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 学科 美术 班级 时间
课题 有人脸的器物 评课者
听评课关注点 关注点一:导学问题是否是在一个有趣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中产生,是否具有探究性;关注点二: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时间是否充分,教师有没有出示或提出明确要求,是否有效;关注点三:教师的知识梳理是否准确、系统,是否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关注点四: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是否面向全体,是否有关注学困生的有效策略;关注点五:评价是否多元化,是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否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功能,评价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请将包括《有人脸的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有人脸的器物,了解它们的热点及表现手法,能利用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件夸张有趣的人脸造型器物。
2.在观察、分析、实践、探究中了解陶艺造型知识,利用泥板成型及捏、揉、搓、压、刻等泥塑手法,制作有人脸的器物。
3.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运用到美化生活中,提高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有人脸器物的陶艺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及其与器物的有机结合。
教具准备:泥塑工具、图片、课件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吧!同学们,让自己的五官动起来,做个鬼脸出来。
提问:我们在变换表情时,五官会有哪些变化?方向和现状变化。
学生动手做五官,总结出捏、压、揉、刻、印等造型方法表现。
二、作品欣赏。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喜欢把人脸图案装饰在各种器物上。欣赏有人脸的器物。(课件出示)
《大禾人面纹方鼎》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颜色碧绿,器身略呈矩形,口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因此鼎亦被称为大禾方鼎。鼎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常出现在祭祀礼仪中,故被视为礼器。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大家可以从作品的外形、装饰、用途等几方面来欣赏。
三、讲授新知,学习陶艺。
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器物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制作步骤。想一想,如何制作更多有趣的造型?
步骤和注意事项:
1.制作泥板(薄厚要均匀)(泥板成型);
2.制作器型。
3.五官制作。
四、请学生们一起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找到新颖之处。
五、艺术实践(小组合作完成)
1.利用泥板成型法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人脸造型器物。
2.造型新颖独特,表情夸张有趣。
3.根据器物的特点给它起个别致的名字。
五、作业展评
1.各组推荐一名。
2.介绍自己的作品。
3. 大家进行评价。(谁的器型最有趣?谁的人物五官最夸张,表情最有趣?)
4. 为优秀的作品留影。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创作给我带来震撼,我相信,给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古代的作品,进一步眼界开阔,为后面的创作作铺垫强调难点,为学生独立创作奠定基础明确实践要求,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评语与意见(请围绕听评课关注点提出至少一条优点和一条建议)优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