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构造和方法,会使用它测量力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对实际测量操作中的错误要能够指出来并且给出规范的操作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条形盒弹簧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圆柱形测力计,握力计,压拉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回顾旧知)回忆力的相关知识,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等。思考:手拉橡皮筋时,拉压弹簧时,你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巩固了力学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的基础。思考,交流,此时不必回答 加深学生对力相关知识的理解。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弹性与塑性演示实验: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你能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吗? 总结得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观察多媒体课件给出的六幅图,判断哪些力是弹力?二、弹力思考:当使橡皮筋、弹簧、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活动:教师演示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教师的手受到力的作用。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讨论,物体的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两种,并能够说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区别。学生讨论并判断哪些图中的力是弹力。体验被拉长的弹簧会产生力。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弹力,体会到物体的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由直观到抽象,从亲身的体验及身边的现象中归纳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从生活走向物理,认识弹力的效果,了解弹力的产生,也能极为自然的引出弹力的概念。
三、观察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出示各种各样的弹簧测力计,知道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 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组成。 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 学生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条形盒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体验力的大小,交流体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学生演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原理、结构,得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一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二调”:调零;“三测”:测量操作“四读”:读取数据。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自然过渡,引出弹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简单易行,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提高兴趣和探究能力。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应用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想探究的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板书设计 弹力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所产生的力。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