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国画和油画欣赏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中国画和油画欣赏 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 美术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2-01 16:1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画和油画欣赏》教案
【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 第15课《中国画和油画欣赏》
【教学主题】中国画和油画名画欣赏。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
本学期我带六年级,他(她)的年龄在11-12岁左右。六年级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五年的美术课程,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欣赏·评述中以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在本学期的美术教学上,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2、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带六年级,他(她)的年龄在11-12岁左右。六年级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五年的美术课程,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学习并初步掌握渴笔法和泼墨法等水墨画技法的小窍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中国画与油画的各自特点。
【所需要条件】
教具准备: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画、油画作品及画家的相关信息。中国画与油画的绘制工具、相关的图片、课件介绍中国画与油画的视频短片。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认真回忆、观察自己值日时的情景、人物的动态变化。
2、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进行主题绘画的创作。
3、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知道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服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荣誉感等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简单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中国画和油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各有哪些?
2、中国画和油画表现题材各有哪些?举例说明。
二、中国画与油画的表现技法和艺术形式
1、紫禁城组出示 《出水芙蓉图》(佚名 宋代)、 《荷花》(潘天寿 现代) 《荷花》(齐白石 现代)。
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工笔、写意。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静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写意画:即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形式。
2、卢浮宫组出示
《阿尔诺芬尼夫妇》1434年尼德兰 扬·凡·埃克
《薰衣草之物》1950年 美国 波洛克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写实:欧洲的古典油画以写实为主,形象逼真,有真实的感觉。
抽象:现代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有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
三、艺术家的智慧
1、紫禁城组出示《竹石图》 清代 郑板桥
中华文明5000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的画家都具有较高的文人气和文化素养,他们用画配以诗文、书法题款、印章,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即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竹子用笔挺拔,诗文与画面相配合,加以印章的补白,使画面完美无缺。
2、卢浮宫组出示照片:欧洲国家一直追求科学,发展工业,这种氛围影响着油画家的求实、求真,不断探索绘画的创新之路,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丽春花》 法国 莫奈
画家们在古典的写实风格的基础山继续发展,大家都渐渐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捕捉色彩的变化,表达对事物的印象,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自画像》 荷兰 文森特·梵·高
在这之后的梵·高注重色彩自身的力量,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
《红色的和谐》 法国 马蒂斯
马蒂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成为装饰性的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亚威农少女》 西班牙 毕加索
毕加索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形象。
《场景》荷兰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由此可见,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画家,都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四、学生欣赏评述
利用老师交给的欣赏方法来欣赏《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五、艺术的融合与传播
课件展示:郎世宁的《百骏图》和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艺术各有千秋,但艺术无国界,西方的郎世宁拿起中国画的毛笔用西方的色彩和写实技巧来画中国的国画,中国的徐悲鸿等一批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取经,使得油画在中国成了重要的绘画种类。
吴冠中、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中西合璧,走出一条新路。 在老师看来,中国画和油画就像两棵不同的树上开出的不同的花,都很美,却又美得不相同。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应该爱自己的文化,但我们也不能说只有我们中国画才美,要欣赏多样的美,因为美本来就是不同的。
六、拓展:中国画和油画的装裱
中国画:立轴、横幅、册页、手卷、镜心……油画:与画面相称的外框。
【教学反思】
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水墨的特点。教师用笔尖蘸墨,轻松在宣纸上用滴、洒、敲等方法点出大小点,让学生细致观察不同点的效果。教师用干湿画法和中锋侧锋示范各种线条,时快时慢时直时曲时转,引导学生发现墨色有干、湿、浓、淡等变化,线有曲、直、粗、细、长短变化,并用总结出结论:由于用笔的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效果的点和线,由于水分的多少,会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发现生宣纸有遇水渗化的特点。这样直观示范是非常有意义的,把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笔墨演示出来,难点都清楚地展示出来,告诉学生掌握笔尖蘸墨的要领,了解中锋用笔线条细,侧锋用笔线条粗,及水分多少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一目了然,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水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引导学生创设自主评价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运笔和墨色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让学生评出喜欢谁的作品,谁的水墨作品有特别的效果,谁的墨色表现最生动?这样运用师生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大胆表现欲望,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3.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绘画语言——点、线、面,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在彩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从而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这里,信息技术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学生提出疑惑,学生利用实物投影演示技法,教师总结演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技法,这正是学生所热切盼望的,加强了师生间对基本技法运用的交流。多彩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如 “美丽的花纹,神奇的彩墨”,画家和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等,让学生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基本技法,开阔学生眼界,启迪思维,感受彩墨画的艺术魅力,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最后作品展评、拓展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画中用了哪些技法,并说说自己在画中最得意的表现是哪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技法,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毛笔在宣纸上偶然产生的精彩效果,形成与自己作品间的对话,学习用美术语言评价作品。
4.我重新上的话就按以下流程:
复习中国画知识——初步认识彩墨,欣赏彩墨画范作——师生一起探究学习彩墨画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儿童彩墨画作品——学生尝试创作。
利用中国画范作或中国画工具进行导入,并复习相关的中国画知识,对本课的学习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可通过示范、欣赏等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画的技法,学生在观察、领会、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惯了彩色笔和油画棒的学生对中国画充满了好奇,用彩墨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情趣,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征。应利用好这一点,不拘泥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在学习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验笔墨带来的乐趣。
5.通过这堂课的练习,让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不足之处,绘画语言的介绍和作品欣赏环节在全课教学设计中比重过多,还可精简,将时间补充到自主探究和演示环节,增加用笔用色用墨的技法探究和教师范画,丰富学生游戏表现的技法,让学生在玩中发现,在玩中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