表述过于片面,排除;两幅漫画体现了国共两党合作取得抗战胜利的信息,故反映出全民族抗战的意义,C项正确;漫画中没有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援助的信息,故D项错误。
5.D 解析:A项指的是毛泽东思想,B项指的是邓小平理论,C项指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项指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D项正确。
6.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面抗战爆发,故选B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0月,C项正确;A项是在1949年10月,排除;B项是在1955年,排除;D项是在1997年,排除。
8.A 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尚未得到各国的共识,故④说法错误,排除;本题选A项。
9.C 解析:表格显示“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三个时期日本的兵力分配情况,其中在中国战场的兵力分别是35个师团、37个师团以及53个师团,远多于其他战场的兵力,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兵力,故选C项。
10.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些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囤积货物,哄抬物价,人民政府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就是稳定物价,故选A项。
11.A 解析:根据材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全面的特点,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12.B 解析: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答案为B项;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召开的,排除A项;1955年新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1961年召开的,中国没有参加,排除D项。
13.C 解析: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C项正确;其他三项错误。
14.C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灯塔被称作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城市作为地中海东岸的经济中心辉煌一时”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15.B 解析:“大跃进”是片面追求高速度和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的“左”倾错误,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
16.C 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符合题意。
17.D 解析:A、B、C三项均为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排除;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故选D项。
18.C 解析:“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故本题选C项。
19.B 解析:由“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可知,学术会受到政治干扰,所以选B项。
20.D 解析:“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都属于新科技发展的产物,且被赞誉为“新四大发明”,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仅凭材料所述发明无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A项错误;B项“成效有限”错误;材料中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2)特点:发展速度快;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3)成因: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2.答案:(1)时间:15、16世纪。事件:新航路开辟。
(2)变化:从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向世界性、相互依赖性转变。(意思相近即可)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
(3)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推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