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体育 7.1篮球 认认真真学几招 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体育 7.1篮球 认认真真学几招 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2-01 22: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能区分、说出行进间篮球运球、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的动作要领。2.技能目标:学生在学习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能按老师语言提示下,能完成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技术动作要领,并尝试应用在比赛中。加强腹肌和背肌等核心部位力量练习,提高肌肉力量耐力,提高健康体能。3.情感目标:体验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 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架7个。篮球45个。垫子45块。音响1套。
重点难点 重点: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放球于跨步脚侧前方。(注:蹬地这个环节将与假动作组合在单元第3节课完成)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先球后脚,蹬地迅速摆脱对手。
教学流程 常规→运球→行进间8字运球→拉伸练习→直线运球→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动作学习→三对三半场比赛→10分钟体能练习→拉伸放松→下课(归还器材)
课的结构 时间 次数 强度 学习内容 教法 学法 组织与队形
激趣导学11分钟 5′3′ 400次运球2*8 中中小 1.课堂常规:①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课前)②安排见习生,宣布目标、内容。(课前)2.每人一球,原地、移动运球与过渡防守侧滑步、到防守对抗,8字运球。3.拉伸练习肩胛伸展、背部伸展、髂胫束伸展 跨步伸展,内收肌群伸展。 1.师生问好。教师宣布上课。安排见习生(课前)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2.教师提示学生运球、体验运球与拍球的区别。3.教师通过口令和二位学生助教领学生练习8字运球听信号反向运球、和拉伸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课前)学生听教师讲解。2.注意观察,运球同一个方向绕两个标记运球,避免碰撞。3.学生在教师和帮教的带领下进行静态拉伸。 1.组织:成四列横队(前后左右间隔5米、3米)★★★★★★★★★★★★★★★★★★★★★★★★★★★★★★★★★★★★★★★★☆组织:在一个篮球场地垫子间进行运球。从原地运球到行进间8字运球,拉伸练习。(其中一组为例)
增趣促学合作学练30分钟 0.5′4′10′9′ 50次运球25次练习比赛2每组30次蹬100 个25个 中大中小中大大 1. 逆时方向直线运球(体会加速)2. 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技术动作要领,讲解在比赛中如何应用。 3.三对三半场比赛,并尝试战术在比赛中应用。4.体能练习10分钟①平板支撑②俯卧抬头练习③仰卧蹬车轮④纵跳每个练习完间隔4秒转换下一个练习,两轮循环共10分钟体能练习。 1.每人一球,行进间在4块垫子间练习直线运球2.与助教同学一起讲解示范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蹬地转体探肩技术要领,提示学生观察要点,进行学与练。3.教师讲解比赛规则,犯规主动举手,不故意犯规,分组指导挡拆战术,分7个半场地三对三比赛。4.二个学生助教领做。坚持持续、不停顿完成每次练习。采用循环集体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练习,一个部位的肌肉疲劳后,迅速转换下一个肌肉群练习,提高心肺器官持续承受负荷的能力。 1.体验直线运球速度变化。2.一人一球学习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技术要领。3. 尝试在比赛中应用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蹬地转体探肩技术要领,比赛中体验挡拆战术。4.体能练习根据音乐节奏集体循环练习。各动作之间间隔4秒开始下一个练习,每个部位练习两轮。分别练习下肢、腹肌、上肢、背肌四个部位的肌肉群,提高肌肉耐,发展健康体能。 组织一:(其中一组为例)组织二:成四列横队(前后左右间隔5米、3米)★★★★★★★★★★★★★★★★★★★★★★★★★★★★★★★★★★★★★★★★☆组织三:友情分组7个组进行三对三比赛。组织四:下肢、腹肌、上肢、背肌身体四个部位健康体能练习,两轮循环练习。
放松身心4分钟 3′ 各2*8 小小小 背部伸展、髂胫束伸展 跨步伸展内收肌群伸展小结本课:①归纳评价。②宣布下课。 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做放松练习。教师进行小结:①教师总结,评价。②布置还器材。 静态拉伸放松要求动作柔和、舒展。身心得到充分放松。协作老师归还器材 组织:在一个篮球场地自己位置的垫子上练习拉伸放松。成四列横队(前后左右间隔5米、3米)★★★★★★★★★★★★★★★★★★★★★★★★★★★★★★★★★★★★★★★★☆
易犯错误:运球手心没有空出;手臂没有跟随球;没有屈膝降重心保护好球;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没有随脚动,转体探肩不充分,摆脱对手速度不够快。预防纠正:以肩为轴高运球,以肘为轴低运球,抬头观察,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快速放球,蹬地有力,摆脱要迅速。
预计心率曲线 预计平均心率139~145次/分钟 预计练习密度与强度指数 75﹪左右1.75左右 安全隐患 1.衣裤口袋中不要放硬物,如眼镜,发夹等(课前提示)。 2.热身运球注意抬头观察,速度不要过快,避免碰撞。 3.注意不要踩到球。
学与教的课后反 思
课的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在篮球教学中,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的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强调体能、运动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体魄强健、身心健康,获得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篮球可以明确反映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学习和应用情境之间关系。篮球课程充分诠释了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手段,其主要学习内容为篮球技术、战术、规则与裁判法、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篮球运动对发展学生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态度行为以及体育品格的形成等,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互动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为学生三大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在比赛情景下运用和强化所学的技术,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设计的教学对象是学习过运球,传球的初学者。学生前几节课对变向已有一定得了解,因而虽然是新授课,但他们对交叉步并不会感觉到陌生。因为学生还处于打基础阶段,因而在本课全过程将球始终运转于学生手中,这也是对学生球性的进一步培养。总之对现阶段学生,不宜要求过高,应以了解,模仿为主,给其更大的自我探索空间。在教学中需按实际情况现场调整,对练习难度可能需要临时调整应变,保护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
常规→运球→行进间8字运球→拉伸练习→直线运球→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动作学习→三对三半场比赛→10分钟体能练习→拉伸放松→下课(归还器材)
1.在激趣导学(准备部分11分钟)
为了提高练习密度,在11分钟的时间里安排了5分钟的每人一球,围绕两个的垫子展示运球技能热身活动,接下来是3分钟静态拉伸,交代清楚每一个练习的时间、次数。
2.在增趣促学,合作学练(基本部分30分钟)
在基本部分,动作领要讲解、动作示范尽可能不超过2分钟。在练习直线运球中,每4人一个小组,练习时间0。5分钟;9分钟学习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技术要领;10分钟三对三的篮球教学比赛由学生自己讨论每个人的进攻位置、人盯人防守分工,把学过的原地交叉步运球突破中球随脚动,转体探肩技术要领运用在比赛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比赛情境,在这种情境里,学生不仅能将技术运用到比赛中,还可以在相互配合中,学会合作学习,在对抗中,遵守规则,在胜负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这节体育课堂设计思路、结构发生了变化,所有的教学组织活动尽可能对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如果还是按照老的设计思路,练习密度要达到75%以上是非常难的。体育课是提高学生体能的主渠道,在体育课的45分钟里,尽可能少地集合整队、反复地调动队伍,尽可能减少学生排队等待的练习时间,尽可能在每一个单位时间里增加练习次数;在每节体育课中安排的10分钟体能练习中,设计4个身体部位的练习,并持续、不间断地完成练习,因此,一定要有密度意识。次数。
体能练习10分钟,内容:①平板支撑 ,②俯卧抬头练习,③仰卧蹬车轮④纵跳垫子,每个练习结束间隔4秒转换下一个练习,所以是两轮循环,共10分钟的体能练习。
教法:教师选二个学生作为助教。学生跟着音乐对节奏练习,每个人要坚持持续、不停顿完成每次练习。采用循环法,集体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练习中,一个部位的肌肉疲劳后,迅速转换下一个肌肉群练习,提高心肺器官持续承受负荷的能力。
学法:体能练习根据音乐节奏集体循环练习。 各动作结束间隔4秒开始下一个练习,每个部位练习两轮。分别练习下肢、腹肌、上肢、背肌四个部位的肌肉群,特别是抓好学生的腹肌和背肌等核心部位力量练习,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体能。这个练习设计是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对心肺机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课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样的强度,使学生体能平衡、协调发展。
3.在放松身心(结束部分4分钟)
在体能练习后不需要调动队伍,原地直接进行静态拉伸放松,对每一个练习的内容、时间、练习次数精心设计,科学优化场地布置与组织实施,逐渐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学生在篮球技术学习过程中通过运动认知学习形成的体育素养,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竞争、合作、成功、失败以及不可避免的疲劳感受,都会对学生健康行为核心素养和体育品德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深刻而又丰富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战术的过程中所感受的肌肉本体感觉和动作记忆、身体所承受大运动负荷,体验“极点”对学生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课以各种身体练习为载体,在不同的运动情境中形成学生的内在素养,体育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变化的学习情境,在这些情境中常常存在着各种“冲突”,而这些“冲突”恰恰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了真实的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会再拘泥于一个运动技术的教学,更多的会转向为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运动知识、技能的运用水平;在教学设计中更会考虑体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情境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对于环境的适应、对于人际的合作、对于困难的克服等。内容学习和应用情境是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条件;另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必然会促进课程内容、学习和应用情境的发展和变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