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3 13:26:51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守寡  粗犷  切切察察
C.菩萨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辫子  保姆  磨难  烦琐之至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由于缺乏相当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D.随着他位高权重,周围巴结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人家送上烟酒他都不收,让人家拿回去。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不以为然了。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
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9.对文中所引用的阿长的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A.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
B.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C.“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表现出阿一长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后的欣喜与欢快。
D.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更表现出她巴结讨好的性格特征。
10.文学常识填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   》等。
11.根据提示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   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二、阅读理解
12.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13.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
“吃 ……”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   。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综合运用
14.学完本文后,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成长的足迹”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晓琳想借一本关于成长的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了鲁迅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很有意思。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社戏后偷罗汉豆的故事,特别好玩。
D.这本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3)下列篇目出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远远超过陆地面积。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至今海洋中的生物物种仍远远 陆地上的生物物种。 因此,必须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高度来拯救我们的海洋。
(1)根据上下文,甲处应填入的词是(  )
A.多于 B.少于 C.高于 D.低于
(2)将下面的内容填入乙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B.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C.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ǎ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D.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憎”应读“zēn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无误;C“豪不相干”应为“毫不相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C项中”全体“指全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当然离不开课文的语言环境。如题中的”全体“如果不理解课文,很容易以为是”大家“的意思。
4.【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D项“不以为然”然,是、对。意为不认可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5.【答案】C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B
【知识点】分号;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改为: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7.【答案】A
【知识点】动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CD.正确。
A.有误,后一个“美丽”是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8.【答案】A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积累。
9.【答案】D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选D。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0.【答案】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 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 及作品的评价。
②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③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④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11.【答案】看电影;匿名信;弃医从文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回顾作品内容根据要求概括即可。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2.【答案】(1)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3)阿长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3.【答案】(1)"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2)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3)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4)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阿长与《山海经》;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①"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波斓顿起。③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波澜又起。(2)第二自然段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4)本文的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14.【答案】(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C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了他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特点,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两个所谓“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批判。从此,作者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选择了学医之路。示例三:《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本文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过程中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在此期间,藤野先生对鲁迅十分友好和尊重,但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让鲁迅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鲁迅从此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从思想上唤醒国人。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可设计活动为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⑵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把握。
ABD.表述正确;
C.有误,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偷罗汉豆,是在看戏回家的途中,出自《呐喊》中的《社戏》一文;
故答案为:C。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是阿长,她是童年鲁迅的保姆,为他买来《山海经》,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他的一生。:《父亲的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的痛恨,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悲凉。《藤野先生》的主人公是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对鲁迅热情,尊重,对鲁迅的治学态度和对日本的观念都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某活动个主题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与这个主题相契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⑵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把握。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与记忆,在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注意要言简意赅,语言通顺。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名著阅读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5.【答案】(1)A
(2)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依据常识甲处应填入的词是:多于。
(2)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1)A(2)D
【分析】(1)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学会恰当的使用。(2)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10 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CD无误;B“憎”应读“zēn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读准字音,考生复习时要根据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字,能够准确地选择注音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能分辨常见的字音误读类型,如社会因素干扰字、形似误读字、多音误读字等。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守寡  粗犷  切切察察
C.菩萨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辫子  保姆  磨难  烦琐之至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无误;C“豪不相干”应为“毫不相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C项中”全体“指全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当然离不开课文的语言环境。如题中的”全体“如果不理解课文,很容易以为是”大家“的意思。
4.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由于缺乏相当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D.随着他位高权重,周围巴结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人家送上烟酒他都不收,让人家拿回去。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不以为然了。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D项“不以为然”然,是、对。意为不认可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
【答案】C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C“热潮”和“开展”搭配不当。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答案】B
【知识点】分号;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改为: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7.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
【答案】A
【知识点】动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CD.正确。
A.有误,后一个“美丽”是动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词性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
8.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答案】A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
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与作品有关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积累。
9.对文中所引用的阿长的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A.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
B.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C.“我给你买来了!”一句,表现出阿一长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后的欣喜与欢快。
D.将“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称鲁迅为“哥儿”更表现出她巴结讨好的性格特征。
【答案】D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选D。依据课文内容不难理解。阿长之所以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是因为她不识字,但又很留意听,表现了她对鲁迅的关心。称鲁迅为“哥儿”,表现了阿长地位的卑微,暗示了她的身份。鲁迅在这里如实写来,并不带贬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10.文学常识填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    》《   》等。
【答案】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 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 及作品的评价。
②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
③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④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11.根据提示填空。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   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答案】看电影;匿名信;弃医从文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回顾作品内容根据要求概括即可。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二、阅读理解
12.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 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4)“我”为什么把阿长送的《山海经》看做“最为心爱的宝书”
【答案】(1)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
(3)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
(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先抑后扬
【解析】【分析】(1)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侮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意思对即可)(3)阿长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4)《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意思对即可)。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3.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
“吃 ……”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崖”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 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的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 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喇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裸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①   。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③   。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
(2)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
(3)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示例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
(4)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挖掘、感悟文章主题;阿长与《山海经》;文章过渡及其作用;心理描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①"我”忙于写作,没空陪母亲,楼上人家送给母亲几只小蜗牛,母亲精心养它们。波斓顿起。③母亲把蜗牛放了,做了蛤蒯汤给儿子喝。波澜又起。(2)第二自然段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内容作用:承接上文邻居送母亲蜗牛,引出下文母亲对几只蜗牛的细心照顾和爱护,为下文写母亲对蜗牛有了特殊的感情并“偷放’,蜗牛作了铺垫。(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母亲和儿子的两次不同的一问一答,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二:语言描写。通过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侧面表现了儿子想吃蜗牛肉的心理,表现了母亲对蜗牛的一种怜惜和保护的心理。(4)本文的主题一:赞美母亲的智慧。主题二:要从心灵精神上对老年人关心通过儿、户想吃蜗牛肉,“我”对儿户的教育,儿子明白了道理;通过母亲对蜗牛的细心照顾,以及后来把蜗牛放了,可以看出母亲渴望得到心灵深处情感的交流。
【点评】做好每一个小题,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三、综合运用
14.学完本文后,某中学七年级(1)班开展“成长的足迹”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晓琳想借一本关于成长的名著,你向她推荐了《朝花夕拾》。下列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了鲁迅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很有意思。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社戏后偷罗汉豆的故事,特别好玩。
D.这本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3)下列篇目出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答案】(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2)C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本文记述了他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特点,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两个所谓“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批判。从此,作者立下了学医救国之志,选择了学医之路。示例三:《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本文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过程中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在此期间,藤野先生对鲁迅十分友好和尊重,但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让鲁迅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鲁迅从此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从思想上唤醒国人。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朝花夕拾》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可设计活动为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⑵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把握。
ABD.表述正确;
C.有误,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偷罗汉豆,是在看戏回家的途中,出自《呐喊》中的《社戏》一文;
故答案为:C。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主人公是阿长,她是童年鲁迅的保姆,为他买来《山海经》,使他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影响了他的一生。:《父亲的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的痛恨,让人体会到人生的悲凉。《藤野先生》的主人公是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对鲁迅热情,尊重,对鲁迅的治学态度和对日本的观念都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点评】
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某活动个主题设计活动,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与这个主题相契合,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
⑵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把握。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与记忆,在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作品的精华所在,注意要言简意赅,语言通顺。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名著阅读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远远超过陆地面积。科学家研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至今海洋中的生物物种仍远远 陆地上的生物物种。 因此,必须以“为了地球上的生命”的高度来拯救我们的海洋。
(1)根据上下文,甲处应填入的词是(  )
A.多于 B.少于 C.高于 D.低于
(2)将下面的内容填入乙处,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种类急剧减少。
B.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C.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ǎ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D.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④①②③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答案】(1)A
(2)D
【知识点】句子排序;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阿长与《山海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依据常识甲处应填入的词是:多于。
(2)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答案为:(1)A(2)D
【分析】(1)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学会恰当的使用。(2)做好此题关键在于熟读句子,在认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排序。
1 / 1