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将玩、学、练三者紧密结合,既尊重了学生游戏玩乐的天性,又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了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知识与技能,以达到学生学有所获,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
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针对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体育运动实践能力已得到一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用篮球运动技术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为主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结合学情,创设情境,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互动地学练,让学生在学练中体验交流、协作和克服困难的感受,从而达成学习目标的完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这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采用了启发、讲解、示范、游戏、比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
1、认知:进一步学习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2、技能:提高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并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
重点:
传球(翻转、下压、拨球)
接球(迎球、后引、护球)
难点:
用力协调,动作连贯一致
在评价方式上本课主要是通过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练习质量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观察,面谈、激励、反馈等形式的评价,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评价他人或凝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教法:①用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②运用讲解、示范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准确的动作概念。③运用游戏比赛法,提高学生积极性,注重“以人为本”的自主管理思想,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评价选择、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集中和散点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比赛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用比赛法提高学生练习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一)、激发兴趣阶段
1、课堂常规
2、游戏:运球传接球接力
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热身效果,安排了游戏“运球传接球接力”。
(二)、探究学习阶段
1、熟悉球性
教师先进行讲解与示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各种练习方式方法,然后学生自由组合练习。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2、四人一组双手胸前传接球
要求:传球时:蹬地,前臂发力前伸,手腕急速向外翻转,拨球,肩、肘、腕关节放松;接球时:迎球,回收,全身协调。
组织形式:三角形成散点,分8组,每小组4人用3个球,三个方向向中间1名同学互相传接球;每小组4人用1个球,中间一名同学接球后转身依次向3个方向传球。
3、教学游戏
通过传球抢球游戏,进一步巩固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敢干拼搏,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体精神。
(三)、恢复身心活动
1、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意念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学生谈感受
3、老师对本课进行小结,
4、布置课外练习,收回器材
九、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40%左右,最高心率160—170次/分,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十、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2个,20个篮球,标志杆(筒)8个。
总之,课堂是动态变化的,体育课堂出现的意外、惊喜是我们很难预测的,我相信以我的智慧可以将这些惊喜转化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