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单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B. 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净物
C. 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D.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2.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肥皂水能区分软水和硬水 B. 只能用水做溶剂
C. 过滤能除去河水中所有杂质 D. 水蒸发是化学变化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 21
4.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常用降温法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取甲的晶体 D. 将乙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0℃,有晶体析出
5.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计算需氢氧化钠2g、水50g B.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于纸上称量
C. 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瓶并密封保存
6.下图是a、b、c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t2 ℃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7.配制10%NaCl溶液,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部分药品沾在纸上,未倒入烧杯中④氯化钠晶体不干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8.在t℃时,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静置后恢复到t℃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溶剂的质量不变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9.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10.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未给试管均匀预热 B. 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
C. 加热前试管外壁沾有水珠 D. 收集完氧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撤酒精灯
11.关于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b﹣a)g
D.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B. 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D. 在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四种微粒中,只有离子是带电荷的
13.如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如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10 易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a(OH)2属于易溶物质
B.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30℃时,Ca(OH)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0
D. 70℃时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50℃时没有析出固体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
B.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B.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二、填空题
16. 图A为食盐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
(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 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
(4)小明配置了20oC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利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Ⅰ中析出晶体。甲物质为(填序号)________ 。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冰 ④氧化钙
1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现有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丙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________ .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
(3)盐碱湖当地的居民,有“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结晶方法,冬天捞到的“碱”,其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________ 相似.
(4)在t1℃时,将15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________ g.
(5)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
三、综合题
18.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
(2)洗洁精可以清洗油污,汽油也可以清洗油污,原理是__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是________,
(4)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氧气,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9.如下图是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过程中,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D操作应选用________的量筒(从10mL、100mL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量筒凹液面的________处保持水平。
(3)E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
2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小苏打(NaHCO3)是食品工业中的一种应用广泛的面食疏松剂,蒸熟馒头、蛋糕等面食时,小苏打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碳酸钠(Na2CO3)、二氧化碳和水,铭铭同学在实验室中将200g质量分数为84%的小苏打充分加热,可得到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答 案
一、单选题
1. A 2. A 3.A 4. D 5. D 6.D 7. D 8. D 9. B 10. D 11. D 12. D 13. D 14. B 15. D
二、填空题
16. 水;toc时,硝酸钾和食盐的溶解度相同;升高温度(或加水);①②④
17. 升高温度;丙<乙<甲;甲;60;乙>甲>丙
三、综合题
18. (1)分子构成不同(2)洗洁精是乳化油污,汽油是溶解油污
(3)在溶液中都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4)2Na2O2+2CO2=2Na2CO3+O2
19. (1)16g;减少氯化钠(2)100mL;最低处(3)搅拌,加速溶解
20. (1)40(2)乙>甲>丙(3)升高温度或蒸发溶剂(4)甲;乙
四、计算题
21. 解:设可得到碳酸钠的质量为x
2 NaHCO3= Na2CO 3+ CO2↑+H2O
168 106
20084% X
x=106 g
答:可得到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
第
- 1 -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