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弯弯的月亮

文档属性

名称 24、弯弯的月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3-08 05: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弯弯的月亮
一、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的第四课《弯弯的月亮》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2、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演示月相的形成过程;
3、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之美。
1.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动植物随昼夜变化的行为特点。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观察动植物和人的昼夜行为变化,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2、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之美
四、教具准备:手电 、球、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激发
播放有关月相的歌曲吸引同学们的关注,引发学习兴趣,我们听了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用其中的一句歌词来定义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月相?(学生回答“月有阴晴圆缺”后,展示一组月相图片)同学们知道这几张分别叫什么月相吗?
(二)学习过程
1、什么是月相?
(1)说说月亮是怎样的?学生会说到常见的圆月(满月),但往往认为是八月十五才能见到,教师要追问一句:只有八月十五才有吗?学生马上会想到一般每个月的十五都能看到。
(2)了解农历知识对研究月相很有关系,为了让直观说明问题,可以出现当天的日历照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说明农历就不必进行过多的解释。再让学生说说这一天所见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如果天气好,可以出现前一天的月相拍摄照片,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3)可以让学生上去画一画所见过的月亮形状,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出现月相的科学概念了——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的月亮形状叫做月相。
2、月相是怎样形成的?
(1)说说我们晚上看到的月亮是谁的光起的作用?学生知道是太阳光的照射原因,因为月亮自身是不会发光的。
(2)这时可以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排球来说明,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半明半暗。
(3)再利用课件说明这一问题,同时发现明暗交界的线始终处于圆的直径两端。
3、画(剪)月相。
(1)指导学生画正确的月相可以把教参里关于月相的正确画法与错误画法图拿出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一看能明白,再对照黑板上学生所画的月相就能区分画的是否正确了。如果安排剪月相的活动,可以告诉学生先将圆纸片(可以用过滤实验用的滤纸来代替)对折,用笔画上线,再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剪的月相就是正确的了。
4、探究月相变化规律。
(1)贴到黑板上,给月相排序。
(2)用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首先要明确模拟实验是有一个事实或现象因为无法将它搬到课堂上来才使用的,属于一个类比活动,必须明确每一件物品所代表的是什么?其次,这个模拟实验必须抓住两个关键:A、月球(小球,在科学工具箱中有)亮面始终要对着太阳(手电)。B、眼睛(脑袋代表地球,眼睛代表地球上的人)始终要看着月球,月球转到哪了,地球要跟到哪。最后将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月相记录下来。
(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整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重点是上半个月的月相变化),发现几个规律:A、上半月有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B、上半月的亮面在右,下半月的亮面在左。再认识几个典型的月相名称,如朔月、望月(满月)、上弦月、下弦月、新月、残月等。
5、学生小组自学资料卡,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
(三)测补过程
昨天晚上回去观察到月亮了吗?我们不用观察能不能判断月相情况呢?
那同学们能不能再具体判断一下这个月相大概出现在一天之中的什么时间呢?(教师讲解新月的月出、月落、夜晚见月情形以及同太阳出没时间比较。)
(四)评价过程
教师谈话: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课堂表现,对自己或小组同学的学习情况作一个适当的评价。
学生交流自己的评价,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评价进行适当补充。
小结: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相信我们坚持努力,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发现。
教学后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